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二语文试卷无锡市一中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高二语文试卷无锡市一中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无锡市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YCY一、选择题(64分)以下题目出自课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铿(kēng)然漂泊(pó)褒禅(chán)山砌石为磴(dèng)B.仓(cāng)皇东出白若樗蒱(pǔ)钟磬(qìng)为(wèi)天下笑C.庐冢(zhǒng)泣下沾襟(jīng)桴(fú)目响腾聆(líng)听D.仇雠(chóu)冥(míng)然兀坐夷(yí)以近王回深父(fǔ)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磔磔穴罅涵淡澎湃余韵徐歇B.瑰怪无射鱼工水师水泥渗漉C.五采缤纷鹳鹤呱呱而泣以手阖门D.臆断蓬蒿扶摇而上偃仰哮歌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模糊余扃牖而居扃牖:关门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道理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华山之阳阳:山的南面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4.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②亦以明死生之大③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④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5.下面的句子全含名词活用作状语的一组()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③苍山负雪,明烛东南④有泉侧出7/7⑤函梁君臣之首。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⑦⑧D.⑤⑥⑦⑧6.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此世所以不传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余是以记之……D.彼且奚适也?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D.苟以天下之大8.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②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B.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②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C.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D.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以下题目出自《文言文助读》9.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也。(疲劳)B.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雕琢)C.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全部)D.枕上授简,俾为序(使)10.选出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B.黎丘之鬼效其子状,扶而道苦之。C.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D.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撷不可去。11.选出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狗乃周匝号吠,生醉不醒。B.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C.丞相熟视久之,也不自识。D.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其姐曰:“父死乎?”猴颔之,乃惧归。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1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B.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7/7C.罚令出赀,为贾人修车费。D.昔者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1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B.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月,又上。C.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4-16题。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囋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生乃指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无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主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鹽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注]①翣(shà):扇子(本文有删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形受质质:资质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欺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邻之厚,君之薄也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7/7式,以小喻人,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二、文字表达题(36分)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分)(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3)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18.默写(8分)(1)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完成20—23题文赤壁朱增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经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转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7/7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规律。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案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生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文章略有改动)19.结合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下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0.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情绪”的具体含义。(4分)7/721.联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分)(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22.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5分)参考答案1.D2.A3.B4.D5.C6.A7.A8.B9.C10.A11.B12.A13.D14.A15.B16.D17.题(2+3+3=8)(1)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照。(2)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3)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18.题(每条横线1分)7/7(1)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有九万里。(4)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19.题(2+2=4)(1)强化(或强调“突出”)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作用”)从眼前的景物转向了历史抒写。20.题(2+2=4)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豁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21.题(4+3=7)(1)A一个人却挂职做了武官;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D,生前年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2)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22.题(5分)(略)7/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