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五校2022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菜根谭》不是一部逻jí()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格言集。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qián()移默化的力量。在这个浮zào()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其名句有:“chǒng()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决眦入归鸟。(杜甫《春望》)(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衷心的诗句是“▲,▲。”(5)酒入诗行,揉出万种风情。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抒情言志;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抚友;亦有李白《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孤独至极的感慨。(6)古代诗歌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另外请你再举出一例“▲”3.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1)渔人各复延至其家▲(2)春和景明▲(3)弗敢加也▲(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5.名著阅读(5分)(1)请选出下列亲兄弟不是同时被“逼”上梁山的一组(▲)(2分)A.宋江宋清B.阮小二阮小五C.孙立孙新D.解珍解宝(2).《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填海洋名)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14\n,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3分)二、现代文阅读鉴赏(24分)(一)命运与伐木人(13分)很久以前,村子里住着一位年老的伐木人和他的妻子。伐木人每天到树林里砍柴,从拂晓干到黄昏,再把砍下的木柴拿到村子里去卖。但是不管他怎样辛苦地干活儿,也无法过上好日子。他白天辛苦赚来的钱只够全家人吃一顿晚餐。老人的两个儿子很快地长大成人,成为老人身边的助手。这样,他们父子每天就能砍上三倍的柴,挣上三倍的钱,但是因为吃的饭也多了三倍,因而老人的境况并没有好多少。于是,他的两个儿子出了远门去寻找自己的幸福。20年后,老人干活儿终于干腻烦了。他对妻子说:“我一生为命运操劳,而命运却从来没有给我过回报。”老人诅咒着说:“从现在起,命运如果还想着我的话,就让她自己来找我吧。”老伐木工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出去干活儿了。他的妻子大声的说:“天哪!要是你不出去干活儿,咱们就没饭吃!你还在说什么?运气只会找那些高贵的苏丹人,不会来找像我们这样的穷人。”A但不管老太婆怎样想办法劝说他——不管她怎样讲道理,不管她怎么哭,怎么叫,都无济于事。老木工仍然拒绝去干活儿。实际上,他已决心躺在床上不干活儿了。那天以后,一位陌生人来敲门说要用一下老人的骡子。陌生人解释说,他在树林里有些事要做,并说他注意到老头儿的骡子正闲着没事干。老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他仍旧懒散地躺在床上,只是简单地交代了陌生人,要喂好那两头牲口。陌生人牵着骡子走进了森林的深处。陌生人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个魔法师,他通过施展魔法,了解到有一个地方埋藏了很多金银财宝,然后将这些财宝驮到了骡子的背上。当他正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些财宝并准备离开的时候,一队士兵正朝着这条路上走来,陌生人很害怕,他知道一旦士兵发现了这些财宝,就会盘问他,他的魔法就会被揭穿,他的命就保不住了.陌生人于是躲进了林子深处,从此再也没人看见过他,也再也没有人谈起过他。士兵们继续走着他们的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而两头骡子也在林子里静静地等待着。又过了许多个钟头,两头骡子沿着多年来与老伐工一起走过的小路往回家的路上走。骡子到家时,老妇人看到了它们可怜的模样。她匆匆跑上楼去喊道:“快下来,亲爱的,快点儿卸下骡子身上的包袱,它们像是累垮了。”老伐工打着呵欠,在床上翻了个身,回答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不止一次了吗,我再也不干了。”B可怜的老太婆又匆匆跑下楼去,想了14\n一秒钟,跑到厨房去拿了把菜刀,又跑到骡子哪儿,用刀向骡子背上的袋子砍去以减轻骡子身上的重负。瞬息间,黄金和珠宝倾泻了出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子!宝石!”老太婆惊奇地大叫了起来。刹那间,老头儿跑下了楼,惊愕地瞪大了眼睛,凝视着那散落在他院中的财宝。然后,他抓住了老太婆发狂般地跳起了舞。他欣喜若狂地说:“好运终于找上门来了!”老伐木工和他的妻子将财宝的一半分给了他们的儿子,又将剩余部分的一半分给了穷人,他们仍然过上了再富裕不过的生活。【童话·叙事手法】反复法,是指对同性质情节的反复使用,这是民间童话和现代童话中常常采用的一个手法。6.这篇童话也采用了反复的叙事手法,多次描写老头子躺在床上,拒绝干活,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象征法,就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童话中的人物常常是象征性的。除此之外,环境也有象征意义。7.在这篇童话中“森林”作为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实际上却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请结合全文谈谈“森林”的象征意义。(3分)▲【童话·语言特点】8.童话这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在语言上有其独具的特点。请从下列句子中进行赏析。(4分)A但不管老太婆怎样想办法劝说他——不管她怎样讲道理,不管她怎么哭,怎么叫,都无济于事。B可怜的老太婆又匆匆跑下楼去,想了一秒钟,跑到厨房去拿了把菜刀,又跑到骡子哪儿,用刀向骡子背上的袋子砍去以减轻骡子身上的重负。▲【童话·主题探究】9.童话,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领我们思考生活。下面三个同学对“好运终于找上门来了”这句话十分感兴趣,并由此展开了对这篇童话主题的探讨。看了他们的对话,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3分)贺轩:这篇童话是告诉我们不用干活,天上也会掉馅饼。14\n姜拓:我觉得可能是好运总有一天会降临,我们应该要乐观。婕好:白日做梦也是乐观吗?我不同意。▲(二)论真性情(11分)周国平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⑵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⑶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⑷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⑸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⑺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14\n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⑻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选自周国平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0mxy0.html)10.下列对“真性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B.满足自己而做的事,看重的就是愉快而不是利益,那就是出于性情而不是功利。C.保持一份生命纯真,能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让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D.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他生活得就一定有趣。11.文章第⑸段写到:“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结合上下文说说两个加点短语的含义。(4分)▲12.依照选文观点,请你从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学形象中选取一个,结合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对他是否有真性情进行评析。(4分)陶渊明苏轼《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三、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乙】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甲】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3.完成填空。(2分)【甲】【乙】两诗中所用的意象都鲜明突出,其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深情。【甲】诗中的明年绿的“春草”表达了王维的▲;【乙】诗中的红泥“火炉”则表达了白居易的▲。14.欣赏评析。(4分)14\n【甲】【乙】所写的时间都是“日暮”。下面两首依托原诗写的“日暮”自由体小诗,你更欣赏哪一首?请结合原诗内容说明理由。(4分)【甲】日暮【乙】日暮黄昏一下子有了重量,沉沉的云朵压在屋檐,柴门掩不住山中的时光。火炉上氤氲着酒的醇香!心中陡然间遍生春草,一封请柬从心中出发,明年的木屐能否把山路敲响?让新酒在落雪的夜晚温暖心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短文三篇(12分)《世说新语》(一)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二)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②。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三)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④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⑤,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注释】①山阴: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县。按:王子猷弃官东归,住在山阴县。②左思(招隐》诗:左思是西晋时著名诗人,对当时门阀士族专权感到不满。《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③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有剡溪可通山阴县。④桓子野:桓伊,小名子野,曾任大司马参军,后任豫州刺史。《晋书》本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⑤相闻:互通信息。15.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⑴王啸咏良久(▲)A.历时很长B.很、甚C.能够⑵造门不前而返(▲)A.制作B.到访C.遭受⑶弄毕(▲)A.把玩B.从事C.演奏16.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14\n17.下面文言语句都给出了A.B两种翻译。你认为哪种能传达王子猷的品性?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请任选两小题作答。(6分)⑴何可一日无此君!A.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B.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样东西呢!▲⑵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A.(王子猷)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B.(王子猷)于是起身感到犹豫不决,朗诵左思的《招隐》诗。▲⑶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A.听说你擅长吹笛子,请为我演奏一曲吧。B.听说你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四.语言运用(53分含书面分3分)18.阅读下面“让”字意义发展的图示,请以“让”为话题写作:【要求】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直接抄写材料中的词语(或短语)作为题目;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写信;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14\n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谊九年级语文答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4分)(1) (2) (3) (4) 2.(10分)(1) (2)(3)(4)(5) (6) 3.()(2分)4.(4分)(1)(2)(3)(4)5.(1)(2分)(2)(3分)二、现代文阅读鉴赏(24分)6.(3分)7.(3分)8.AB14\n(4分)9.(3分)10.12.()(3分)11.(4分)12.(4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一)(6分)13.(2分)14.(4分)(二)(12分)15.(3分)(1)(2)(3)16.限断三处(3分)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17.(6分)我选我选14\n四、写作(53分其中含3分书面分)18.阅读下面“让”字意义发展的图示,请以“让”为话题写作:14\n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谊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4分)辑潜躁宠(评分标准:1个1分,错别字不给分)2.(10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2)荡胸生曾云(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评分标准:1句1分,句中出现错别字不给分。)3.C(2分)4.(4分)(1)邀请(2)日光,阳光(3)虚报(4)“错”通“措”放置5.(1)A(2分)(2)印度洋尼德兰儒艮(3分)二、现代文阅读鉴赏(24分6.(3分)1.表现了老伐木人因贫困而产生的抑郁与对生活的绝望。2.为后文魔法师来借骡子埋下了伏笔。3.老伐木人的慵懒与内心的“绝望”与后文“欣喜若狂”形成鲜明的反差,使得“命运对勤恳的人终究是有所回报”的主题更加突出。评分标准:每点1分。7.(3分)首先,森林代表着神秘与未知。而老伐木人就居住在森林附近,黑暗的森林象征了他贫困、悲哀的命运,使人感到神秘与未知的森林则代表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放弃。其次,骡子是从森林深处将财富带到老伐木人身边,而森林正是老伐木人劳动的场所,森林又象征了命运对勤恳之人投资的一种回报。最后,发现财富的魔法师竟最终一无所获,消失在森林深处,这说明森林还象征着命运对渴望不劳而获者的惩戒。评分标准:写出两点可得2分;语言通顺、分析有层次1分。8.(4分)A这个句子连用了三个“不管”,表现了老太婆对生活的担忧,突出表现了老头子拒绝干活的决心,这个句子体现了童话反复、朴素的语言特点。B这个句子连用了三个“跑”,写出了老太婆动作的迅速,表现了老太婆对于骡子的心疼,这个句子体现了童话反复、朴素的语言特点。9.(3分)本文中的老伐14\n木工辛苦一辈子却仍无法改变贫穷的命运,因此他拒绝再干活。在他躺床上休息时,却意外收获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实际上,这笔财富正是命运对老人劳动投资的一种偿还,是老人多年辛苦劳作的结果。因为老人的骡子每天跟着他辛勤劳动,沿着小路回家,它才会把财富带回来。可见命运对勤恳者是有所回馈的。同时,像魔法师那样想要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会一无所有。这正是这篇童话留给读者的启迪与警示。评分标准:此题层级给分。分为四个层级。10.(3分)B11.(4分)“活出个样儿”就是指人们为了金钱、名声之类做事情,努力拼搏使自己很高的地位和名声,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从而在世俗社会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艳羡。“活出个味儿”指人们出于性情做事情,不刻意去追求金钱、名声;他们绝不会以世俗的财富、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他们会追求本色的真实,会以愉快为人生的第一准则,活出纯真,活出趣味,活出美好。评分标准:结合全文内容正确理解“活出个样儿”和“活出个味儿”,每个方面各2分。12.(4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陶渊明是具有真性情的人。他看重内在的精神享受而看轻功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遵从内心的召唤毅然辞官不做。他回归后的田园生活可以说是美好的,是洒脱的。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在这些美好的生活中他陶醉,他满足。即使“短褐穿结”,即使“箪瓢屡空”,他照样活出了生命的味道。因此,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示例二:我认为苏轼是具有真性情的人。苏轼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以真性情示人。被贬官黄州,他高唱“大江东去”,他一颗真心参看周郎人生;他夜游承天寺,心性淡然;被贬密州,他对月咏怀,对生命的不圆满能推开去看;他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他行走在村庄,见簌簌枣花,宛若儿童;他游蕲水清泉寺,不服老,信心十足得说“休将白发唱黄鸡”!他虽然人行走于地,但是,心永远在追求美好的东西,精神是行走在天上的。所以,苏轼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示例三:我认为《孤独之旅》里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其成长中流露出的都是真实的情感。他从不愿意跟从父亲放鸭,到享受放鸭的过程,是他生命的一次转变。他没有过多的功利目的,如果有,也是想早一天回家去上学。他纯真,他有个性,他在暴风雨之夜追赶鸭子的过程让人多么感动啊!他的追赶是真切、真实、真挚的,是一个孩子的性情的反映。尤其是他那句“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是他真性情的集中流露。是一个孩子应有的发自内心的美好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孤独之旅》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评分标准:能结合《论真性情》进行总体分析,得1分;结合具体文学作品分析得2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得1分。14\n【说明】如果评析陶渊明、苏轼没有真性情,给0分;如果评析《孤独之旅》里的杜小康没有真性情,可以给分。最多给3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13.(2分)殷切期盼;热情相邀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14.(4分)示例一:我更欣赏第一首。“黄昏一下子有了重量”凸显了诗人送别朋友后的一颗沉甸甸的心,这和“相送罢”完全相合;“陡然遍生春草”,让诗歌有了生命,也让“春草明年绿”有了很好的注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愿和朋友一起明年春天共赏春色的深情!最后的“木屐敲响山路”是作者的殷切期盼,让“归不归”三字的情感得以微妙传达出来。真是情致深焉!我更欣赏第二首。小诗中的一个“压”字更写出天气的阴沉,是“天欲雪”的诗意解读。而第二句写出了一种情怀,一种以酒会友的情怀。“请柬从心中出发”写出主人公的邀请是发自内心的。最后诗句中的“温暖心肠”更写出了友情的深厚。这是“能饮一杯无”的真实写照。评分标准:结合原诗和现代诗分析,且能读懂诗意可得4分。只分析自由诗没有结合原诗最多得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短文三篇(12分)《世说新语》15.(3分)⑴B.⑵B.⑶C.16.(3分)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评分标准:断句对一处得1分。否则不得分。17.(6分)每题3分;任选两题。14\n⑴我认为A句译文最好,最能传达王子猷的品性。因为A句把“君”译成“先生”,很好地传递出王子猷对竹子的看重、喜爱和欣赏达到了一种痴狂的地步,当然也写出了他自己高洁的品性。而B句把竹子译成“它”,味道全失,没有了这种感觉。⑵我认为A句译文最好,最能传达王子猷的品性。A局把“彷徨”译成“徘徊”,是从王子猷的行为来翻译的,徘徊着读诗,应该是一种率性、率真的表现,而B句译成“犹豫不决”,完全没有了这种率真、随性的味道。⑶我认为B句译文最好,最能传达王子猷的品性。B句把“试为我一奏”译成“试为我奏一曲”完全符合王子猷的口吻,不做作、无媚态、直率的性格彰显无遗。而A句译文中的“可否”和后面的问号都是客气语,就不能传达出王子猷的真性情。评分标准:评析译文得当1分;结合王子猷的性情分析2分。说明:如果译文选择错误,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可给1分。18.作文参照历年金华中考评分标准。(53分含3分书面分)1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