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郫县2022—2022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II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检测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22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 ②“文化中国·2022年全球华人中华才艺(体育)大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③2022“今日中国”艺术周在捷克的皮尔森市启动。这是首个“欧洲文化之都”城市迎来中国艺术团,并推出中国传统京剧、主题摄影展和动漫展。④江苏省财政厅拨款2.6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这说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022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李克强指出,此次获奖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这是因为()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B.文化竞争力是衡量一国实力的决定因素C.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4.近年来,随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系列文化工程。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工作,经济搞好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这一观点()①看到了文化建设需要正确引导,忽视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②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否认了文化建设需要物质载体,看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②④ B.①③C.①② D.③④ 5.“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③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④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6-\n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一一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一一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一一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观点体现了()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源于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2022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司遗址()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2022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中提出: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宄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指出我们同住地球村,但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说明()A.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愈演愈烈10.中国驻泰国大使馆2022年9月23日发布国庆节旅游提醒,呼吁赴泰公民文明旅游,不要带着“有钱就是大爷”、“我是上帝我最大”的心态出国,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这一提醒给我们的启示()①遵循各国文化—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④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2022年9月11至20日在蓉拉开帷幕,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博览会。其中“中国传统手工艺展”将首次整体呈现锦绣、瓷器、漆器、雕刻等中国四大传统手工艺,并同时邀请到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32个国家的57个传统手工艺项目参与其中,以展现不同地区的传统技艺和非遗产品,促进传统技艺的交流互鉴和文化贸易。这表明()①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日渐趋同②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有助于经济发展④不同民族文化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第15届中国(青州)花舟博览交易会暨第9届山东省花舟交易会于2022年9月29曰至10月7日在青州举办。花是人类情感的象征,美国人喜欢玫瑰,认为它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化身;中国人偏爱梅、兰、竹、菊,认为它们高风亮节、气质高雅。这反映了()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C.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D.文化的稳定性和时代性-6-\n13.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中英两国将互相举办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并以此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主要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15.图12中,人物的发型叫做“坠马髻”,因其式样如同骑马发髻坠落而得名。某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图12)就是根据“坠马髻”设计的,这种纪念品一开始销售就引发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这表明,要吸引人们接近博物院中那些原本被动等待参观的展品,可以()A.保留习俗,复制那些“压箱底儿”的物品B.继承传统,展陈艺术水平高的藏品C.推陈出新,推出馆藏文物的衍生品D.因时而变,穿戴融入时尚元素的服饰16.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③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18.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在中小学设立书法知识课程。书法进课堂,突出体现了教育具有()A.选择文化的功能B.传递文化的功能C.创造文化的功能D.发展文化的功能19.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③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0.每年春晚出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与演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入各行生活、扎根各族人民”实践活动有关。春晚前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全国各地民间基层,吸取各种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优秀作品来源于文艺作者的才能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1.“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6-\n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③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两岸琴韵•乡音悠悠”2022闽台海峡两岸古琴音乐会,9月25日晚在沙县影剧院举行。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体现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③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导着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要加强保护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25.近年来,四川郫县不断加强和推动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新建社区书屋4个,完成167个农家书屋和5个社区书屋图书10%的补充更新。全县镇、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9%。完善文化下乡机制开展各类惠民活动和公益性演出17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50场,观众达10万余人。开展亲子教育、民俗文化等专题讲座12场,参与人数1080人次。完善财政扶持引导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4963万元摘自《郫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材料和“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四川郫县在推动文化建设中上述做法的依据。(6分)▲26.(18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觉自信,应对国际文化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n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学校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双方共同投入,资金管理执行双方法律,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共派师资和管理人员。日常运行以外方为主,既遵守《孔子学院章程》,统一名称、统一标识,又充分尊重各国首创精神和办学特色,园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院创办于2004年,旨在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发扬,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需要在更髙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孔子学院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27.(28分)“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治”一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华数千年历史始终闪耀着“法治”思想的光芒。法家强调法令的统一性、稳定性,以及“当时而立法”、“法与时转”等和现代法理观十分接近;但认为应在君主权威下自上而下推行“法治”,则与当今法治有本质不同,其专制性使“法治”无法具有民主的内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漫长曲折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拍案说法》、《开心学税法》等电视节目;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当前取得法治成果的认识。(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12分)(提示:请依据示例有效作答,答案与序号保持一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有效信息知识对应答案生成-6-\n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法治观念,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实践。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文化创新的主体④法治观念深入人心⑤⑥(3)2022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