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埃及的金字塔,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存在于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本质上说明()A.各地区加强统治的需要B.文明的多元特征C.历史发展必然D.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埃及的金字塔,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本质上说明了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古老的英雄史诗,与加强统治无关,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2.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由此可得()A.材料中“封臣”的身份最有可能是封建农奴B.封君与封臣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C.封君封臣制度有效的保障了当时的社会统治D.封臣对封君存在绝对的服从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了封君和封臣的义务,两者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尽管封臣的义务明显更重,B项正确;材料中“封臣”的身份最有可能是封建贵族,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封臣是各级封建主,是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排除A项;CD项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封君封臣制度的内涵,排除CD项。故选B项。3.\n卡诺莎城堡是意大利北部雷焦艾米利亚省卡诺莎的一座城堡,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卡诺莎之辱而著称(德皇亨利四世被教皇开除教籍后于1077年1月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住地卡诺莎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唇”)。阿维农市是法国东南部沃克吕兹省一区,最为有名的是教皇宫,14到15世纪时曾有数位教皇和非法定教皇在此居住——阿维农之囚(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因”反映了()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加强D.社会生活逐渐向理性的方式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而且王权逐渐占据上风,这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民族意识加强的结果,C项正确;宗教改革时间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和教权关系,而且王权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排除B项;D项与材料毫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4.[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国际中心城市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无法体现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欧洲、非洲、亚洲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5.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某学者认为,古代印第安诸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所处地理位置上有明显差异,这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山地高原型文明的发展条件,亦即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这一观点()A.旨在强调美洲文明的落后性B.反映了欧亚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根本差异\nC.强调了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D.说明自然条件决定文明程度【答案】C【解析】【详解】该学者以古代印第安文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比亚非欧文明进化程度缓慢和艰难为依据,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欧亚文明比印第安文明更先进,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欧亚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根本差异,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选C项。6.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由此可推断()A.中国儒家文化对欧洲各国影响深远B.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借鉴C.中西方文化都具有理性思辨的特点D.伏尔泰的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精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借鉴,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文化,且“欧洲各国”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中国历史故事不具有理性思辨的特点,排除C项;D项夸大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对伏尔泰的影响,排除。故选B项。7.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A.科学家开始从事实验研究B.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C.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受企业重视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发展,人们对此已经有了深刻认识,B项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受企业重视,排除C项;材料反映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n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1908年6月23日,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悍然逮捕了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领袖提拉克,而且不顾全国人民的抗议,判处他六年监禁。殖民者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遂引发了十多万人参加的孟买工人大罢工。这一事件本质上说明了()A.提拉克在印度非常深得人心B.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摇摇欲坠C.印度此时的民族自主意识的觉醒D.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殖民者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遂引发了十多万人参加的孟买工人大罢工”体现的是印度的民族自主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提拉克在印度的影响力不是本质,排除A项;通过材料只能看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得人心,但是无法判断出这种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排除B项;印度在此之前就已经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D排除。故选C项。9.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以上内容可推断出()A.列强在全球掠夺劳动力B.英法等国无视中国力量C.一战期间,中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始终一致D.中国参战为战后收回山东主权提供了可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它使中国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并在会上提出山东问题。尽管当时日本拒不将山东主权交还中国,但它毕竟在中国和美英等国的压力下答应“将来”还给中国,中国的这一要求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实现了,D项正确;中国“以工代战”,不是列强在全球掠夺劳动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法对中国的态度,排除B项;在一战中,中国与协约国的某些方面利益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10.\n与中国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数以千计,其中就有打着维护中国主权旗号的《九国公约》,下列关于此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确认B.使中国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C.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美国是最大赢家D.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九国公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ABD项是关于《九国公约》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1.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官的信号。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A.打败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B.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C.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D.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答案】D【解析】【详解】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十月革命的胜利,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D项正确;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的胜利,打败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排除A项;BC项不符合“发展模式的角度”,排除。故选D项。12.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B.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C.细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措施D.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A项正确;B项错在“普及”,排除;随着1924\n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排除C项;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下表信息我们可以认定()人教版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关税战、货币战,相继组成了一些经济集团,这种经济战就成为政治战以至军事战争(二战)的前奏张继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而罗斯福声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A.罗斯福的对外经贸政策有利己主义倾向B.罗斯福新政开了国家打货币战的先河C.罗斯福应对二战的爆发负有直接的责任D.罗斯福通过货币政策化解了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实行的美元贬值、关税战和货币战、拒绝承担国际责任等,都体现了罗斯福的对外经贸政策有利己主义倾向,A项正确;B选项错在先河,货币战早先就存在,排除B项;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对二战的爆发负有直接的责任,罗斯福负有间接责任,排除C项;罗斯福通过新政政策缓解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部分欧洲国家的版图变化示意图,从该示意图可得出的全面且合理结论是()\nA.纳粹德国实力空前增强B.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C.“一战”后的国际体系渐趋瓦解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显示德二战前德国逐渐占领周边地区,中间缓冲带逐渐消失,这意味着凡尔赛体系逐渐瓦解,C项正确;通过版图变化无法看出德国实力强弱,排除A项;当时奥地利依然独立,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二战爆发的必然性,排除D项。故选C项。15.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可见在古巴导弹危机中()A.苏联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B.美国拒绝对苏联做出任何让步C.相关方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D.苏联的综合实力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并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两国虽然有矛盾,但都在努力防止军事冲突的发生,特别是在面对古巴导弹危机问题时,双方都比较理性,使人类避免了一次核战争的威胁,反映了美苏双方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反映了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不能说苏联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排除A项;“美国拒绝对苏联做出任何让步”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苏联的综合实力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选。16.1989年12月布什提出“新大西洋主义”战略构想,考虑到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提出美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应当将北约组织强化为能够建立新的欧洲安全体制的政治机构,促进东方的和平演变;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合作;扩大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作用,使之成为东西方合作的重要论坛。“新大西洋主义”战略构想的提出主要反映了()A.西方国家加大力度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冷战时期美欧之间的关系发生质变C.美国为其在欧洲的继续存在找合理依据D.北约的军事职能由地区向全球扩展【答案】C【解析】\n【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12月布什提出“新大西洋主义”战略构想,提出美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要参加欧洲事务,这表明美国为其在欧洲的继续存在寻找合理的依据,C项正确;推行“和平演变”只是美国“新大西洋主义”战略构想的部分组成,不全面,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欧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生质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应当将北约组织强化为能够建立新的欧洲安全体制的政治机构”,无法体现北约的军事职能由地区向全球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17.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及其危险的结论”。这种观点可以更好的说明()A.政治路线出了问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B.两极格局崩溃与苏联政局剧变有直接的关系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D.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是,苏联的解体的因素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政治路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强调要政治方面理解苏联解体原因,而不是涉及两极格局崩溃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排除B项;C项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属于经济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列属于这一变化的是()A.服务业发展迅速B.出现了社会运动C.“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D.反对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调整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变化的结果,C项正确;服务业的发展不是劳资关系的转变,排除A项;社会运动和反战运动与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以及劳资关系的改变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n19.下图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示意图,此示意图可以更好的说明()A.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财政问题B发达国家利用价格剪刀差操纵国际市场C.发展中国家过于依赖出口和外贸,承受巨额外债负担D.发展中国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的经济职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示意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这体现了当时亚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政府应对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的经济职能,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面临着经济安全问题,不能说“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财政问题”,排除A项;“发达国家利用价格剪刀差操纵国际市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发展中国家过于依赖出口和外贸,承受巨额外债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n2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我们正在慢慢走向多极世界,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演变,但正如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仅有多极化并不能保证和平。100年前,欧洲是多极的,但是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并不存在,结果出现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古特雷斯发言的主旨是()A.多极体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但并不能保证和平B.从历史的教训中,如何规避多极化的风险C.在推动多极化进程的同时,建立合作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D.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各国需要建立合作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维护世界和平,C项正确;AB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B项;D项偷换材料主题,材料强调在推动多极化进程的同时,建立合作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而不是经济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C项。2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全球化认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写到: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世界文明史的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历程。1500年之前,是以欧亚大陆为载体的古代丝绸之路,即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1500年以后,是以西方文明从海洋东进西迁为载体所导引的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引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开始了。关于两种经济全球化起源的结论()A.经济全球化起源于中国汉代论证不充分B.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初论证不容置疑C.经济全球化的起源至今没有正确的说法D.两种经济全球化起源的结论都有其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还是以西方文明从海洋东进西迁为载体所导引的全球化,两种经济全球化起源的结论都有其合理性,D项正确;由材料中“1500年之前,是以欧亚大陆为载体的古代丝绸之路,即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可知经济全球化起源于中国汉代论证不充分的说法错误,排除A\n项;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要早于西方文明从海洋东进西迁为载体所导引的全球化,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2.查尔斯·W·凯格利在《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但是,现有信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控制在十家大型跨国媒体公司卡特尔手中。……1995年,好莱坞成功的向全世界10亿多人转播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全球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也可以支配文化的输出。这种支配就使得本土文化有可能被主要是西化的消费主义式的全球一致性所取代。该论著从侧面告诉我们()A.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文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融合C.西方国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处于强势地位D.自身的综合国力强大,才能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查尔斯·W·凯格利认为在信息时代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掌握在少数的西方国家手中,西方国家拥有信息传播的支配权,“这种支配就使得本土文化有可能被主要是西化的消费主义式的全球一致性所取代”,故从侧面告诉我们要发展信息技术,增强国家实力,才能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侧面,而是正面解读了信息时代的积极和局限方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23.以下是两幅全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发展趋势的示意图,从两幅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中国是全球新的制造业核心区B.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C.欧美发达国家是最重要的消费者D.目前美欧日发达国家均债台高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美国和欧盟的DGP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日本、美国、英国、欧元区均出现财政赤字,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B\n项正确;中国GDP同比增速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与制造业核心区不是同一概念,排除A项;C选项说法正确,但示意图没有呈现,排除C项;D项只符合右图的,与左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联合国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酝酿“五大变局”》:在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等新型全球公共产品将更受倚重,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将更为多元。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日前刊文说,“一带一路”上的走廊、港口和物流中心等帮助中国打造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的“健康丝绸之路”;此外,亚投行设立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同时,中国正在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制的支持力度。该报告预测反映了()A.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迫在眉睫B.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C.中国方案优化了全球治理体系D.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被取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对于疫情冲击下的世界产生了重大意义,这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也说明中国方案优化了全球治理,C项正确;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迫切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需要世界,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25题10分,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945年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n——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认识。【答案】(1)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根本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与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等。(任答1点)   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要原因有: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②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③身体力行,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中国能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意义在于:①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民族的尊严;②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③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原因和意义各答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因素:根据“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是主要目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加速了战争爆发等。国际体系: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小问2详解】认识:根据“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反映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战后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根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可知中国积极推进世界和平的努力;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中国身体力行,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等都促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利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民族的尊严;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提供了条件;也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等。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n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总序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大宪章》(1215年)规定: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权利请愿书》(1628年)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三年法案》(1641年)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权利法案》(1689年)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1)材料一中推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是指哪些国家?(2)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宪政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对英国政治发展的影响。【答案】(1)西班牙和葡萄牙。(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答出3点即可)(3)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支持下,以哥伦布等航海家沟通了东西方之间、大洲与大洲之间联系的商路,推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得出城市化进\n程加快;根据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得出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根据材料二“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得出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根据材料二“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得出世界市场形成。【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215年、1628年、1641年、1701年”等信息得出时间长,渐进式变革;根据材料二“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得出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权利法案》(1689年)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得出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殖民的形式不断变迁,但其目标始终没有放弃。在殖民的早期阶段,殖民是以物理空间的侵入为主要特征,而突破他国的边界藩篱依靠的是强制资本即硬力量为后盾,硬力量的领先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原动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技术优势都是在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期间率先完成的。伴随早期的经济殖民是武力干涉下的空间争夺,空间战的结果是资本家将自己的权力延伸到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地,从而巧夺豪取该空间内的物质资源。——吴飞、杨席珍《后殖民视角下的殖民传播》材料二随着民族——国家的觉醒,进入后殖民时期以来,资本主义殖民传播出现新的转向。殖民传播从空间观念偏向时间观念,从显性走向隐秘化,公开的硬力量入侵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秘密的软力量同化。今天的殖民霸权更多的需要顺从、秩序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今天的殖民往往以意识形态(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武器,进行思想扩张,甚至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发动局部战争,来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把这个国家纳入自己的体系。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军事力量,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当前国际形势下殖民的时间偏向的保证,是资本主义国家威慑前殖民地弱国的基础,是国际谈判桌上的重量砝码。当殖民的时间传播偏向因各种因素受阻无法实现时,空间控制还会重新抬头,此时,武力征服还会借助各种名义粉墨登场。——摘编于周柏林:《美国新霸权主义》;王逸舟:《单极世界的阴霾》;吴飞、杨席珍《后殖民视角下的殖民传播》\n(1)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殖民时期与后殖民时期对外扩张形式的差异和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殖民时期西方殖民传播带来的危害和我们应对西方殖民传播的方案。【答案】(1)差异:近代殖民时期:主要以赤裸裸的武力应用。后殖民时期:主要是软实力的应用,手段比较隐秘。因素: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殖民体系日趋崩溃;西方国家控制、压迫、奴役“第三世界”的野心不死;独立后的国家与原来的宗主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危害:非西方国家的话语权遭到严重侵蚀;后殖民主义下的殖民传播,非西方的弱势文化面临着消亡的风险;后殖民主义下的殖民传播,使得国家意识走向模糊。方案: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我国文化特性和独立性。【解析】【小问1详解】差异:根据材料一“……在殖民的早期阶段,殖民是以物理空间的侵入为主要特征,而突破他国的边界藩篱依靠的是强制资本即硬力量为后盾……”,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殖民时期对外扩张形式主要以赤裸裸的武力应用;根据材料二“……进入后殖民时期以来,资本主义殖民传播出现新的转向。殖民传播从空间观念偏向时间观念,从显性走向隐秘化,公开的硬力量入侵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秘密的软力量同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后殖民时期对外扩张形式主要是软实力的应用,手段比较隐秘。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殖民体系日趋崩溃;西方国家控制、压迫、奴役“第三世界”的野心不死;独立后的国家与原来的宗主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因素。【小问2详解】危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非西方国家的话语权遭到严重侵蚀;后殖民主义下的殖民传播,非西方的弱势文化面临着消亡的风险;后殖民主义下的殖民传播,使得国家意识走向模糊等方面概括后殖民时期西方殖民传播带来的危害。方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我国文化特性和独立性等方面概括应对西方殖民传播的方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n在21世纪初期,一个长期争执不休的话题激化了:哪一种极的分布类型——单极、两极或多极——最能够防止大规模战争?……一种解释坚持认为,当一个霸权国家获得足够的权力来威慑其他国家的扩张野心时,和平将降临。……相反,第二种思想流派认为,两极体系是最稳定的。……第三种思想流派认为,在多极体系中,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少。——(美)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材料中有3种流派的观点,挑选出最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立场明确,论从史出,史实充分,逻辑严密。)【答案】观点:认同第三种思想流派的观点,在多极体系中,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小。论证:多方力量相互制衡,形成动态的平衡,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一超多强,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想建立一家独霸的单极世界力不从心。欧洲和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份量大大增加。欧盟建立,加快了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地位,决定它仍然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容低估。中国、俄罗斯、欧盟、第三世界国家等“极”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对美国的霸权行径进行了有效的牵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力量,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所以说,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多极体系中,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小,所以认同第三种思想流派的观点。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从多极体系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一超多强”局面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和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