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倾(qǐng)斜讣(fù)告鲜(xiǎn)为人知嗜酒成癖(pǐ)B.城垣(yuán)镌(juān)刻飞来横(héng)祸栉(zhì)风沐雨C.因为(wèi)炽(zhì)热病入膏肓(huāng)岿(kuī)然不动D.霎(shà)时谬(miù)论苦心孤诣(yì)含垢(gòu)忍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白内瘴照本宣科人心不足,得陇望蜀B.讴歌鱼水情美轮美奂聪明一事,糊涂一时C.瑕疵座右铭优柔寡断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D.慰藉雷震雨锋芒毕露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针灸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运用针刺和艾灸来_______疾病。通过经脉将针刺的刺激_______到有关部位,_______起到治疗作用。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后来改用铜针、金针、银针。A.防治传导从而B.预防传送从而C.预防传导进而D.防治传送进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健翔特立独行,他的解说使我国电视体育节目解说的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B.有人认为,霍金的理论非常高深,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10/10\n不知所云。C.不管主题、情节是否需要,总塞进一些灯红酒绿的舞会场面,这是很多电视剧的通病。D.纳税若不被大众普遍接受,那么,让社会更趋公平和谐的愿望就只能成为海市蜃楼。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校园招聘会中,综合大型招聘会是为了企业展示形象,专场小型招聘会则是为企业选拔人才。B.北京市运输局正式启动了对九万余名在岗出租汽车驾驶员奥运培训,奥运服务基础知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C.据统计,截至昨天傍晚,各条高速路、国道进出京车辆总数为28万多辆,比平时上升约15.2%左右。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10/10\n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屏:摒弃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C.彰君之赐乎彰:使……显著D.予尝爱晏子好仁爱:仰慕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有志于是矣是:举办义田B.晏子为近之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C.又疑过之之:晏子D.是皆公之罪人也是:卿、大夫和士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10/10\n①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②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④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⑤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⑥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B.范仲淹存有购置“义田”的志向二十年,但终其一生贫穷,只得以“施贫活族”传给子孙,由子孙实现他的理想。C.作者认为范仲淹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似乎更高明、更有远见。D.本文赞扬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1.用“/”为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到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选自《述异记》)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答张十一①韩愈10/10\n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韩愈被贬广东阳山之际。张十一,即张署,与韩愈为同僚、朋友。②筼筜:yúndāng,一种竹子。③踯躅,植物名,花开鲜红似火。(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叙事,字里行间传达出诗人的复杂情感。B.全诗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奇崛;诗意婉转,韵味浓厚。C.“未报恩波知死所”一句的意思是皇帝的深恩尚未报答,也不知会死到哪里。D.“莫令炎瘴送生涯”表达了诗人不希望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的愿望。E.尾联中的“斗”是“顿时”的意思,诗人看了张署的来信顿生愁怨,鬓发斑白。答:()()(2)前两联诗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10/10\n(6)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4—17题。依然活着的文物①布达拉宫的内部仿佛巨大的洞穴,殿堂、房间、梯子、走廊,空间疏密分布。许多高大的佛像安置在狭窄的空间中,你绝对只可以仰视,正面晦暗不清,而后面窗子的布幔被风扬起时,忽然间阳光就把耀眼的翅膀伸进来。黑暗深处藏匿着各式各样的光,像一个个披着羊毛氆氇、行踪不定、飘忽而来飘忽而逝的僧侣,在此时领你走进幽地,在彼时将你导向明处,在这个过道将你抛入黑暗之渊,在那个窗口让你登上光明之岸。光明在布达拉宫不是绝对的“亮化”,而是无数复杂缓慢的过渡状态,不确定的,旋转着、交替着。②这不是一个珍宝陈列之所,不是一个参观对象,不是博物馆,一切都像过去的时代那样放在原处,它们如此置放、存在的目的不是供人参观,而是来自伟大的虔诚,是供人与神进行精神交流,是为了讨得诸神的欢喜。它们诞生于遥远的时代,最遥远的法王洞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作品。但它们不是古董,继续活在当下,在现场与世界精神发生着交流,影响着世界的精神领域。布达拉宫有着无数依然在呼吸的文物,但布达拉宫内的文物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文物。③昔日,香客们进入布达拉宫,不只是战战兢兢的顶礼膜拜,他们抚摩它,碰它,用手,用身体,用头部,不断地涂抹添加着酥油茶……并对它说话,大殿里充满着各自口音各种方言的低语,这是一个活着的宫殿,生长着无数的神经,可以感应到世间的一切。无数的珠宝、黄金、银子、门框、门上的铜饰、门坎、各种各样的器皿的边沿、扶手、佛座的基部……只要人可以触及之处,无不被抚摩出花纹、光泽。这种抚摩犹如巨大的地质运动,如河流把巨石磨砺成美玉黄金。④就是今日,博物馆的概念影响了布达拉宫,许多地方不能抚摩了,但人们仍然在可能的地方继续抚摩它。很难想象有人会向卢浮宫最伟大的绘画敬献酥油,但在布达拉宫,人与宫殿之间并没有界限。守护文物的喇嘛在价值连城的佛像面前喂猫、吃饭、磕头,而本地的香客可以进到一般参观者不能进去的佛龛前,近距离地膜拜并抚摩。⑤无数的宫殿死去了,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丧失了生命力。而布达拉宫继续活着,作为某种精神的载体,屹立于世界的屋脊之上,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它是没有时间的。(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7,有改动)14.请依据第①段内容,用一个双音词概括布达拉宫给人的总体感觉,并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②段中三处“文物”的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第②段中画线的“它们”是指布达拉宫中众多的佛像。B.香客们触及之处产生的花纹、光泽更为布达拉宫增添了参观价值。C.布达拉宫不是一般的宫殿,在里面的人们可以随意吃饭、喂猫、打坐。D.本地的香客能够在布达拉宫内可能的地方以特有的方式近距离地膜拜。17.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A.布达拉宫允许香客抚摩并对它说话,这正是当下的布达拉宫与世界精神交流的方式。B.布达拉宫受到博物馆概念的影响,许多东西不再允许抚摩了,本地香客则不受限制。C.人们不会向卢浮宫最伟大的绘画敬献酥油,是因为他们只是参观,而非朝圣。D.香客们不断地抚摩布达拉宫中的一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并讨得诸神的欢喜。答:()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8—21题。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雷抒雁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10/10\n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④权力和商品造就了城市。古老的城市控制和剥夺着乡村,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乡村喂养着城市。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就是教育农村人离开农村,然后用权力和金钱来控制农村。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中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所谓“世外桃源”,只是都市受伤者的幻觉和梦呓。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美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⑥没有谁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竟成明星。⑦广大的乡村,散乱的乡村,到处都闪烁着星星点点金沙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把落后变为先进,把贫困变为富庶;卫生与文明将取代肮脏与粗野。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⑧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让我们的子孙永远失去了印证唐诗宋词意境的物证,使我们民族丰富的人文想象只留下冷冰冰的经济。⑨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有删改)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在第①段中通过选取乡村的“拱桥”、“溪流”、“杏花”、“荠菜”等富有典型性的物象,描绘出一幅优美、温馨的田园图景。B.第②段笔锋一转,引用诗文反映农村生活的悲苦与劳作的艰辛,既与第①段的美丽恬适相映衬,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C.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通过赞美传统乡村留给人的美好印象,来表达自己对现代乡村异化的悲哀。D.第⑦段结尾处的“反哺”在文中的意思是发达的城市回报乡村,犹如长大的子女奉养父母。10/10\nE.全文结尾处用“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点明文章主旨。答:()()19.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有哪些表现?请分点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⑧段中作者如何表现“杞忧”的,请结合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联系全文,理解“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的含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22.请根据所给情境,就画线部分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歇后语。(4分)①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必备能力。这一能力需要在平时锻炼培养,否则,待到需要时,就会虽有学识,但也表达不出来。(——)②在北京电视台征集春节晚会小演员的现场,五岁的“沙奶奶”、六岁半的“变脸王”和八岁的“杰克逊”……纷纷登台亮相,各显绝技。(——)23.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表达的含义。(4分)10/1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事件:某大学一个宿舍6个同学,每人每月出60元钱请一个保姆,每周打扫一次房间并洗衣服……校方表示:目前全国没有一个高校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学生找保姆,作为学生管理方不提倡这种行为。请你就上面事件谈谈看法。(4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70个字。□□□□□□□□□□□□□□□□□□□□□□□□□□□□□□□□□□□□□□□□□□□□□□□□□□□□□□□□□□□□□□□□□□□□□□七、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长期传承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屈原殉道投江时,渔父劝他苟且偷生,随波逐流——这是世俗;后代因此衍生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这是民俗;借过端午节、纪念屈原等名目,送贵重礼物、用公款吃喝旅游——这是庸俗……请以“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思考。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10/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