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汕尾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内容也是生产的内容,作为生产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n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很少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在乡村艺术上也体现了这种深度的融合,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摘编自《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材料二: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5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年久失修,办学环境简陋。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入驻金坑小学,充分发挥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优势,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等。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n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比如,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摘编自《探寻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新空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落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和生产场景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B.乡村艺术品往往就地取材,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综合利用的理念。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而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D.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的墙绘作品及其举办的文化活动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艺术既蕴含在乡村各要素之中,又体现了乡村整体,这表现的是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B.乡村艺术大都以实用为基础,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C.建筑艺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D.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有助于释放乡村艺术课堂的巨大能量,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A.老式自行车制作的花盆B.赤水竹编制的文具C.景德镇的陶瓷D.太行山区的石头墙4.两则材料都对乡村艺术进行了讨论,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侧重点。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村艺术的作用。【答案】1.C2.B3.A4.材料一侧重对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四个融合特征的论述;材料二侧重阐释助力乡村建设的形式,即利用墙绘艺术、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等助力乡村建设。5.①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②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n④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改造校园和课堂,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n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地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的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选文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空袭威胁着昆明”,在战乱中的人们的生活是异常艰难的,但人们精神不屈,充满了对侵略者的蔑视。B.“一声声爆炸”是对美丽祖国的破坏,是对人民生命的践踏!我军勇敢迎战,定能阻挡敌机黑云成片而来。\nC.警报声中先生坚持上课,讲数论,“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有力”表明先生年轻气盛。D.“似要遮住一切”,但敌人的残暴和丑陋是遮不住的,“一任浓烟缠绕”,说明我们对敌人毫无办法。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用反复的笔法强调了天的“蓝”,富有象征意义,这是我们可爱的昆明,是我们可爱的祖国。B.“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暗示了空袭下人们不安定的生活,“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展现了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C.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了敌机轰炸、城市燃烧、百姓和师生死伤等场景,构造出虽简略却极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背景。D.小说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讲述了逃难师生和战火中的人们艰苦顽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在日寇残暴侵略下倔强而坚韧的精神面貌。8.庄卣辰这一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请简要概括并分析。9.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多使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比如《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多角度对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在战乱中坚持学术研究,空袭威胁昆明,却专心阅读新到的物理杂志,醉心于物理研究。②不怕牺牲,富有正义精神:敌机轰炸时奋力护卫实验设备,勇于保护知识和文化,展现了一名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正义精神。③坚韧的人格,爱国的情怀:乱世之中活出了知识分子的骨气,为兴学强国奉献心血,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要求结合文本,概括出庄卣辰事迹,通过事迹分析出他身上的精神内涵即可。)9.①空袭频繁与人们日常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百姓对敌人的蔑视及乐观主义精神;②从容不迫的授课与刺耳紧急的警报形成对比,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强勇敢的精神;③敌我双方实力的悬殊对比,我方的两架飞机对战敌方排成两个正方形的轰炸机,体现了我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④妖魔鬼怪的丑陋与蓝天的美丽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更蕴含着对胜利终\n将到来的坚定信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远来之卒,皆已疲倦,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节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B.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n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C.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D.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麾下,此处指将帅的部下;作为谦辞,也可用于将帅自称。B.杖节,指手执符节,古代皇帝授予出使大臣或大将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C.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D.辎重,古代泛指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本文指军队携运的物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庆之忠心事主,纯良勤勉。高祖喜欢下棋,经常通宵达旦,其他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唯有陈庆之随叫随到,高祖对他格外赏识。B.陈庆之能言善断,能安军心。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想撤军,陈庆之拿着节杖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C.陈庆之胆略过人,能征惯战。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D.陈庆之为人正直,心系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2)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14.选文充分表现了陈庆之的骁勇善战,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答案】10.B11.A12.B13.(1)魏国人距离我们既然很远,我们一定不会被他们怀疑,趁着他们尚未聚集,我们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2)陈庆之性格恭敬且谨慎小心,然而善于抚慰军士,因此他们都能效死尽力。14.①面对魏军,在大家犹豫不决之时,请缨出战。②陈庆之率领部下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击破了北魏的先锋部队,使得北魏援军震恐。③陈庆之率领部队,衔枚夜袭涡阳,攻陷其中四座营垒,迫使涡阳城主王纬请求归降。\n④陈庆之在自己的援军刚刚到达黎浆县时,就已经击败了进犯的魏将侯景。参考译文:陈庆之,字子云,义兴郡国山人。年少的时候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旦不停止,其他的侍从因疲倦睡了,只有庆之没睡,一听到招呼就来,于是陈庆之很受亲近赏识。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不久被任命为主书,他散尽钱财,招集将士,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梁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攻打涡阳。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骑兵十五万来援助,其先锋部队到达驼涧,距离涡阳大约有四十里。陈庆之想前往迎战,参军韦放认为北魏的先锋部队必定是精锐的骑兵,跟它作战即便战胜了,不足以作为功劳,如果失利的话,则会挫伤整个军队的士气,兵法上所说的以逸待劳,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道:“北魏的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经非常疲惫了,魏国人距离我们既然很远,我们一定不会被他们怀疑,趁他们尚未聚集,我们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一定没有不打败(他们)的道理。而且我听说北魏军队所驻扎的营寨,林木丰盛,必定不敢在夜间出来巡视。如果你们还有疑惑的话,那么我陈庆之请求一个人率军去攻击他们。”于是陈庆之与他手下大约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击破北魏的先锋部队,使得北魏援军人人震恐。陈庆之回到营寨,马上和众将一起连营进发,占据涡阳城,与北魏的援军相持不下。从春到冬,打了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就商量想撤军。陈庆之拿着梁武帝赐给他的节杖(这种节杖在外可代表皇帝本人,类似于后来的尚方宝剑),在军门前大声说:“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经历了一年,浪费粮食和武器,数量非常多。众军无战斗之心,都商量着要退缩,难道这是想要成就功名?(这样做)只不过是聚集在一起做劫掠滋扰的事罢了。我曾听说只有将自己置之于死地,才能获得生存,大家同心协力,这样之后跟敌人作战!如果你们确实想撤退,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违反敕令,我就依照密敕上的吩咐来行事。”曹仲宗认为他的计策充满豪气,于是就听从了他。北魏的援军部队分兵牵制,一连筑起十三道营垒。(为了击破这些营垒)陈庆之率领一部分精锐的部队,每个人的嘴里含着枚(以便不发出声音),对北魏的营垒发起夜袭,攻陷其中的四座营垒,涡阳城的守将王纬请求归降。梁高祖赞赏他,亲自写了诏书称他是:“不是名将的后代,也不是豪族的门下,觖望风云(或:对天下形势的观察),以至到达这种地步。在这次战役中,深思熟虑,有雄奇的才略,擅长攻克,获圆满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勋业)。开朱门迎接宾客,使自己的勇名传于史册,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本色吗?”\n梁大同二年,北魏派遣大将侯景率领七万人进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继续进军淮上,并送给陈庆之一封信让他投降。梁武帝就命令湘潭侯萧退、右卫将军夏侯夔等去支援陈庆之。援军刚刚到达黎浆县,陈庆之已经击败了侯景。当时正值大寒雪,侯景丢弃许多军用物资而逃。陈庆之把那些军用物资全都收获而返。陈庆之晋升官职,号仁威将军。这一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灾民)很多得以保全活命。豫州的百姓李升等八百多人上表朝廷,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答应了他们。梁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六岁。他被追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陈庆之性格恭敬且谨慎小心,然而善于抚慰军士,因此他们都能效死尽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登山亭陆游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三山①渺渺鸾鹤远,七泽②茫茫蓑笠寒。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注】①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②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B.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C.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D.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1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D16.①迷茫孤寂之情。诗人半醉倚栏,放目远眺,三山渺渺,遥不可达;自比渔翁,独钓寒江,表达了诗人迷茫、孤寂的心情。②不被重用的不满。清风拂林,横吹玉笛,紫云覆鼎,金丹将熟,表面上看诗人似有当炼丹术士的想法,其实是正话反说,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满。③无人赏识、梦想破灭的悲愤。童颜绿鬓,无人赏识;回首尘寰,梦想破灭。\n(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描写战士以身殉国、视死如归,令人肃然起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离骚(节选)》中表现诗人宁愿随水而逝,也不愿苟同世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字营造意境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看白刃血纷纷②.死节从来岂顾勋③.宁溘死以流亡兮④.余不忍为此态也⑤.映阶碧草自春色⑥.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细心的人会发现,国潮里的色彩,______着中国传统色彩美学。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色彩系统分为5种主色、5种间色、3种辅助色,源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仅设计者恰当的运用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还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______的时尚设计,绵延着古老的文化根脉,凝结着中华智慧的光彩,在传承与创新中充满魅力,______。取材安吉淡竹,用古法劈清、蒸煮、晾晒、拉丝后与现代工艺结合的油纸伞;寻访苏州老手艺人,创新研发、远销海外的团扇……文化根脉______设计者丰富的宝库,让设计有了依据,让灵感有了来源。循着这条路径,国潮设计营造了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新风的生活境界,彰显着深厚悠长的文化意蕴。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隐藏想入非非熠熠生辉惠赠B.蕴藏想入非非美轮美奂赠予C.隐藏天马行空美轮美奂惠赠D.蕴藏天马行空熠熠生辉赠予\n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设计者恰当的运用,不仅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还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B.设计者恰当的运用,不仅传达出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还包含了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C.设计者恰当的运用,不仅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还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D.不仅设计者恰当的运用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还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8.D19.C20.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画线的句子用“说”字赋予国潮物品以人的行为,使其人格化,让国潮物品活了起来。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潮设计的物品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展现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戴眼镜后眼睛会变形,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而事实上,近视眼看东西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像照相机对焦错误导致相片模糊一样,①。如果不戴眼镜,那么孩子的本能反应就是②。而眯眼就像针孔镜一样,()。但养成眯眼看东西的习惯后,会影响眼睛的正常状态和脸部的美观。更严重的是,还可能导致上下眼睑长期压迫眼球,而且眼睛的外直肌过度牵拉拉长眼球前后径,③。用力眯眼看东西,还可能引起调节痉挛,使晶状体凸度变大、眼轴变长,也会使度数加深。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周围杂乱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中央的少量光线可直接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眯眼会看得清楚一些B.所以眯眼会看得清楚一些,周围杂乱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中央的少量光线可直接在视网\n膜上成像C.中央的少量光线可直接在视网膜上成像,周围杂乱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所以眯眼会看得清楚一些D.所以眯眼会看得清楚一些,中央的少量光线可直接在视网膜上成像,周围杂乱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看到的东西都是模糊的②会眯眼看东西③可能使近视度数加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是能够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我的人是高明的。《人民日报》曾指出:“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阅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时代青年,请结合自身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知人者智自知明,人己两知方大成《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民日报》指出:“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人生成败之义,盛衰兴亡之机都在这一言一说,一笔一画之中传承和熔铸。青年立身处世,当“知”——知人者智自知明,人己两知方大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齐桓九合诸侯之霸业已经转眼成空,唯鲍叔知人知己之德备受推崇。道德的完满不是一味的谦让,而是能够恰如其分地使别人与自己悉得其所,不嫉贤而进谗,不自弃而退隐。“知人”与“知己”互相投射,成就了具有无穷意蕴的处世智慧。仅此一点,鲍叔值得千年之后的喝彩!“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神谕宛如一缕灵动的清风,吹开了哲学的大门。静言思之,理固宜然。对自己清楚的定位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成全,实际上亦是在自我价值实现道路上的\n棋高一着。试想,假如鲍叔顾盼自雄,偏要一肩担起天下之大,不仅难成一匡天下,挥戈退日之大业,自身也“举鼎而绝膑”,受后人奚落讥笑。再观鲍叔之举,一人进而四海怀化,一身退而褒扬万古,“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知人与知己融于一人之身,则明智矣,则行无过矣,则渐入大成之境矣!高山仰止,方起凌绝顶之意;景行行止,更待法先贤之人。“人己两知”的处世智慧,一如奔腾的江水,顺之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逆之则“折戟沉沙樯倾楫摧”。且看纸上谈兵如赵括者不知人且不知己,赵倚叠如山之收藏,一旦之间尽归秦人;且看亦步亦趋如邯郸学步者知人而不知己,“丢其故步,匍匐而归”;且看锁国迷醉如晚清政府者知己而不知人,终致山河破碎巨舰横江。可见,“知人”与“知己”好比一撇一捺,捺是撇的支撑,撇是捺的依靠,一撇一捺方能撑一个英气勃发的“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厚古薄今是人之通病,不可否认,精致利己主义是面透镜,会矮化崇高、放大焦虑。然而我却幸运于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历史穿透力与时代使命感一经碰撞,就掠扰卷涌的流云,鼓动疾驰的飚风。自知力不如前的“铁榔头”,推毂后进,助推女排姑娘们连战连捷;抗疫的战场上,逆行者们各司其职,为世界献出了中国方案;“一带一路”的倡议是“知己”“知人”的大智慧。诸位,“飐飐轻舟随浪起,何不畏?从来惯作风波计!”,《道德经》的教诲言犹在耳,《人民日报》的撰文黄钟大吕,如今的我们若能牢记“己欲立而立人”之教诲,融“知人”与“知己”为一,牢记“向内”和“向外”的智慧,自然是合金铸剑,别有锋芒。这正是:知人者智兮自知者明,人己两知兮方致大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