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试卷语文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慧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线上数字化平台及线下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努力在智慧养老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多主体、多要素,其建设成功与否与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社区自身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不能单从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的粗放式投入模式去打造智慧社区,需要在宏观分析框架下统筹协调、适配建设,通过社区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整合进行集约式发展,打造“麻雀社区”。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形成包括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高校在内的治理共同体,链接政策、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等六项资源。具体而言,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政府、社区等多元治理主体汇集到社区数字平台,通过整合重组社区多主体资源,在维持社区情感及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打造治理共同体。其中的关键在于集合多元主体,发挥其积极作用,整合不同主体的资源,形成治理合力。-29-\n上级政府承担着制定智慧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包括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标准、主要内容、组织保障、评价指标及适配措施等,同时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是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落地的关键。要打通社区、企业、居民三方的合作渠道。严格市场准入,激发企业作为专业的服务供给方的活力,提高企业服务的智慧化程度与服务质量。社区是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资源协调者,是其他主体间达成沟通合作的粘合剂,解决矛盾冲突的中间人。社区需要充分调研居民需求,避免相邻社区服务同质化现象,以社区间联合为手段引入差异化智慧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社区企业的服务半径、拓展社区居民可享受的服务资源。企业通过合法渠道向辖区居民购买“健康”数据等,实现智慧养老、健康医疗等数字产业服务链的发展。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居民在打造智慧社区过程中扮演了建设者及消费者的双重角色。社会组织具有优质的志愿者服务资源,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人文智慧社区,可有效避免因技术变迁而忽视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边缘群体”。高校承担着培养新型社区治理人才的重要责任。基层社区既为高校人才提供理论实践场所及成果转化平台,也为社区吸纳复合型人才做准备。(摘编自方伶俐《基于PEST-SWOT模型的智慧社区建设策略探索》)材料二:家庭养老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得老人享有家人的亲情与照顾,经济成本比较低。机构养老,则是一种养老院模式,相对成本高,对于缺少子女照顾的老人相对比较适合。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则可以兼顾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以社区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为社区的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并降低了服务成本,在兼顾老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不需要子女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原则的前提是智慧化社区的改造和建设,但是智慧化社区对社区的通信设施、传感设备、数据库建设要求较高,所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尤为重要。开放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破除社区的“封闭”壁垒。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鼓励更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加入到社区养老中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多样化,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基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的服务内容、构建原则和调查分析,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图1)。该管理模式由六大主体构成,分别是政府、老人及家属、护工、服务组织、服务培训及评估组织、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该管理模式下政府是主导者,负责总体规划和资金支持,并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服务组织主要负责雇佣护工和采集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并提交给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培训及评估组织则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评估标准和体系并对护工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还需要收集老人及家属对服务的反馈信息,录入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则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建立社区内每位老人的档案,及时对老人的服务需求做出反应,并将需求转介给服务组织,再由服务组织派遣护工为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摘编自嵇知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的构建》)-29-\n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打造“麻雀社区”需要社区资源集约式发展,不需要资金、人力、技术等的粗放式投入。B.集合多元主体,整合不同主体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是打造智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C.相较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智慧社区养老在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子女花费上更具优势。D.接收老人及家属提出需求,雇佣适合的护工并为老人提供服务是服务组织的主要职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智慧社区的建设,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只有完成智慧化社区的改造和建设,才有可能构建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原则。C.只要引入社会资本,就能从根本上破除社区“封闭”壁垒,解决养老问题。D.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是由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六大主体构成的。3.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社区建设的一项是()A.上海爆发疫情后,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基层社区工作者、普通市民化身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线,筑起同心抗“疫”的志愿堡垒。B.深圳福田区“志愿者网络之家”于202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网络平台可以志愿者提供临时住宿、诊疗等相关服务信息。C.2022年3月镇江市京口区聘请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作为首批“公益观察员”,网格长成为各类诉讼线索的公益守护者。D.某小区为促进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引进民营企业建立养老服务驿站,努力打通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9-\n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社区在构建智慧社区建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5.某小区为解决居家老人养老不便的问题,努力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假如你是这个模式中的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二及图1谈谈你应该履行哪些工作职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广陵散【注】(节选)陈翔鹤在魏朝最末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住宅外院里打铁。这个小小的铁工场,就设在那棵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的巨大的柳树下面。铁砧墩的旁边不远就是一口深井。井旁边有个石水缸,正好作为打铁时“淬火”或“退火”之用。一到夏天,嵇康还喜欢将井水汲起来,灌注到那围绕着大柳树的沟渠里去。这一泓清汪汪的沟水,使人看了觉得十分凉爽。而烧铁炉和附带的一个鼓排(风箱),以及煤滓铁块、大锤小锤等物,统统被安置在靠柳荫的一个墙角落间,上面还搭有席篷,看来倒有点像间小屋子。时间虽然已到初冬,但洛阳的天气却并不怎样寒冷,柳树也还没有脱叶,因此嵇康此刻只露髻、短褐、马裤、赤脚草履,正挥动着大锤,在被阿凤用长铁钳子紧紧夹着的一块红铁上,一锤一锤地直打了下去。在起初几锤,铁花子还几乎如浪涛般飞奔四散,不过愈到末后,铁花子便愈加减少了,嵇康的锤下得也并不如以前的有力。这时阿凤才如释重负似的轻轻地吐了一口气。“怎样,不行了吧?我就是在开头的几大锤上,特地需得人帮忙,并且也就只有觉得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阿凤,你看,这有多好啊:铁滓子好像流星一般四下乱溅,这一锤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多有意思!阿凤,现在好啦,你站过一边,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打吧!”嵇康说罢,便将阿凤手中的铁钳子接了过来,另外换上一个手锤,自己一下一下地继续去打那块已不大冒火花的红铁,看来他是想把这块铁打成一个锄头的毛坯子。阿凤站在一旁注视着她父亲的动作,有时用手去拢一拢自己额上掉下来的头发,或者擦一擦汗珠。这个发育得比她实际年纪还要健壮高大的女孩,身材的窈窕均匀颇有点像她的母亲,可是因为自来就娇生惯养的,所以在神气上却总不免要时常带着几分娇纵直憨之气。但对于打铁,她倒也很感兴趣,算得是嵇康的一个好助手,不过体力有些不及阿勤罢了。-29-\n“姐姐,你去看看,阿勤总是爱在炉子里边乱翻乱抄的,她动得,就不许我动!向家叔叔又不来,他来了就不要阿勤管啦!”阿绍走了过来,面带严肃地说。这个身穿绀青色绢袄子的八岁小孩,头上梳着两个丫角,平时总不大轻于言笑,身体却并不比他姐姐健康。他脸色有点苍白,而且经常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很自信的表情。因此,全家人都叫他“小大人”。“好啦,好啦,不用你管,你去玩吧。”嵇康扬起头来说。“真是,阿秀叔叔许久都不来啦,讨厌!……”阿凤说时,还用娇憨的语气“呸”了一口。“这不好。小孩家可不准这样!拿去,换一块新的来。不要紧,没有阿秀,我们也可以办得了!”嵇康认真地说。于是阿凤便将那块现在已经发黑的铁夹了过来,送到火炉里面,去换阿勤已经烧好了的另外那一块。他们父女和站在炉边烧铁的婢女阿勤,就像这样地继续工作着,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之后,大家都静默无声,严肃而且兴味盎然。这期间,只偶然可以听见从嵇康口中发出来的嗬嗬的声音。这就算是他在工作中的一种表情,而且也算是他对于铁和火花的一种礼赞!关于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在当时国都洛阳城,特别是在诸名士中间,固然早就流传开,而且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过流传得最快,而且被当时人视为美的,却在嵇康与贵公子钟会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据说有一天,嵇康正在家里打铁,他的好朋友向秀还在一旁“鼓排”。这时正为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钟会便带着一大批宾从,声势煊赫、人呼马拥地到嵇康家里来了。他本来是想来同嵇康交朋友的。不想嵇康却毫不理睬他,竟至旁若无人似的各自挥锤不顾。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抬。等到钟会碰了一鼻子灰,起身要走时,嵇康才忽然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那个来客也回答得很好:“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两家便再也不曾见面,大约算是决裂了。“了不起!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也只有像嵇叔夜这样的名流,才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啦!一般人哪里敢呢!”“打铁不好,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而且也因此会得罪人。”“他们两家不会因此便‘兴怨’‘修怨’吗?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予人以难堪,这实在是太不应该的。”当时洛阳城里的人们,就这样纷纷评论着这个在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注】历史小说《广陵散》发表于1962年10月,叙述建安文学之后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阮籍、嵇康及嵇康被杀的经历。小说共四部分,选文为第一部分,后几部分中主要描写了嵇康与向秀对饮、夫妻分别、临刑顾日弹琴等几个场面。-29-\n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住宅外院的铁工厂打铁设施齐全、安排得当,与后文“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相照应。B.阿绍向阿凤埋怨阿勤乱动却不许他动,阿凤埋怨向秀叔叔许久不来,两个孩子虽然个性不同,但同样纯真可爱。C.阿凤负责夹换铁块,阿勤负责在炉边烧铁,嵇康负责出力气打铁,分工明确合宜,侧面说明了打铁是家中常事。D.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比如写嵇康打铁生活就比较舒缓自然,而写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7.关于文中钟会登门拜访嵇康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与向秀不能接受钟会的行事作风,二人对他的无视是无言的排斥。B.嵇康与钟会的一问一答如出一辙,说明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C.嵇康与钟会决裂,表面上是二者相见的不快,实则是二者志趣的不同。D.洛阳城中人们对此事的评论,真实而生动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8.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简要分析嵇康的性格特点。9.胡适认为,短篇小说的写作应当追求“经济”二字。所谓“经济”,就是“不可增减,不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陈翔鹤的《广陵散》已经臻于“经济”境界,结合小说,谈谈“经济”一词在文中的体现及其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悢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襄子去之。卧三日,使人谓之曰:“晋阳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对曰:“死僇。”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29-\n”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张孟谈便厚以便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故曰,贤人之行,明主之政也。耕三年,韩、魏、齐、燕负亲以谋赵。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赵氏分则多十城,复来,而今诸侯孰谋我,为之奈何?”张孟谈曰:“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君曰:“诺。”张孟谈乃行,其妻之楚,长子之韩,次子之魏,少子之齐。四国疑而谋败。(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B.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C.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D.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宗,与“唐太宗”的“宗”含义相同,都是指古代帝王庙号之一,有德者称宗。B.社稷,土、谷为古代中国立国之本,社稷为土谷之神,文中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C.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因城在晋水之北故名晋阳,是当时赵国的都城。D.舍,本文中的“舍”和“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用法相同,都是做动词使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孟谈名声显赫身份尊贵,权力大而众人服从,却主动要求放弃权势、功成身退。B.赵襄子听到张孟谈的请求后悲愤交加,坚决不让他离开,甚至准备要杀死张孟谈。C.张孟谈最终说服了赵襄子,抛弃了重权和美名,交纳了封地,回到负亲之丘耕种。D.赵国有难,张孟谈为赵襄子出谋划策,分别派遣妻儿前往四国,让四国计谋落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2)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14.张孟谈是如何说服赵襄子同意自己退隐要求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宋]赵鼎①-29-\n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石漱石③。【注】①赵鼎:历经靖康之难,南渡后曾两度拜相,被后世誉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枪:彗星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喻指叛乱、动乱。③枕石漱石:语出《世说新语》,意指隐居生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夜宿山寺,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营造出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寓情于景。B.酒阑人静,词人想抚琴排遣孤独,奈何琴弦却断了,只能通过看书来消解对友人的思念。C.词人将自己年少时的横槊风流、意气风发,与年老时的四处漂泊、面容憔悴进行了对比。D.现实中,词人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这和自己想象中枕石漱石的隐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16.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认为乌鸦是孝鸟。《本草纲目》曰:“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陈情表》中以此为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草木茂盛、溪水漫流,描绘出一幅春水始动、万物欣荣的早春图景。(3)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29-\n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将永定河治理列为全市水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持续推进治理修复。为了助力北京段再现水清岸绿的自然风貌,多家科研院所献计献策,提供方向指引与技术支撑,破题水生态修复。天然水沙过程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河槽纵横断面,造床流量将水沙过程和河槽断面直接联系起来,对塑造河流形态具有重要作用。那么,①?科研人员基于模型预测分析了下游河槽水流流势后再在生态补水前通过实施人工疏挖沟槽水流分流方案的方式来引导水流,疏通主流流向,充分发挥水力冲淤效力,重塑河形。水流经河槽断面时会有高渗透性,流量过急,则会把河岸冲开,而流量过缓,②。从卢沟桥往下的河道中间有大量采砂坑,最大的砂坑达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容积。因此,③,也就是脉冲泄水,才能冲击河槽淤积,疏通河道廊道。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9-\n《读者》杂志作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刊物,它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岁月,更是书写了无数人生故事。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它掷地有声地告诉追梦的年轻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闪闪发亮的远方。但是自2008年以来,万座报刊亭被拆除,实体书店零售码洋下降,报刊杂志的“关停潮”此起彼伏,裹挟在其中的《读者》也无法幸免,在互联网大潮中渐行渐远,销量急剧下降,《读者》也渐渐失去了读者。对于《读者》杂志的困境,有观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时代的产物,总会无可避免地被下一个时代取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被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淹没,时效性更强的新闻门户网站、呈现多元价值观的公众号更受欢迎。也有观点觉得,现在的《读者》自身问题更多。《读者》的风格早已不再受到青睐,《读者》既没有留住老读者的“利器”,也缺少吸引新读者的“法宝”。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试卷语文注意: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慧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线上数字化平台及线下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努力在智慧养老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多主体、多要素,其建设成功与否与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社区自身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不能单从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的粗放式投入模式去打造智慧社区,需要在宏观分析框架下统筹协调、适配建设,通过社区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整合进行集约式发展,打造“麻雀社区”。-29-\n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形成包括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高校在内的治理共同体,链接政策、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等六项资源。具体而言,其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政府、社区等多元治理主体汇集到社区数字平台,通过整合重组社区多主体资源,在维持社区情感及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打造治理共同体。其中的关键在于集合多元主体,发挥其积极作用,整合不同主体的资源,形成治理合力。上级政府承担着制定智慧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包括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标准、主要内容、组织保障、评价指标及适配措施等,同时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是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落地的关键。要打通社区、企业、居民三方的合作渠道。严格市场准入,激发企业作为专业的服务供给方的活力,提高企业服务的智慧化程度与服务质量。社区是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资源协调者,是其他主体间达成沟通合作的粘合剂,解决矛盾冲突的中间人。社区需要充分调研居民需求,避免相邻社区服务同质化现象,以社区间联合为手段引入差异化智慧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社区企业的服务半径、拓展社区居民可享受的服务资源。企业通过合法渠道向辖区居民购买“健康”数据等,实现智慧养老、健康医疗等数字产业服务链的发展。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居民在打造智慧社区过程中扮演了建设者及消费者的双重角色。社会组织具有优质的志愿者服务资源,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人文智慧社区,可有效避免因技术变迁而忽视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边缘群体”。高校承担着培养新型社区治理人才的重要责任。基层社区既为高校人才提供理论实践场所及成果转化平台,也为社区吸纳复合型人才做准备。(摘编自方伶俐《基于PEST-SWOT模型的智慧社区建设策略探索》)材料二:家庭养老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得老人享有家人的亲情与照顾,经济成本比较低。机构养老,则是一种养老院模式,相对成本高,对于缺少子女照顾的老人相对比较适合。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则可以兼顾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以社区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为社区的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并降低了服务成本,在兼顾老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不需要子女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原则的前提是智慧化社区的改造和建设,但是智慧化社区对社区的通信设施、传感设备、数据库建设要求较高,所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尤为重要。开放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破除社区的“封闭”壁垒。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鼓励更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加入到社区养老中来,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多样化,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29-\n基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的服务内容、构建原则和调查分析,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图1)。该管理模式由六大主体构成,分别是政府、老人及家属、护工、服务组织、服务培训及评估组织、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该管理模式下政府是主导者,负责总体规划和资金支持,并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服务组织主要负责雇佣护工和采集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并提交给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培训及评估组织则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评估标准和体系并对护工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还需要收集老人及家属对服务的反馈信息,录入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则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建立社区内每位老人的档案,及时对老人的服务需求做出反应,并将需求转介给服务组织,再由服务组织派遣护工为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摘编自嵇知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的构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打造“麻雀社区”需要社区资源集约式发展,不需要资金、人力、技术等的粗放式投入。B.集合多元主体,整合不同主体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是打造智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C.相较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智慧社区养老在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子女花费上更具优势。D.接收老人及家属提出的需求,雇佣适合的护工并为老人提供服务是服务组织的主要职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智慧社区的建设,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只有完成智慧化社区的改造和建设,才有可能构建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原则。C.只要引入社会资本,就能从根本上破除社区“封闭”壁垒,解决养老问题D.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是由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六大主体构成的。3.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社区建设的一项是()A.上海爆发疫情后,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基层社区工作者、普通市民化身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线,筑起同心抗“疫”的志愿堡垒。-29-\nB.深圳福田区“志愿者网络之家”于202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网络平台可以为志愿者提供临时住宿、诊疗等相关服务信息。C.2022年3月镇江市京口区聘请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作为首批“公益观察员”,网格长成为各类诉讼线索的公益守护者。D.某小区为促进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引进民营企业建立养老服务驿站,努力打通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社区在构建智慧社区建设中应发挥怎样作用。5.某小区为解决居家老人养老不便的问题,努力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假如你是这个模式中的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二及图1谈谈你应该履行哪些工作职责。【答案】1.B2.C3.A4.①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智慧社区的方针政策;②发挥其自治组织的功能,重组和整合社区资源要素;③充分调研居民需求,避免相邻社区服务同质化,联合引入差异化智慧服务企业;④扩大社区企业的服务半径、拓展社区居民可享受的服务资源。5.①收集居民需求,向有关部门提供规划建议和汇报资金使用情况;②调查走访,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建言献策并积极监督实施情况;③调研、考察、评估服务组织资质;④根据相关要求检查护工技能培训情况并做好记录汇报;⑤根据相关要求监督信息平台的运行和听取建设情况汇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不需要资金、人力、技术等的粗放式投入”错,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不能单从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的粗放式投入模式去打造智慧社区”而非“不需要”;C.“相较于……减少子女花费上更具优势”错,于文无据、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家庭养老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经济成本比较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则可以兼顾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并降低了服务成本”,所以文章是说家庭养老成本低,智慧社区只是降低了服务成本。D.“接收老人及家属提出的需求”“”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接收老人及家属提出的需求的是“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组织负责需求转介和雇佣护工,以及反馈服务记录。故选B。-29-\n【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开放智慧社区养老管理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破除社区的‘封闭’壁垒。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意思是说社会资本对破除社区“封闭”壁垒,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有用,但并没有绝对化表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智慧社区的建设,应该包括社区线上数字化平台及线下服务机构,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智慧养老等服务。A.是同心抗“疫”,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与智慧社区建设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可知,社区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根据“通过社区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整合进行集约式发展”“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可知,社区应发挥其自治组织的功能,重组和整合社区资源要素;根据“社区需要充分调研居民需求,避免相邻社区服务同质化现象,以社区间联合为手段引入差异化智慧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社区企业的服务半径、拓展社区居民可享受的服务资源”可知,社区需要充分调研居民需求;避免相邻社区服务同质化;联合引入差异化智慧服务企业;扩大社区企业的服务半径、拓展社区居民可享受的服务资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和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题干设置情境为谈一谈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在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模式中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在谈工作职责之前,考生必须先弄懂政府的职责。根据材料二文本内容可知,政府是主导者,负责总体规划和资金支持,并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所以作为这个模式中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为政府主导智慧社区的建设服务。收集居民需求、提供规划建议、汇报资金使用情况;调查走访,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建言献策并积极监督实施情况;-29-\n根据材料二图示内容可知,政府负责委托服务组织雇佣雇工,并委托服务培训及评估组织对护工进行技能培训;政府需要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资金、制定规划以及监管信息平台的运行和听取建设情况汇报。所以作为这个模式中的政府工作人员,需要调研、考察、评估服务组织资质;根据相关要求检查护工技能培训情况并做好记录汇报;根据相关要求监督信息平台的运行和听取建设情况汇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广陵散【注】(节选)陈翔鹤在魏朝最末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住宅外院里打铁。这个小小的铁工场,就设在那棵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的巨大的柳树下面。铁砧墩的旁边不远就是一口深井。井旁边有个石水缸,正好作为打铁时“淬火”或“退火”之用。一到夏天,嵇康还喜欢将井水汲起来,灌注到那围绕着大柳树的沟渠里去。这一泓清汪汪的沟水,使人看了觉得十分凉爽。而烧铁炉和附带的一个鼓排(风箱),以及煤滓铁块、大锤小锤等物,统统被安置在靠柳荫的一个墙角落间,上面还搭有席篷,看来倒有点像间小屋子。时间虽然已到初冬,但洛阳的天气却并不怎样寒冷,柳树也还没有脱叶,因此嵇康此刻只露髻、短褐、马裤、赤脚草履,正挥动着大锤,在被阿凤用长铁钳子紧紧夹着的一块红铁上,一锤一锤地直打了下去。在起初几锤,铁花子还几乎如浪涛般飞奔四散,不过愈到末后,铁花子便愈加减少了,嵇康的锤下得也并不如以前的有力。这时阿凤才如释重负似的轻轻地吐了一口气。“怎样,不行了吧?我就是在开头的几大锤上,特地需得人帮忙,并且也就只有觉得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阿凤,你看,这有多好啊:铁滓子好像流星一般四下乱溅,这一锤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多有意思!阿凤,现在好啦,你站过一边,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打吧!”嵇康说罢,便将阿凤手中的铁钳子接了过来,另外换上一个手锤,自己一下一下地继续去打那块已不大冒火花的红铁,看来他是想把这块铁打成一个锄头的毛坯子。阿凤站在一旁注视着她父亲的动作,有时用手去拢一拢自己额上掉下来的头发,或者擦一擦汗珠。这个发育得比她实际年纪还要健壮高大的女孩,身材的窈窕均匀颇有点像她的母亲,可是因为自来就娇生惯养的,所以在神气上却总不免要时常带着几分娇纵直憨之气。但对于打铁,她倒也很感兴趣,算得是嵇康的一个好助手,不过体力有些不及阿勤罢了。-29-\n“姐姐,你去看看,阿勤总是爱在炉子里边乱翻乱抄的,她动得,就不许我动!向家叔叔又不来,他来了就不要阿勤管啦!”阿绍走了过来,面带严肃地说。这个身穿绀青色绢袄子的八岁小孩,头上梳着两个丫角,平时总不大轻于言笑,身体却并不比他姐姐健康。他脸色有点苍白,而且经常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很自信的表情。因此,全家人都叫他“小大人”。“好啦,好啦,不用你管,你去玩吧。”嵇康扬起头来说。“真是,阿秀叔叔许久都不来啦,讨厌!……”阿凤说时,还用娇憨的语气“呸”了一口。“这不好。小孩家可不准这样!拿去,换一块新的来。不要紧,没有阿秀,我们也可以办得了!”嵇康认真地说。于是阿凤便将那块现在已经发黑的铁夹了过来,送到火炉里面,去换阿勤已经烧好了的另外那一块。他们父女和站在炉边烧铁的婢女阿勤,就像这样地继续工作着,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之后,大家都静默无声,严肃而且兴味盎然。这期间,只偶然可以听见从嵇康口中发出来的嗬嗬的声音。这就算是他在工作中的一种表情,而且也算是他对于铁和火花的一种礼赞!关于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在当时国都洛阳城,特别是在诸名士中间,固然早就流传开,而且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过流传得最快,而且被当时人视为美的,却在嵇康与贵公子钟会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据说有一天,嵇康正在家里打铁,他的好朋友向秀还在一旁“鼓排”。这时正为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钟会便带着一大批宾从,声势煊赫、人呼马拥地到嵇康家里来了。他本来是想来同嵇康交朋友的。不想嵇康却毫不理睬他,竟至旁若无人似的各自挥锤不顾。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抬。等到钟会碰了一鼻子灰,起身要走时,嵇康才忽然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那个来客也回答得很好:“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两家便再也不曾见面,大约算是决裂了。“了不起!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也只有像嵇叔夜这样的名流,才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啦!一般人哪里敢呢!”“打铁不好,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而且也因此会得罪人。”“他们两家不会因此便‘兴怨’‘修怨’吗?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予人以难堪,这实在是太不应该的。”当时洛阳城里的人们,就这样纷纷评论着这个在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29-\n【注】历史小说《广陵散》发表于1962年10月,叙述建安文学之后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阮籍、嵇康及嵇康被杀的经历。小说共四部分,选文为第一部分,后几部分中主要描写了嵇康与向秀对饮、夫妻分别、临刑顾日弹琴等几个场面。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住宅外院的铁工厂打铁设施齐全、安排得当,与后文“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相照应。B.阿绍向阿凤埋怨阿勤乱动却不许他动,阿凤埋怨向秀叔叔许久不来,两个孩子虽然个性不同,但同样纯真可爱。C.阿凤负责夹换铁块,阿勤负责在炉边烧铁,嵇康负责出力气打铁,分工明确合宜,侧面说明了打铁是家中常事。D.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比如写嵇康打铁生活就比较舒缓自然,而写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7.关于文中钟会登门拜访嵇康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与向秀不能接受钟会的行事作风,二人对他的无视是无言的排斥。B.嵇康与钟会的一问一答如出一辙,说明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C.嵇康与钟会决裂,表面上是二者相见的不快,实则是二者志趣的不同。D.洛阳城中人们对此事的评论,真实而生动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8.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简要分析嵇康的性格特点。9.胡适认为,短篇小说的写作应当追求“经济”二字。所谓“经济”,就是“不可增减,不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陈翔鹤的《广陵散》已经臻于“经济”境界,结合小说,谈谈“经济”一词在文中的体现及其作用。【答案】6.D7.B8.①清高自傲、久负盛名;②不慕名利、鄙视权贵;③纵情任性、洒脱不羁。9.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既充分表现了人物,又做到了言简意赅;②情节构思方面:叙事简洁不拖沓,伏笔照应相结合;③环境描写方面:简洁的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形象。【解析】6题详解】-29-\n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错,文章描写嵇康与钟会的见面从钟会的随从场面和嵇康的毫不理睬开始,以一问一答结束。并无制造激烈的冲突场面。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错,嵇康狂放不羁、清高自傲;钟会是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家世身份煊赫。二人决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性格冲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根据“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可知,主要从文章最后5个段落中分析。根据“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可知,嵇康清高自傲、久负盛名;根据“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可知,嵇康不慕名利、鄙视权贵;根据“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可知,嵇康纵情任性、洒脱不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所谓“经济”,就是“不可增减,不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表现到小说中,就是在人物的选取和塑造、情节构思、环境描写三个方面。(1)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既充分表现了人物,又做到了言简意赅。选段主要人物为嵇康,对嵇康形象的表现除了直接的肖像描写,如“露髻、短褐、马裤、赤脚草履”;语言描写,如“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动作描写,如“挥动着大锤”。还通过环境描写,如“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的巨大的柳树下面”“一泓清汪汪的沟水”;次要人物向秀的表现,如“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抬”;儿女的纯真可爱和仆童专注等。以及文章最后人们对嵇康的议论。每一处描写都不多余,铺陈照应,言简意赅,恰到好处的把嵇康的形象表现出来。(2)情节构思方面:叙事简洁不拖沓,伏笔照应相结合。-29-\n选段主要讲了嵇康与钟会会面的故事,但是对二人的会面描写却简单明了,只通过嵇康的表现,以及一问一答就结束,简洁明了、毫不拖沓,但是读者却可以通过嵇康的毫不理睬,来领会其疏狂的一面。嵇康与钟会会面的描写虽简略,但是文章前半部分却用了大量的内容来表现嵇康的人物个性,这为后文相见时的情节做了铺垫,而相见时表现也正是照应了上文内容。(3)环境描写方面:简洁的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形象。“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一泓清汪汪的沟水”“搭有席篷”环境简洁而不失优雅,简单而不缺趣味。暗示了嵇康的清高与洒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国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悢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襄子去之。卧三日,使人谓之曰:“晋阳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对曰:“死僇。”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张孟谈便厚以便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故曰,贤人之行,明主之政也。耕三年,韩、魏、齐、燕负亲以谋赵。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赵氏分则多十城,复来,而今诸侯孰谋我,为之奈何?”张孟谈曰:“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君曰:“诺。”张孟谈乃行,其妻之楚,长子之韩,次子之魏,少子之齐。四国疑而谋败。(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B.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C.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D.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29-\n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宗,与“唐太宗”的“宗”含义相同,都是指古代帝王庙号之一,有德者称宗。B.社稷,土、谷为古代中国立国之本,社稷为土谷之神,文中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C.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因城在晋水之北故名晋阳,是当时赵国的都城。D.舍,本文中的“舍”和“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用法相同,都是做动词使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孟谈名声显赫身份尊贵,权力大而众人服从,却主动要求放弃权势、功成身退。B.赵襄子听到张孟谈的请求后悲愤交加,坚决不让他离开,甚至准备要杀死张孟谈。C.张孟谈最终说服了赵襄子,抛弃了重权和美名,交纳了封地,回到负亲之丘耕种。D.赵国有难,张孟谈赵襄子出谋划策,分别派遣妻儿前往四国,让四国计谋落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2)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14.张孟谈是如何说服赵襄子同意自己退隐要求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A12.B13.(1)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名声显赫,功劳大的人身体尊贵,担任相国的人权力重要,自己忠诚讲信用众人就会服从。(2)左司马被国家使用,安定了国家,不躲避死亡,以成就他的忠诚,请您让我走吧。14.首先以赵简子的遗训引出自己退隐的要求;又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从以古为鉴的角度进一步说服赵襄子;最后直接陈述自己的功业和忠心,并提出请求,赵襄子于是答应让他退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下观察成功的事业,听古代的传说,天下美好的事情是相同的,但是臣下君主的权力平均起来都能美好,是没有这种事的。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观成事”“闻往古”句式一致,中间断开,排除AD。“天下之美同”,“天下之美”为主语,“同”为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选C。【11题详解】-29-\n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赵宗”理解错误,文中“赵宗”指赵国,与“唐太宗”的“宗”含义不相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悲愤交加”错误,“悢然”,悲伤的样子,再结合赵襄子的话可知,赵襄子只是为张孟谈提出归隐的要求感到悲伤,没有愤怒。“甚至准备要杀死张孟谈”错误,文中张孟谈问赵襄子,赵襄子说要杀掉不合作的人,这其实是为了留住张孟谈,并不是真要准备杀死他,结合“‘子从事。’乃许之”也可知道此处错误。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辅”,辅佐;“任国者”,担任相国的人;“服”,服从。(2)“见”,被;“安”,安定;“成”,成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昔者……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可概括出,首先以赵简子的遗训引出自己退隐的要求;结合“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可概括出,又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从以古为鉴的角度进一步说服赵襄子;结合“‘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可概括出,最后直接陈述自己的功业和忠心,并提出请求,赵襄子于是答应让他退隐。参考译文:-29-\n张孟谈巩固了赵国的地位以后,扩大边境,发扬五霸的精粹,向赵襄子称赞赵简子的遗训说:“从前,简子统治赵国时有这样的话:‘五霸之所以得到天下诸侯拥护的原因是约束得当,使君主的权势能控制臣下,不使臣下的权势能控制君主。所以尊贵为列侯的人,不让他任相国,有将军以上地位的武官,不让他担任近大夫。’如今我名声显赫而身体尊贵,权力重大而众人服从,我愿意捐弃功名,抛弃权势而离开众人。”赵襄子悲伤地说。“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说辅佐君主的人名声显赫,功劳大的人身体尊贵,担任相国的人权力重要,自己忠诚讲信用众人就会服从。这是古代圣贤协调驾驭国家,安定国家的办法呀!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张孟谈回答说:“君王所说的,是成就功名的美好。臣下所说的,是保守国家的方法。臣下观察成功的事业,听古代的传说,天下美好的事情是相同的,但是臣下君主的权力平均起来都能美好,是没有这种事的。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君王如果不考虑,那么臣下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张孟谈的面容显出悲伤诀别的样子。赵襄子让他离开。张孟谈躺了三天,派人对襄子说:“晋阳的政事,臣下不从命怎么办?”赵襄子回答说:“杀掉。”张孟谈说:“左司马被国家使用,安定了国家,不躲避死亡,以成就他的忠诚,请您让我走吧”赵襄子说:“您去做您想做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他。张孟谈心安理得地去掉重权和美名而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名声,他交纳封地,放弃政事离开尊贵的权位,而耕种在负亲之丘。所以说,张孟谈的行为是贤明人的行为,赵襄子的政治是英明君主的政治。张孟谈种了三年地,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背叛了过去的联盟而谋划进攻赵国,赵襄子前来会见张孟谈并告诉他说:“从前智伯的土地,赵氏分得多到十个城邑,他们再来,如今诸侯是谋划进攻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张孟谈说:“君王还是背着剑为臣下驾驶车辆回到都城,让臣下住在宗庙里,把任命官吏大夫的权力交给我,臣下为您试着谋划对策。”赵襄子说,“好。”张孟谈才上路,他的妻子到楚国去,长子到韩国去,次子到魏国去,少子到齐国去。四国产生疑心而计谋失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宋]赵鼎①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石漱石③。【注】①赵鼎:历经靖康之难,南渡后曾两度拜相,被后世誉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喻指叛乱、动乱。③枕石漱石:语出《世说新语》,意指隐居生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夜宿山寺,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营造出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寓情于景。B.酒阑人静,词人想抚琴排遣孤独,奈何琴弦却断了,只能通过看书来消解对友人的思念。C.词人将自己年少时的横槊风流、意气风发,与年老时的四处漂泊、面容憔悴进行了对比。-29-\nD.现实中,词人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这和自己想象中枕石漱石的隐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16.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案】15.B16.①漂泊异乡,环境凄清冷寂;②酒阑人静,却无处排遣孤独、寂寞;③西北叛乱不止,山河破碎,国家动荡不安;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对友人思念”错,曲解文意。作者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夜深无眠,孤身一人处在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之中,内心不由得生出孤独寂寞之情。根据“与谁唱”可知,诗人正是无处排遣这种孤寂之情,而非对友人思念。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千万乡关,梦遥吴越”,可知,诗人身处异乡萧瑟凄冷的环境之中,心中有感而发,生出漂泊异乡、孤独寂寞之愁;根据“夜久酒阑”“愁怀千结”“与谁唱”可知,诗人夜深无眠,酒尽阑珊,却无人可以诉说,不禁生出无处排遣孤独、寂寞;根据“西北欃枪未灭”可知,西北战火未熄,家国还处于动荡之中,山河破碎,愁从中来;根据“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可知,诗人年少时横槊风流、意气风发,年老时四处漂泊、孤独无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得不让诗人忧愁感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认为乌鸦是孝鸟。《本草纲目》曰:“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陈情表》中以此为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草木茂盛、溪水漫流,描绘出一幅春水始动、万物欣荣的早春图景。-29-\n(3)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乌鸟私情②.愿乞终养③.木欣欣以向荣④.泉涓涓而始流⑤.万里归船弄长笛⑥.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乌、乞、涓、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如饥似渴②如痴如醉③姹紫嫣红19.B20.-29-\n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让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可知,此处作者是想表现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可以用“如饥似渴”。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第二空,文中是形容当时大学生们对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着迷的状态。可以用“如醉如痴”。如痴如醉:就像喝醉了或者痴呆了。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第三空,根据“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的春天”可知,这里要用一个形容春天景色美丽的成语,且语境中有“鲜花怒放”,用“姹紫嫣红”恰当。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是:语序不当。按照概念范围的大小,“学术现象”是包含于“社会现象”之中的,故在递进句中应是先说“学术现象”,后说“社会现象”。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此句中,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意思是对知识的吸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动力,而“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意思是大地对雨水的吸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二者之间在“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方面是相似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是: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29-\n此处的比喻,作者就是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用“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这一常见现象表现出来,既让表达更加通俗具体,也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将永定河治理列为全市水生态环境建设一号工程,持续推进治理修复。为了助力北京段再现水清岸绿的自然风貌,多家科研院所献计献策,提供方向指引与技术支撑,破题水生态修复。天然水沙过程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河槽纵横断面,造床流量将水沙过程和河槽断面直接联系起来,对塑造河流形态具有重要作用。那么,①?科研人员基于模型预测分析了下游河槽水流流势后再在生态补水前通过实施人工疏挖沟槽水流分流方案的方式来引导水流,疏通主流流向,充分发挥水力冲淤效力,重塑河形。水流经河槽断面时会有高渗透性,流量过急,则会把河岸冲开,而流量过缓,②。从卢沟桥往下的河道中间有大量采砂坑,最大的砂坑达18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容积。因此,③,也就是脉冲泄水,才能冲击河槽淤积,疏通河道廊道。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如何塑造河流形态②肯定流不过去(就达不到目的)③需要有大流量22.基于科研人员的预测分析,可在生态补水前,通过人工疏挖沟槽、水流分流等方式,人工引导水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上文“造床流量将水沙过程和河槽断面直接联系起来,对塑造河流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和下文“重塑河形”可知,本处应承上启下,关键词是“重塑河形”,根据“?”可知,应是问句,所以可填写:如何塑造河流形态;第二空,根据上文“流量过急,则会把河岸冲开”的提示可知,本处与“把河岸冲开”相对应;根据“高渗透性”可知,如果流量过缓,水流可能就因为渗透作用消失在河道了,所以本处可填写:肯定流不过去(或者就达不到目的);-29-\n第三空,根据上文“大量采砂坑”“砂坑达1800万立方米”的提示可知,如果水流量过小的话,就起不到疏通河道廊道的目的,所以,需要有大水流量。故本处可填写:需要有大流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原则是对句子分层,找出句子主干,然后再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画线句子有五个部分构成:主干部分是“(科研人员)人工引导水流”;表示理论依据的是“科研人员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表示时间节点的是“分析了下游河槽水流流势后”“在生态补水前”;表示具体方案的是“人工疏挖沟槽”“水流分流等方式”。据此组成连续的短句,即:基于科研人员的预测分析,可在生态补水前,通过人工疏挖沟槽、水流分流等方式,人工引导水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者》杂志作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刊物,它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岁月,更是书写了无数人生故事。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它掷地有声地告诉追梦的年轻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闪闪发亮的远方。但是自2008年以来,万座报刊亭被拆除,实体书店零售码洋下降,报刊杂志的“关停潮”此起彼伏,裹挟在其中的《读者》也无法幸免,在互联网大潮中渐行渐远,销量急剧下降,《读者》也渐渐失去了读者。对于《读者》杂志的困境,有观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时代的产物,总会无可避免地被下一个时代取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被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淹没,时效性更强的新闻门户网站、呈现多元价值观的公众号更受欢迎。也有观点觉得,现在的《读者》自身问题更多。《读者》的风格早已不再受到青睐,《读者》既没有留住老读者的“利器”,也缺少吸引新读者的“法宝”。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拥抱新媒体,纸媒添活力曾几何时,地铁公交间总有人手捧报纸阅读;放眼今天,只剩下人们注视手机,拇指翻飞。传统的纸媒似乎被大多数人遗忘,而新媒体的兴起又引起人们对纸媒的担忧。但我认为,既然社会发展的浪潮难以抵挡,那就拥抱新媒体,为纸媒添活力。回顾纸媒,纸张充满温度却难适应社会发展。-29-\n人们常说数字阅读少了那份触摸的温度,只剩下冰冷的电子屏。我们从老一代人对报纸的热爱也不难看出报纸在曾经那个年代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但随着社会逐渐的“信息化”,随着受众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快捷方便的新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刘周伟曾提到“如果不出意外,报纸这样的东西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已不是什么悬念。”不难看出纸媒的困难处境。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设法改变这一局面。再看今日,新媒体涌现,但其质却鱼目混珠。新媒体的诞生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信息,也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但各种铺天盖地的媒体新闻扑面而来,时而夸张时而严肃,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分辨,也给人们形成了一种“网络难有真事”的思维定式。碎片化的信息一扫而过,无用的媒体新闻也能吸引眼球,新媒体的内容仿佛很难让人确信无疑。新旧结合,以新媒体形式彰显纸媒生命力,为新媒体注入良性血液。有人在坚持着改变。你可见,那些曾经的纸媒摇身一跃,进入你的手机,利用互联网这无限的空间,给即将没落的纸媒找到了新的安身之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拥抱新媒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纸媒依然在。谁言新媒体没有公信力?他们报道的仍是最贴近人民的新闻,有最严肃的批判,有最温暖的人文关怀……只要纸媒的内容本质不变,在哪里都能被人们接受。谁言新媒体缺乏温度?疫情期间那些在新媒体给了我们无限信心和勇气的英雄,被国人们交口称赞,那在新媒体维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和温度亦从未消失,让我们隔着小小的屏幕也沐浴着温暖。学习纸媒榜样,拥抱新媒体,不仅给纸媒添入了活力,也让新媒体“不忘初心”!纸媒也好,新媒体也罢,都是一种传播形式,只要媒体们能负起责任,充满温情,在哪里都会是最亮的一颗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29-\n科技繁荣让社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而纸媒阅读首当其冲。当下人们不喜欢读长文,喜欢读短文。不爱读长文,折射出浮躁的心态和阅读修养的缺失,虽然碎片化阅读更加便捷,但严肃而深度的阅读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从阅读途径来看,纸质阅读往往是高质量的阅读体验的体现,这种阅读方式往往追求的是内心的丰盈、恬静的精神。同时纸媒阅读具有公信力、权威性,时光的温情等特点,这些优点要继续发扬,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品质,留住纸媒灵魂;坚持受众至上,加强与读者互动,积极反映群众呼声,以差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内容服务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让公信力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渠道优势进行叠加,促使纸媒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新媒体阅读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开创了一个新的阅读媒介,是时代的进步;阅读效果“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形象生动;卫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书的保存更简便,便于存储,不占用空间;制作上传之后,不用印刷,节省了资源;喜欢的网络文字能方便快捷地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亲人;网上信息量大,手机冲浪,过瘾、方便等等。而纸质书阅读也有其弊端,纸质图书有造价高、不环保、容量有限、更新速度慢、不方便购买、不方便携带等特点。发展新媒体是大势所趋,可以拓宽纸质媒体发展的新思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比如,加大纸质媒体与数字化的衔接,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传播路径,多元化吸引读者。新媒体阅读和纸媒阅读二者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融合多元方式,助力阅读发展。首先列举优质网络文学的特点多角度论证新媒体阅读的优点;其次列举键盘侠的恶意捏造、娱乐新闻的满屏纷飞等例子论证新媒体阅读本身没有错,正确引导助力新媒体阅读发挥作用;再次列举地铁藏书的风靡、诚品书店的无利经营,论证纸质阅读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现实,论证纸质阅读传承经典,弘扬文化自信;新媒体阅读激发兴趣,筑牢全民阅读的社会底座,两者应互补态势,融合发展。立意:1.纸质阅读让书香社会更芬芳。2.于喧嚣中重拾纸质阅读的寂静。3.新媒体阅读势在必行。4.融合多元方式,助力全民阅读发展。-2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