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阶段训练(四) 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阶段训练(四) 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训练(四)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衰草(shuāi)诞生(dàn)遗骸(hái)连翘(qiáo)B.农谚(yán)哺乳(bǔ)潮汐(xī)胚胎(pēi)C.萌发(méng)繁衍(yān)褶皱(zhě)尘埃(āi)D.蟾蜍(chú)频率(píng)劫难(jié)归咎(jiù)2.画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束手无策物竟天择相安无事无动于衷()拍案叫决天衣无缝悲喜交集不解之迷()见诸报端五彩班斓始料不及安家落户()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A、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B、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C、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D、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A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B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C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D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5.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不超过24字)。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阿兰•温德尔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地用纳米碳管组成的纤维织成了“纳米绳”。这种“纳米强”虽然很细,但其刚度和硬度都很大,因为它们是由纳米碳管构成的,而纳米碳管的直径是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千分之一。其刚度是钢材的10倍,其硬度是金刚石的2倍。目前虽然科学家制成的“纳米绳”的长度还不长,最长为20厘米,但阿兰•温德尔的研究小组相信,在将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之后,他们可以织成任意长的“纳米绳”。6.默写。(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3)《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7.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9(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破译植物的语言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9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⑨科学家们预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9.本文主要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0.第①段文字中说:“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①②11.从第⑤⑥⑦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①②③(二)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今天你“低碳”了吗戎戒①盘点2022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22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22年3月28日晚20:30_-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9。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摘自《科学与文化》2022年第3期)12.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1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链接】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2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15.(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三)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9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选自《中国科协报》)16.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7.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918.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19.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三、文言文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0.解释词语含义。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21.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2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2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5.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26.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927.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28.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29.《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30.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3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3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3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3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再,最后。四、写作37.9素质教育要求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只从课本上、课堂上学知识,而应该从生活中、社会中广泛的学习知识,应该思考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社会中、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自然生活中学习(一草一木等),从社会万象(一人一事等)中学习,从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等)中学习,我们应该走近自然,师法自然;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无论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社会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请以《从______中学习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9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