返回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 2023-04-26 00:16:05
  • 16页
  • 60.5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br />自然地理 <br />‎▐ 宇宙中的地球 <br />‎1.天体系统的级别 <br />总星系&mdash;&mdash;银河系(河外星系)&mdash;&mdash;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mdash;&mdash;地月系 <br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br />外部:‎ <br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br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br />自身:‎ <br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br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br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br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mdash;&mdash;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br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mdash;&mdash;产生&ldquo;磁暴&rdquo;现象和&ldquo;极光&rdquo;现象;‎ <br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mdash;&mdash;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br />‎4.自转、公转的特点 <br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br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mdash;&mdash;晨昏线(圈)&mdash;&mdash;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mdash;&mdash;太阳高度是0度&mdash;&mdash;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br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br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br />‎6.昼夜长短的变化 <br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br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br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br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br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r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br /> <br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br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br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r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br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br />‎8.四季的变化 <br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br />‎9.地球的圈层结构 <br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br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br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br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br />‎▐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br />‎1.岩石的三大类 <br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br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br />‎(3)变质岩(变质作用)。‎ <br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br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br />‎(1)内力作用&mdash;&mdash;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br />‎(2)外力作用&mdash;&mdash;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br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mdash;&mdash;山前;河漫滩&mdash;&mdash;河流中下游;三角洲&mdash;&mdash;入海口);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br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碛地貌)‎ <br />‎3.六大板块 <br /> <br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