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突破训练 <br /> 一、选择题 <br /> 右图所示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2题。 <br /> <br /> 1.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r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r />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br />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r />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br /> 2.若山顶有永久冰川带,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br /> A.T冬<18 ℃ B.T夏<18 ℃ <br /> C.T冬<10 ℃ D.T夏<20 ℃ <br /> 【解析】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度比背风坡低一些,图中S坡是迎风坡,N坡是背风坡。若3 000米的山顶有永久冰川带,即表示山顶处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夏季时的气温低于0 ℃,根据地势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的规律,可推知条件应是T夏<18 ℃。 <br /> 【答案】 1.B 2.B <br />3.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所示,该山地可能位于( ) <br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br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br /> 【解析】 由图可知,该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相对高些,说明北坡为阳坡,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故确定为南半球。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或温带季风气候区。 <br /> 【答案】 C <br />读下面的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br /> <br /> 4.在上幅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br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 <br /> 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 <br />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分异 <br /> 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 <br /> 【解析】 图中A处经过东西伯利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出现苔原带,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 <br /> 【答案】 D <br /> 5.在下幅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br /> A.下垫面 B.洋流 <br />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br /> 【解析】 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影响。 <br /> 【答案】 D <br /> 6.在下幅图中,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br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r />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br /> C.B处有高山冰雪融化,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br />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br /> 【解析】 图中B处尽管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候比较干燥,但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源,能够滋润草地的生长。 <br /> 【答案】 C <br /> 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据此回答7~9题。 <br /> 7.企鹅只有在下列地区才能见到( ) <br /> A.格陵兰岛 B.北美洲北部 <br /> C.回归线附近大陆 D.南极洲 <br /> 【解析】 企鹅是南半球冰原带特有的动物。 <br /> 【答案】 D <br /> 8.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br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r /> <br /> <br />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br />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br /> D.草原退化、沙化 <br /> 【解析】 非洲热带草原上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导致草原植被的过度破坏,最终又导致缺少食物而减少,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br /> 【答案】 C <br />9.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br /> 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 <br /> 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 <br /> 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 <br /> 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 <br /> 【解析】 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肉食动物难以适应美国西部的自然环境。 <br /> 【答案】 D <br /> <br />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0~11题。 <br />10.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br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 <br /> C....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