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②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團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端午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④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22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⑤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廷续。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16-\n⑥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廷续更新。⑦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保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用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怀。(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5月30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历史久影响广,其节俗虽地区间各不相同,却是共性大于差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B.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C.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D.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和家国情怀。B.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的活力。C.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意义。D.第⑤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人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延续更新。B.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C.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又加人了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D.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护养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6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16-\n“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21*cnjy*com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16-\n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16-\n(5)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6)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16-\n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列唐诗,完成诗后问题早夏寄元校书司空曙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注】:玄晖:南朝谢脁,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才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B.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16-\nC.“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D.“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却听到了虫鸣的情形。E.“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1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3(三)诗文填空,见答题卡(1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16-\n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17.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都督阎公之雅望B.乐夫天命复奚疑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18.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陈情表》中“当侍东宫”,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C.《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D.《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19.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分)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①?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②,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答:①②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8分)(1)奚惆怅而独悲奚⑵审容膝之易安审:-16-\n⑶聊乘化以归尽聊:(4)命途多舛舛(5)遥襟甫畅甫(6)日薄西山薄(7)绝云气,负青天绝(8)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四、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李强问姐姐成功的秘诀,姐姐说:“我对人说的每句话都是真诚的。”(2)有位学生为自己人缘不好而苦恼,他请教老师。老师问他:“你与他人交往,都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吗?”这位学生沉默不语。(3)黄燕应聘面试没有成功。在院中无意间看到一只蜻蜓被墙角的蜘蛛网粘住了,他用自荐书轻轻拨了一下,蜻蜓欢快地飞走了。下午,黄燕接到那家公司总经理亲自打来的电话:“善良的小姐,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参加我们的团队。”为人处世是大学问,然而也并没有多么复杂。要求: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3(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0分)-16-\n(1),烟光凝而暮山紫。(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此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________________。(4)故曰:,神人无功,(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街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答:①②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8分)(1)奚惆怅而独悲奚⑵审容膝之易安审:⑶聊乘化以归尽聊:(4)命途多舛舛(5)遥襟甫畅甫(6)日薄西山薄(7)绝云气,负青天绝(8)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16-\n参考答案【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其节俗虽地区间各不相同,却是共性大于差异”错,文中为“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B因果关系倒置。D“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其中一个条件。【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文化延续”是结果不是动因。原文说: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4【答案】A、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题中,B项错误在于:“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答案】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②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16-\n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①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②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③守明在生产队干活时,用纱布包手,洁净但是羞涩地纳鞋底的情节也表现了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性格。④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被爱”的渴盼。【解析】回答此题,要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就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神态,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等。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9【答案】B【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答案】(1)(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BDB项,从全诗看,作者没有感叹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D项,“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说法太绝对。虽然草深,却未必看不到虫子踪影,也许作者看不到“虫子”的动作。-16-\n12.(1)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野径芳菲、林居翠微、风送虫鸣等画面,透露出作者对居所环境清幽的自得之情。(2)深居僻处,无人造访的孤独伤感之情。“蓬荜”自写居处的简陋,“无车马”写出了没有人来光顾。(3)对元校书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忆玄晖”中的“忆”字写出对元校书的思念之情,作者将元校书比作谢朓,含赞美之意。12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13背诵《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眄庭柯以怡颜善万物之得时怀良辰以孤往,《滕王阁序》穷岛屿之萦回川泽纡其骇瞩云销雨霁《逍遥游》《陈情表》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犹有未树也潦水尽而寒潭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至人无己圣人无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4【答案】A14【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16-\n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只有关注这些角度,才能作出准确判断。15【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解答病句辨析题可以抓住病句中明显的标志词语考虑,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17D18C19.答案:①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或“教师应该怎么教”或“教师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②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20小词:奚:何,为什么/审:明白、知道/子/聊:姑且乖违,不顺刚、顿时迫近直上穿过作文为人处世中的真善美所谓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就是如何做人,怎样适应社会需要的简单道理。为人处世之道,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看似很简单,实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学会为人处世之道,诗情画意地行走人生之路,还真不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人间万象和人生百态,只有学会并掌握好为人处世之道的技巧,才能在处理社会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愉快畅游;反之,则举步维艰、进退两难。-16-\n浅浅的感悟,深深的震撼。为人处世之道的奥秘无穷,它是关乎人生质量的一大学问,需要用一生来学习运用,更需要用你的真心来经营。为人处世之道,其实也是每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行为的为人处事上,是一种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气度。人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肯定会经历林林总总的或大或小的事情,然而,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为人处事一定要真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生活里的真、善、美,学会如何去面对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让真、善、美流淌在自己的生活行为里。什么是“真”?现在的好些人,仿佛越来越不懂什么是真和假了,那是因为一些人太急功近利了,于是变得很浮躁,他们不懂得怎样的去生活,才是“真”生活。“真”,就是实事求是,不欺骗自己,也不要骗别人;“真”,就是诚实地去做人,诚实地做事,因为诚实守信的人才活的踏实,才最可爱。“善”,自然是指心地善良的意思了,与人为善,懂得善待别人就是在善待自己的道理,让自己生活的坦然精彩;“善”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刻意的为难别人,不去挖苦诋毁别人,更不要侮辱别人,能够真心善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就是一种善良的行为表现;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亲切、幸福、温暖的,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善良,是否有爱心的标准。那些善良和有爱心的人,乐施好善,并不是说他自己一定要多么富有时才会去想到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他们常常不求自己能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多少,只求一点绵薄之力能为他人解得一时之忧。他们往往给别人的关爱温暖,比别人期许的更多,并且很快乐的用心去做。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有时,你的一点点善意的付出,就能结出一个善果,使你的生活因此而变得精彩纷呈。那么,什么是美?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也的确是如此。如果你拥有了一颗真诚善良的仁爱之心,就不会总惦记着自己是如何的不幸,也不会对生活给予自己的那些馈赠总是感到不满足,就不会感到自己生活得不快乐了。也许,你之所以会觉得自己如何的“不幸”,那是因为你不能正确面对人生成败得失,缺乏淡泊名利之心,无法乐观的面对真实的生活,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那些淡然乐观的人们却常常觉得,生活是充满着真、善、美的,也是让人充满希望的,所以生活的从容坦然。只要你拥有一颗仁爱、善良、宽厚的爱心,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阳光明媚,就会拥有快乐、幸福、温暖,就会在愉快的心情中,淡然、乐观地去追求美好的人生,你自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解析】【详解】-16-\n本题考查的是一篇多则材料作文,材料的现实性很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首先要认真理解三则材料的中心都是在说“为人处世的大学问”。根据对三则材料的把握进行准确立意。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考生要抓住姐姐的话“我对人说的每句话都是真诚的。”所以可以从“真诚”的角度进行立意。根据对材料二的理解,考生要抓住老师的话“你与他人交往,都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吗?”所以可以从“关爱”“爱心”等角度进行立意。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应聘者黄燕的小小的善意的举动,使得用人单位对他的认可。所以考生可以从“小小善举”“小事成就未来”等角度立意。以上三则材料都有不同的立意角度,考生适当的从“真诚”、“爱心”、“善举”三个角度进行整合即可作为写作的角度。立意角度确定了之后,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从自己身边写起,这样作文才能更接地气。【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真诚”、“爱心”、“善举”,考生围绕以上关键词写作即-1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