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嘉峪关市二中2022年—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嘉峪关市二中2022年—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嘉峪关市二中2022年—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二语文命题人:刘东海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本卷共10小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纷乱至极发祥任凭心悦诚服B.不循私情焕然诡秘淡装浓抹C.大煞风景喋血浸渍怨天尤人D.流言蜚语落蕊敦煌隐逸恬适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A.限定抨击生僻B.限制批评生僻C.限制批评冷僻D.限定抨击冷僻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京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被从树上救下的镜头,是当地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拍下的。B.我此次来京,见到了诸多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真是获益非浅。C.一位蜚声影坛的外国导演要来中国拍摄一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影片。D.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二、(9分,每小题3分)尊敬哲学(节选)9/9\n“生活即思想”,人生其实是最好的哲学试验田,许多优秀的哲学家都是在用其毕生的精力在产生智慧的田地里耕耘。苏格拉底一生注重实践,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一次,他与三个学生走过一块麦田,他要学生从这边走过,去摘一穗最大的麦穗。结果有一个学生空手走过,他总想最大的麦穗一定还在前边,不觉到了尽头,两手仍然空空;另一个则摘了一穗很小的麦穗,他一走进麦田便急忙摘了一穗,殊不知前面还有更大的;只有最后的学生摘了一穗很大的麦穗,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他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花开堪折直须折”,把握人生的时机乃是人生快乐的最大诀窍。庄子与这位先哲有不谋之合。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无用乃大用。”晚上在一农家借宿时,农家杀鸡待客。恰有两只鸡,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农夫说:“先杀那只不叫的!”庄子又说:“当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学生开始迷惑了,到底该有用还是无用?庄子便笑说:“在天为龙,在地为蛇。”一龙一蛇,游刃有余,逍遥人生,何其自在。庄子拒绝做官,“千年神龟宁曳尾涂中而弗愿香烛祭奉”,《庄子••山木》里也说丰狐、文豹生于莽莽山林,虽狡黠机警但因皮毛高贵而常遭捕获。他向往的是逍遥快乐的人生。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话,他在饮鸩而死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这话有点阿Q味,可他真的不愿同他所厌恶的人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了。哲学不等于诡辩,智慧不等于知识。真正的哲学不是争论蛋与鸡孰先孰后,也不是争论白马是不是马,而是告诉你一片花园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真正的哲学也不必记住哥德巴赫猜想,而只告诉你验证的方法。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因为它产生的智慧通常不能很快变为经济效益,所以喜欢它的人不多;像驴子在青草和黄金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青草一样,大多数人酷爱实惠。以为哲学枯燥的人,多半是曲解了哲学,其实哲学最大的痛苦是寂寞。那些先哲们像参天的大树,环顾四周找不到可与之对话的树木,这种寂寞比枯燥更伤哲学家的心灵,骑着马的人也可以步行,只要他们愿意,可他们并没有步行。5.对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故事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苏格拉底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在生活中应善于把握人生时机。B.作者引用庄子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只有无用无为,人生才能真正地逍遥快乐。C.作者引用苏格拉底和庄子的故事都是为了阐明人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D.作者引用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生活即思想,思想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9/9\nA.优秀的哲学家大都是用尽毕生的精力到产生智慧的生活里耕耘。B.“在天为龙,在地为蛇”意思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该有什么样的表现与作为。C.哲学家的寂寞来自于哲学本身的枯燥以及哲学家本人的孤傲。D.“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要想获得智慧,就必须尊敬哲学。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欢哲学,是因为哲学不能直接给人带来实惠。B.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忍受着痛苦,却能给人类带来智慧,我们因此要尊敬哲学。C.圣哲们的思想独特卓越,不易被人理解接受,难以寻觅知音,往往感到痛苦。D.本文的题旨就是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哲学,走近哲学,改变人们对哲学的误解。三、(9分,每小题3分)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家。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苟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言!”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干:到、往B.因从请进趋之方进趋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C.而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夹迫D.扣胸而让施氏让:责备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遂刖之而还诸鲁(2)以为诸公子之傅(3)大国吾事之9/9\n(4)事无常非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相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孟氏二子吃尽苦头,是因为他们效力的国家与施氏兄弟的不同。B.施氏兄弟、孟氏二子的不同遭遇,说明当时齐国、楚国、秦国、卫国,各有各的治国之道,所以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C.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D.本文重在说明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既要有才干,还要靠机遇,二者缺一不可。第II卷(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四、(24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2)投隙抵时,应事无方。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拟人手法的妙用,请做具体的赏析。(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对“杨花榆荚”的形象褒贬不一。谈谈你的看法。13.名句默写。(8分)(1)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2)世间行乐亦如此,。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五、(24分)美意朦胧(1)9/9\n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一抹天光。(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和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了。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戴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秋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妍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春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孤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9/9\n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妍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妍妍的万斛天光。14.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6分)(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1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6分)16.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8分)(1)(2)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六、(12分)18.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枪”、“书”、“灵感”、“电视机”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4分)例:妒忌——一种最无能的竞争。放大镜——在我的眼里,芝麻便是西瓜。冰——禁不住阳光质询的美玉。流行病——一种具有良好社交能力,且不存在任何偏见的疾病。19.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将材料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概括。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20.下面一段话有不简洁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1)关于“黄宗羲定律”(2)的说法,秦晖说:“(3)其实9/9\n在我之前,已有史学家注意到了(4)‘黄宗羲定律’(5)这个规律——历史上每次进行税费改革(6)之后,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7)后,都会涨到(8)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再改,再上涨。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1)古人尚且“吾日参省乎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可以避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感到,SARS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罩上的恐慌和萧条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请就“反思”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编故事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嘉峪关市二中2022年—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B2.D(结合整个语段的含义,根据“八股文”的特点及其影响选用词语)3.B4.C(B为搭配不当)二、(9分,每小题3分)5.D6.C9/9\n1.C三、(9分,每小题3分)2.A(“干”为“求取”之意)3.D[(1)为“众”,(2)是“之于”合音,(3)为“事举”,(4)是“事情”]10.C四、(24分)11.(8分)(1)译文: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4分)提示:“力争”是靠实力争夺。(2)译文:抓住机会,及时行动,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4分)提示:“投”,迎合;“隙”,缝隙,时机;“抵”到达;“时”,适时。可译为“抓住时机,及时行动”之类。“应”,应付;“无方”,没有固定的方法。12.(8分)(1)“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了诗歌的多解,可谓妙用。(4分)(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有多种理解:(4分)其一,杨花榆荚因“无才思”而无可奉献,如平庸之人直至白首无成,是嘲讽。其二,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是戏谑。其三,杨花榆荚虽“无才思”,也要尽力来做点贡献,可惜时间已晚,赞叹中带有惋惜。其四,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不因少色乏味而甘于寂寞;它们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春光争辉,这种勇气实在令人钦佩。13.(8分)(1)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2分)(2)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2分)(3)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2分)(4)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分)五、(24分)14.(6分)(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意思答对即可)(3分)(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3分)15.(6分)(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3分)(2)因谋篇之难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3分)9/9\n16.(8分)(1)意境美(或:形象、意象的朦胧美)(4分)(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4分)17.(4分)AD(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E“朦胧美”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六、(12分)18.(4分)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灵感——驶向成功彼岸的双桨电视机——井底之蛙的望远镜19.(4分)说明:本题无标准答案。能突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评分参考:此题信息具有隐含性的特点,需要深刻把握“家”的含义:家不等于房子(由第一段概括出),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由第二段概括出)。然后据此要点,整合文字,组织语句。本题字数虽无限制,但仍以简洁、明确为佳。20.(4分)(2)(4)(6)评分参考:答对一处不给分;答对两处给2分。七、(60分)略9/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