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句子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和能力。2.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仿写句子的能力。3.积累《卜算子·咏梅》一词,并能理解其含义和学会赏析。[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写句子的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学生讨论后回答。(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从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或想法。)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重点句子?(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3)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二、词句段运用(一)根据词语体会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两组词语,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生讨论后示例:我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快;我从“肥沃、依山傍水、炊烟袅袅”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乡村的田野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安逸,处处弥漫着乡土气息。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村和城市的词语。3.教师出示课件归纳、拓展。描写城市的词语:流光溢彩、高楼大厦、四通八达、十里长街、川流不息。描写乡村的词语:鸡鸭成群、瓜果飘香、落英缤纷、草长莺飞、山清水秀(二)选一幅图画,照样子仿写句子。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2.小组交流: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都是把图画中涉及到的具体景物加上形容词用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对这幅图画加以概括总结。)3.选取课本上的一幅图片,仿写句子。例如:第一幅图片:
第二幅图片:飞翔的鸟儿,挺拔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和形状各异的巉岩,绘成了一幅幽静的山水风光图。第三幅图片:嬉戏的白云、传出琅琅读书声的教学楼、飘来阵阵菜香的食堂和在操场上跑步的学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校园晨曦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学生积极发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2.指导朗读。(1)同桌之间练读,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2)指名读词,教师相机指导正音,读出节奏。3.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1)小组讨论对题目及词意的理解。译文: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了。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梅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还有崇高的精神境界。④教师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4.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5.“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表明了毛泽东的创作契机。引导学生积累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中的“交流平台”,主要突出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从例句的感知到方法的指导,层层深入;“词句段运用”主要难点是仿写句子,指导学生找出规律进行总结练习;最后在“日积月累”中对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认知和理解、赏析再到课外的积累,都体现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积累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有待拓宽,在平时生活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多加积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