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校本作业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2、短文两篇基础落实1、解释加点字词:山不在(   )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之(     )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2、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孔子云:何陋之有?3、用原文填空(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2)全文点睛句::?(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二、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51.解词(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   )(4)欢守志弥固(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三、根据提示,读好怪体诗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上联:一龙二虎望三山下联:22、短文两篇之《爱莲说》一、基础落实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句子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本文选自《     》。4、《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和5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二、温故知新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2、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无丝竹之乱耳(  ) ④何陋之有(  ) 3、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4、(填写字母即可)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三、课外拓展岁寒三友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谮(说人坏话)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惟空空,故能为我友,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庶乎其有终矣!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向称“三友”()或谮竹于松、梅()何止容卿数百人也()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1、用/标出朗读节奏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2、翻译句子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3、松、梅是如何对待他人对竹的诋毁的?55、第一段以、描写为主,突出松、梅的高尚品质。第二段写作者的不尽感慨,以、表达方式为主。《陋室铭》课文理解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臵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爱莲说》课文理解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2、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22、短文两篇答案《陋室铭》比较阅读:1、(1)出名、著名(2)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岁寒三友》1、(1)向来(2)说人坏话(3)容纳(4)诽谤2、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3、所说竹子中间空空的没有凡世之物,而容纳下像你这样的人又何止数百呢?4、不信谗言并反驳反讽诋毁竹子的人5、语言神态议论抒情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