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二学年月考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让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回到深心的体悟。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界立法的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调的是“天然图画”。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翼然,小丘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是野趣——自然本来的趣味。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奴隶。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B.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实的意义,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8-\nC.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D.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功夫等过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方传统园林都强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B.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C.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直,把花卉种得整齐,以体现其理趣。D.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不需要秩序的,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和趣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在工具发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性造成了压抑。B.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文明空荒感”。C.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最高技巧,而不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鳏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所以:用来……的B.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8-\nC.往往尚皆在往往:常常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B.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C.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D.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B.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C.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鳏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5分)(2)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5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10分)。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8.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5分)9.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10.名句名篇默写(6分)(1)屈原《离骚》中的“,”表现了其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献身而不后悔的意志。(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3),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已将入,。(《归去来兮辞》)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8-\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近代爱国“布衣”——王韬 王韬(1828-1897)字紫诠,号仲搜,江苏吴县人。他出身于读书世家,“少好学,资赋颖敏,迥异凡儿,读书数行俱下,一展卷即能终身不忘。”然而,他却不喜爱八股时文,“虽勉为之,亦豪放不中绳墨”。他十八岁时在昆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第二年到南京乡试却未能考中。此后,他即转而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 1849年夏,王韬的父亲在上海病逝。为生计所迫,王韬受聘到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工作。深受林则徐、魏源等影响的王韬,阅读了许多西方有关科学、史地等著作,思想上受到启发。对西方先进思想、技艺的了解,使他认识到“西夷”不同于一般的夷狄。针对中国积弱的现实,他继魏源之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王韬用向当权者上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见。1859年,他在给江苏巡抚徐有壬的信中,提出了“和戎、防海、弭盗”三大主张,徐有壬对其建议很重视。可是,徐有壬不久即故去——王韬在失望之余又向上海道吴煦等献策,吴煦等虽采纳了他的某些建议,却未重用他,这使他很失望。在“西事方殷,海疆多故”之际,王韬忘却了个人的饥寒,深为国家命运担忧。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此岂肉食者所能远谋,而草野布衣所私心窃虑者也”。他在同朋友谈论国事时,“往往声震四壁,或慷慨激昂,泣数行下”。 1861年,李秀成领导太平军向上海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满怀失意的王韬在避难回乡后出于一展抱负的想法,于1862年初上书太平军,建议太平军停攻或缓攻上海,力争长江上游以巩固后方。这个策略是很合理的,但可惜太平军未能采纳。后来,此书落入清军手中,王韬因“通贼”而受到通辑,被迫逃到香港。王韬到香港后,没有可能再参加秀才必须进行的岁试,这使他失去了秀才身份,成了地地道道的“布衣”。 王韬在香港曾与英国学者理雅各合译中国的四书五经,理雅各回国后,他又应邀去英国与其继续合作。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文明使他大开眼界,促进了他对西方的认识,对他整个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英国居住的三年中,王韬仍时时关注着苦难的故国,如其诗中所写,虽然“九万沧溟掷此身”,仍“尚戴头颅思报国”。他曾与英国友人一起探讨禁绝鸦片的办法,他的《漫游随录》详细记载了其在英法等国的见闻,也是为使国人“师其所长,夺其所恃”。 1870年,王韬返回香港后,根据外交资料编著了《法国志略》,该书是要通过法国由强转弱一事来说明:忽略历史发展的趋势,不知己知彼就必然失败,但失败可使人清醒,可以成为转败为胜的关键。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中国人办的第一家日报——《循环日报》,意在借时论影响当世。他公开宣称要借“日报立言”,以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他经常在报上发表评论,鼓吹变法,图谋富强。其《变法》《变法自强》《洋务》等文章有力地阐明了变法的重要性,他说:“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这种力倡变法的主张对于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影响甚大。 王韬不仅提出了变法的主张,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变法的内容。他在指出中国官场中“因循、苟且、蒙弊、粉饰、贪罔、虚矫”等弊端后,提出取士、练兵、学校、律例等都应加以变革,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还多次呼吁要开矿、修铁路,架设电线,认为这些都是“实关至要”的事情。对于只重视“船坚炮利”的洋务派们,他则给以有力的批评,说他们“虽袭西法之皮毛,而犹如附肉于骨,剪彩为花,其血脉终不能流通,色泽终不能焕发”。这确实是道出了洋务派的一大弱点。 王韬在香港期间还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认为只有“君民共治”才能“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才能“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焉”-8-\n。王韬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思想家。他的这些说法在当时是非常大胆而有见地的。 (选自李景光《近代爱国“布衣”——王韬》,有删节) 1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王韬少年时聪明好学,虽然十八岁时在昆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因为他不喜欢写八股文,在乡试中没认真答卷故没能够考中。B.王韬深受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影响,通过阅读西方科学、史地等著作,使他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积弱的现实,就要向西方学习。C.王韬曾先后给江苏巡抚徐有壬、上海道吴煦等上书献策,两人对他的建议都很重视,也采纳了某些建议,却都未重用他,令他很失望。 D.王韬提出对西方列强要“师其所长,夺其所恃”,意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其“所恃”是为了“强中”,而“强中”才能“攘外”。 E.王韬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思想家,他的这一主张在当时是非常大胆而有见地的,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 (2)王韬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针对中国的现实,他认为主要应学习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韬力倡变法,请用自己的话对其变法内容做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韬既向朝廷官员上书,也向起义军将领上书,怎样看待他的这些行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1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1)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2)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和“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崇敬有加。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百姓往往。(3)肉体享乐的干扰——生活快乐舒适,这是,要是这些成了你生命中的最主要的东西,你就绝对无法完成你的使命。A.异曲同工敬而远之无可非议B.殊途同归敬而远之无可厚非C.殊途同归望而生畏无可非议D.异曲同工望而生畏无可厚非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亚洲近期多数国家对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体制表示出强烈的憎恨,纷纷表示将参加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B.全球外汇储备下降主要出现在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的中国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生产国,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抵御资本外流而抛售了美元。C.中央对公款消费的限制、环境保护的倡议和鱼翅市场鱼龙混杂假货多,造成近年来这类高档食材几乎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D.据《华盛顿邮报》,中国在2022年至2022年里消耗的水泥量大约为66亿吨左右,比美国在整个20世纪所使用的水泥量还多。-8-\n14.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A.⑤③④⑥②①⑦⑧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C.②①⑤③④⑥⑧⑦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15.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B.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是否规范,关系着备受关注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加快适应,社会信任度能否得以提升。C.从未被仰视,却一直在发光;中国成语,凝聚着历代哲人的思考,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家园,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D.布多昂表示:庞巴迪公司是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见证者,自己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在交通设备的制造、研发和管理等方面深化与中方的合作。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苗族青年男女“对竹当歌”的内容大多以竹子作比喻,歌词美轮美奂,生动得令人拍案叫绝。B.此后大盘覆水难收,股指逐级震荡下滑,各板块随波逐流而下,无一幸免,其中餐饮、农林牧渔板块跌幅尤甚。C.如果党报的编辑部门没有针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个性化的策划组织,那么,版面编辑即使长袖善舞,使尽解数将通稿进行排列组合,又能有多少作为呢?D.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台北县说,“国务机要费”事件发生时,马英九说“不能有贪污被告的人还当总统”,如果马英九一审有罪还参选,那就是鸡嘴变鸭嘴,要吞下自己的话、食言而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构建和谐家庭,搞好邻里关系的必备要素。B.从2022年春季学期起,我国将把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C.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8-\n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顺风车是爱心活动,尤其是车主,都是奔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细水长流。B.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与其父辈相比已经有了翻云覆雨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生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C.每位同学都要善于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成功搭建平台;平台是什么?是知识;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处心积虑地积攒知识。D.针对候鸟迁飞之路临深履薄的现状,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等参与的全国护鸟网络公益项目——“让候鸟飞”于4月8日在北京启动。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美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高二学年月考试题语文试题答案1——6题,每题3分1.D2.D3.C4.C5.D6.B7(1)(5分)那些鳏夫寡妇孤儿孤老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鳏寡孤独”“饥馑”“无所告依”“恨”各1分,句意1分)(2)(5分)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去世了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卒”“反”“家”“焉”各1分,句意1分)8(5分)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9(6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2分)10(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1(1)(5分) BD。 (2)(6分)【参考答案】 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他认为要想清除外患,国家必须自强,而要想国家强大,必须从长远考虑,学习西方的长处;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要通过开办矿山、铁路等实业来增加国家财富;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改革国家的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求“君民共治”“上下相通”。 (3)(6分)【参考答案】 ①要革除官场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隐瞒真相、粉饰太平、贪污蒙骗、无能而盲目自傲等弊端;②要变革取士、练兵、学校、律例等现存的做法和制度;③要通过开矿、修铁路、架设电线等增加财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6分) -8-\n【参考答案】 观点示例:无论是向朝廷官员上书,还是向起义军将领上书,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抱负。理由:①王韬是一个心系国家,希望国家强盛的人,所以他向朝廷官员上书,希望自己得到重用,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②但是当他看到自己不能被重用,朝廷这些“肉食者”又不能远谋时,便向起义军将领提出自己的想法;③从后来他办报、办学校、呼吁变法上看,他是一个一心想着国家的人,他的想法和做法都超出了仅仅忠于一个封建王朝的范围。 12——15题,每题3分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D16——19题,每题2分16.【答案】C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A20(60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双方的依存关系,另外也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立意主要选择角度示例:(1)双赢;(2)相得益彰;(3)借助外物成就自我;(4)助人亦助己。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