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2022级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2022.11.20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2、微商是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它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微信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①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②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③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10\n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主要说明优秀的文化作品能()A.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D.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6、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反应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2年3月17日,成都市某小学56名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老师讲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和工艺后,就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小学生们涂墨,覆纸,轻刷,《春望》《春夜喜雨》等杜甫诗作跃然纸上,成为学生们亲手完成的印刷作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10\n①接受文化熏陶,体味传统文化②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③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④改进教育方式,促进文化传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A.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11、近年社会上涌现出“土豪、中国大妈”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表达出入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12、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13、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22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10\n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1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说明了()①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使用文化③中医药学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④中医药学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在惊天地、泣鬼神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17、2022年春节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18、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10\n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9、2022年9月7日,由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乘承中华文化“和平、和谐、合作”的价值理念,聚焦丝路核心、中华文化、国际元素三大主题,以加强人文交往、促进民心相通为主旨,坚持文化先行,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人文交流。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辱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展现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展示了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崇尚交流著称于世④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20、在“互联网+”环境下,某公司提出“互联网+”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表明()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1、2022年12月5日,文化部正式启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2批艺术家采风小组,深入近20个省区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举办这一活动()①是为了在交流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②能够促进艺术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③有利于文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④有利于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2022年戛纳电影节售出超过1001万元人民币的版权,创下中国动画国际销售的最好成绩。业内人士认为,其成功得益于这是一部自觉追求“中国化、东方美”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有着接续传统、兼收并蓄的努力。这说明()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③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融为一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23、10\n2022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4、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5、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②全盘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走向趋同的过程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6、近日,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央视网、腾讯视频、优酷、微博、微信等新旧媒体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作用于《穹顶之下》,3月2日下午15点《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突破2亿次,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该片的成功佐证了()①文化创造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③要发展文化产业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④公益性文化作品比商业性文化作品更受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在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n28、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29、“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檀根于中华文化中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0、2022年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指出,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④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31、材料: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我国许多城市重视人文环境建设,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文明城市的核心所在。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整个创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的竞争优势。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城市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10\n(10分)32、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2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共同开辟了贯通亚洲大陆和海上丝绸之路,驾起了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这条贸易走廊成为一条传播文明、传递文化信息的纽带,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推动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互通有无,为亚洲大陆的繁荣和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让国家间交流起来,让整个地区文化交流活跃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合作共赢的综合一体发展空间。为更好地发挥新疆喀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打造国际城市品牌形象,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环球时报》社、喀什地区行政公署等主办的“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论坛暨环球企业领袖西部圆桌会议”于2022年7月27日在喀什召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回答我们如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更好的加强对外文化交流。(10分)33、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0分)10\n34、今年“九一八事变”发生84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英烈、开启未来。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10分)10\n高2022级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1—5、ACCCC6—10、DCDBA11—15、BBDBB16—20、CABAB21—25、DABAC26—30、ADBBA3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建设人文环境、培育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政治的发展;(3分)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人文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2分)④文化塑造人生。人文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2分)32、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中亚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2分)②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交流要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经济贸易往来。(2分)④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中亚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分)⑤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2分)33、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3分)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4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3分)34、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学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分)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2分)③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中学生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2分)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2分)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分)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