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首页 > 试卷 > 小学 > 语文 >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中学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江苏省江都市嘶马中学2022-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题1.默写填空:⑴、在文学史上,有“诗仙”、“诗圣”之称的诗人分别是、,其中的诗因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而被称为⑵、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其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诗经》《》、《》、《》、《》合称为“五经”。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2.固执()贪婪()污浊()3.珍重()稀疏()装饰()4.不见天日()不可磨天()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yīng者有之,悲情兮兮、做挺胸脯状往前走的人也不少。但说到用俏皮的方式来应对,变费为宝,就不多了。我们从来不缺乏直面不幸的决心、勇气、气慨。缺的是跟不幸说拜拜的神来之笔。是从灾难中找到财富与希望的奇思妙想。是那么一点点福至心灵。是凄然之后潇洒放手、然后拈花一笑的艺术。(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哭天抢地()义愤填yīng(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不期而至”的“期”是什么意思。“神来之笔”文中的意思是(4)本文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晒月亮张晓风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庙,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大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健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创造性癫狂。5\n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年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谈吐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染污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慢步。看风中低语的大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窠,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藉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6.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请分析其含意。7.通读全文,“晒月亮”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8.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你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恰当的批注。9.本文是写兴福寺的月亮,但最后一段却提到了新疆的月亮,那么这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现代文阅读。植物也讲方言(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3)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5\n(4)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5)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注释】: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10.文章标题“植物也讲方言”好在哪里?11.文章第(2)自然段,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画线句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12.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处加点的词,任选一处,具体说明它的作用。13.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本文是(A.说明事物B.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14.说说我国南方引进的脐橙与美国的脐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日的翅膀①儿子提出今年的生日不在家里过,要自己和同学们一起过。16次生日,他都是在家里和我和他妈一起过的,第一次,他要离开家,离开我和他妈妈,自己去过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随日子一起长大了,但心里多少有些失落。③这就是孩子!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热情,这样认真,这样纯真,将一个普通的生日化做一种友谊、一种承诺、一种象征。如果我是儿子,知道有这么些同学如此对待自己生日,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和同学们聚会在一起。当我知道这一切,我不再责备儿子,而是羡慕他。④那天,儿子和他的同学在那家小饭馆里一直热闹到很晚。第一次他的生日,家里缺少了他,一下子显得冷清了许多,但我可以想像得到儿子那里点燃着的生日蛋糕上的红红的蜡烛在跳跃着生命的火焰和那里洋溢着只有青春才会拥有的活力、朝气和欢乐。我知道,这是家里无法给予他的。家里可以给予他无限温馨、欢乐和富有,却难以给予他这些。一片叶子即使在再温煦柔和的风中也难奏响悦耳的乐章,只有一棵树上那一片片叶子聚合在一起,才会在风中飒飒细语,诉说着不尽的话题,摇响着一片他们彼此听得懂的动人的音乐……5\n⑤那天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儿子在那家小饭馆里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嗡嗡的话筒里,可以听得见欢笑声,想来儿子他们玩得正开心。儿子告诉我:他们正聊到兴头上,他想今天晚上不回家住了,他要到一个同学家去住,可以接着兴致勃勃地聊个海阔天空。他问我行吗?我该怎样回答?但能说不行吗?我虽然有些不大情愿,有些无可奈何,但最后我还是答应了儿子生日这一天惟一向我提出的要求。即使我多少有些伤感,但孩子毕竟已经长大,比我们想像的,要快得多地长大。再美好温暖的家,也只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孩子总是像鸟一样离开家飞走的。我知道这时候送给孩子的最好生日礼物,就是送他一副飞翔的翅膀。15.本文主要写了。试从第五段中概括本文的主旨16.第二段中用大量的笔墨叙写生日前的准备,其作用是什么?17.文章详细描写了父亲想像儿子过生日的情景,用意是?18.如何正确理解第四小节最后的比喻?19.儿子不在家过生日,父亲为什么会感到失落?假如你现在就是文中的儿子准备怎么去安慰父亲?20.第三段中父亲为什么不再责备儿子,而是有些羡慕他?三、文言文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解释下列划线字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死而后已()22.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3)是知也()A.通“智”,智慧B.了解C.知道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5\n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4.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2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四、默写26.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①,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③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④,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⑤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⑥,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武陵春》)⑦窈窕淑女,。(《诗经·关雎》)⑧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⑨纵观战争题材的诗歌,处在和平的环境里,诗人迫切希望建立功业,以实现自身价值,杨炯在《从军行》中发出“,”的心声,激荡着驰骋疆场英雄豪气;在国势孱弱、屡受外族侵扰的时期,宋代诗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表示“,”的愿望;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却发出了“,”的哀思。五、作文27.有位哲人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社会、生活,处处都有美的踪迹。发现美,欣赏美,会给我们心灵带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请你以“美,无处不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n参考答案24.(4分)(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2)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25.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26.①老骥伏枥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决眦入归鸟④晨兴理荒秽⑤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⑥物是人非事事休⑦君子好逑⑧无案牍之劳形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7.略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