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片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2分)1.有一个银白色的金属硬币,同学们想知道它是不是由钢材料制作而成,小明拿出一块磁铁去吸引它,看其是否能被吸引,小明拿磁铁去吸引硬币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属于()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数据D.得出结论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cm×10mm=106mmB.10.6cm=10.6×10=106mmC.10.6cm=10.6×0.01cm=0.106mD.10.6cm=10.6×0.01m=0.106m3.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4.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B.400mC.2000mD.10000m5.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26\n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7.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B.2m/sC.3m/sD.6m/s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10.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1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6\n13.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14.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1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17.请您正确填写单位: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身高约为165__________,步行速度约为1.1__________.18.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19.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的速度追击,在__________s后将小偷抓获.20.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26\n21.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__________的.2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2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_.24.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__________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26\n2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6.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2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28.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9.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3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__________.3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__m.26\n三、实验与作图(共计28分)32.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33.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34.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这四根钢丝的数据如下: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A钢丝10cm0.2mm2紧B钢丝10cm0.2mm2紧C钢丝10cm0.2mm2紧D钢丝10cm0.2mm2松(1)用同样的力弹动钢丝A和B,发现弹动__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2)为了探究发声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弦长度的关系,他应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先后弹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弹动钢丝C和D,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4)本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35.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26\n130°30°240°40°360°60°(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36.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一反应时向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l12.5914232257433021.679.410l(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__________,致使___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3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38.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杨凌努力拼搏,获得了男子射击10m移动靶比赛的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已知打靶时靶的运动方向跟射击方向垂直,已知子弹的速度是50m/s,靶的移动速度是1m/s,为了击中靶子,杨凌应在靶运动到离击中点多远时开枪?26\n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2分)1.有一个银白色的金属硬币,同学们想知道它是不是由钢材料制作而成,小明拿出一块磁铁去吸引它,看其是否能被吸引,小明拿磁铁去吸引硬币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属于()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数据D.得出结论【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实验分析法;其他综合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来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cm×10mm=106mmB.10.6cm=10.6×10=106mmC.10.6cm=10.6×0.01cm=0.106mD.10.6cm=10.6×0.01m=0.106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10.6cm×10m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10.6×10”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C、“10.6×0.01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此选项错误.D、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3.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刻舟求剑故事中的人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其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剑落水后静止在水底,以河岸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故事中的人误以船为参照物,实际上,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26\n【解答】解:故事中的人为了下水后能找到剑,应该准确定好剑的位置,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剑是不动的,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4.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B.400mC.2000mD.1000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估算题.【分析】先把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秒,然后用选项中的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汽车的速度,最后看哪个速度更接近汽车的实际速度.【解答】解:3min=180s,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速度v==≈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v==≈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v==≈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解答本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汽车速度的了解先估测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公式s=vt算出汽车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看算得的路程和哪个选项的路程更接近.5.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26\n【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a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解: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低速度为40千米/时,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图象的结论,关键是考查我们分析图象的能力,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7.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26\nA.0B.2m/sC.3m/sD.6m/s【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根据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末速度的计算式.【解答】解:由a=得:vt=v0+at,因为小球的初速度是零,所以vt=at=3m/s2×2s=6m/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公式求解即可.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答】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点评】在做此类选择题时,有的要先用公式v=计算出速度,但最根本的是统一到国际单位制才能比较大小.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26\n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C、声音的传播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密度、温度等有关.此选项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声现象基础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掌握声现象的有关规律就能正确解答.10.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考点】音调.【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并对吉他琴弦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11.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与应用.1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13.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26\n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解答】解:选项A中的“阴影”、选项B中的“手影”和选项C中的“影”都是影子,其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几种“影”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熟练掌握其原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4.在皮鞋擦过鞋油,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皮鞋擦油后看起来很亮,说明光经过鞋表面反射后比较集中,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着各个方向,光线比较分散,所以表面看起来应该更暗.【解答】解: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反射,并且将镜面反射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1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6\n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90°﹣15°=75°,所以反射角也为75°,所以A说法错误.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B说法错误.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C说法正确.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解答】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评】本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17.请您正确填写单位: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身高约为165cm,步行速度约为1.1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kg,长度的主单位是m,速度的主单位是m/s,结合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生活经验,可对题目中所提供的几个数据进行估测,填入合适的单位.【解答】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填kg符合实际;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165cm,填cm符合实际;一个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填m/s符合实际.故答案为:kg;cm;m/s.26\n【点评】本题即考查了物理量的单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身边常见物理量数量级的估测,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18.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9:2.【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已知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根据公式V=可求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故答案为:9:2.【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大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9.一个小偷作案后以6m/s的速度离开现场,1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的速度追击,在30s后将小偷抓获.【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此题中,小偷和警察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可解出时间是多少.【解答】解:设警察追击的时间为t,由v=得,s=vt,小偷逃跑的路程与警察追击的路程是相同的,所以得:6m/s×(t+10s)=8m/s×t,解得:t=30s.故答案为:30.【点评】找出等量关系,结合公式,利用方程法来求解,是解决此题的基本方法.20.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50cm.【考点】时间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26\n【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1)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对秒表的认识:外圈表针的分度值是0.1s,内圈的分度值是0.5分钟.【解答】解:秒表的外盘读数为:37.5s,内盘读数为:5min,所以此时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50cm.故答案为:5min37.5s;2.50;【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有两个;(1)知道在长度的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认清秒表上内盘、外盘的分度值.21.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4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先从图象中找出跑步者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最好都是整数),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跑步者的速度;判断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要看跑步者与骑车者的速度关系如何:若他们的速度相同,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静止的;若他们的速度不相同,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所以我们需要比较跑步者和骑车者的速度关系,比较他们的速度关系,我们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解答】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跑步者的时间为50s时,对应的路程是200m,则跑步者的速度:v跑步者===4m/s;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骑车者骑完200m时,所用的时间是30s,而跑步者跑完200m所用的时间是50s,由于骑车者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所以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则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运动的.故答案为4,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尤其第二个空的问题问的比较好,它并没有直接问骑车者和跑步者的速度大小关系如何,而是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间接的考查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时也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26\n2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甲球运动时间长,乙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解答】解: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秒,即甲运动了秒;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秒.所以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故答案为:甲;乙.【点评】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2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相邻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去判断小球做什么运动.(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26\n【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速;(2)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24.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90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火车为参照物.【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火车长度与隧洞长度之差是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火车的运动时间;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s=2000m﹣200m=1800m,火车速度v=72km/h=20m/s,∵v=,∴火车的运动时间:t===90s;路灯相对于火车位置不断后退,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地往后退;故答案为:90;火车.【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火车的运动时间、选择参照物,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知道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即可正确解题.2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35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50;能.【点评】(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6\n26.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水)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解答】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2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考点】音调;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28.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26\n【解答】解: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9.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B超等;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机械、粉碎体内结石等;(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解答】解: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答案为:能量;振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有传递信息与能量的特性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3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1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是法线,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反射角,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这样才能解答此题.【解答】解:①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②当入射角增大10°时,则入射角变为30°+10°=40°,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40°,所以反射角也增大了40°﹣30°=10°.故答案为:30°;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3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选填“虚”或“实”);(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下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0.5m.26\n【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解答】解:(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OF=×1m=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故答案为:(1)虚;(2)下降;0.5.【点评】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正确作图并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答的关键.三、实验与作图(共计28分)32.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解答】解: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26\n【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33.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解答】解:由反射角为30°,可得入射角也为3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度数等于反射角为30°即可,如图所示:【点评】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4.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这四根钢丝的数据如下: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A钢丝10cm0.2mm2紧B钢丝10cm0.2mm2紧C钢丝10cm0.2mm2紧D钢丝10cm0.2mm2松(1)用同样的力弹动钢丝A和B,发现弹动B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越细振动越快.(2)为了探究发声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弦长度的关系,他应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先后弹动B和C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弹动钢丝C和D,是为了探究振动快慢与松紧程度的关系,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在材料、长度、粗细程度相同时,越紧振动越快.(4)本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对于钢丝来说,钢丝振动时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26\n【解答】解:(1)由于A、B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A比B粗,B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越细振动越快.(2)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B和C两根钢丝;(3)钢丝C和D的松紧程度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弹动钢丝C和D,是为了探究振动快慢与松紧程度的关系,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在材料、长度、粗细程度相同时,越紧振动越快.(4)因为发声体产生声音的音调与钢丝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因此探究音调与钢丝粗细以及长度关系时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答案是:(1)B;在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越细振动越快;(2、B,C;(3)振动快慢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在材料、长度、粗细程度相同时,越紧振动越快;(4)控制变量法.【点评】以探究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来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把握住每次研究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即可.35.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聪的结论正确,理由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0°40°360°60°(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26\n【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出现的先后判断谁的结论正确.(3)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小铁板向后折,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因为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所以小聪的说法是正确的.(3)用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小聪;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3)光路具有可逆性.【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6.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一反应时向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l12.5914232257433021.679.410l(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长,致使停车距离变大,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即可完成表格.(2)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3)酒后驾驶司机反应时间长,从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这一角度去分析酒后驾车的危害.【解答】解:(1)由表格中第一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因为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已知:v1=12.5m/s,s1=9m,由v=得反应时间:26\nt===0.72s,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由v=得,第2行中,s2=v2t=25m/s×0.72s=18m,制动距离=停车距离﹣反应距离=74m﹣18m=56m.(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3)根据反应距离=行驶速度×反应时间,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当然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故答案为:(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18;56;(2)越长;(3)变长;停车距离也变长.【点评】(1)对于信息给予题要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挖掘题目提供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结合惯性知识,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3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2)v′=144km/h=40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26\n38.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杨凌努力拼搏,获得了男子射击10m移动靶比赛的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已知打靶时靶的运动方向跟射击方向垂直,已知子弹的速度是50m/s,靶的移动速度是1m/s,为了击中靶子,杨凌应在靶运动到离击中点多远时开枪?【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射击后子弹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同时移动靶也在移动,移动靶离中弹点一段距离时,开始射击到子弹中靶的时间内,利用s=vt求出的距离移动靶离中弹点的距离.【解答】解:由v=可得,杨凌射的子弹运动的时间:t===0.2s,靶子运动时间为t时,正好到杨凌射击的击中点,则:s2=v2t=1m/s×0.2s=0.2m.答:为了击中靶子,杨凌应在靶运动到离击中点0.2m时开枪.【点评】本题中子弹飞行的时间和目标靶移动的时间相同,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确定相同因素,找出等量关系求解.2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