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安庆市18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安徽省安庆市18校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18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1\n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0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5.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8.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9.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10.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21\n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当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12.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__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形式传播.13.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是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①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15.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__________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1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21\n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18.开通在即的安庆到南京高铁设计平均速度大约是250km/h,合__________m/s;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__________(填速度单位).1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__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前2s内跑得更快(选填“小明”“小华”).20.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h30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结果精确到个位).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2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1\n(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2)试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__________.(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__________m/s,vBC=__________m/s.2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s末的速度是2m/s,则2s末的速度是4m/s.3s末的速度是6m/s…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象中(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象.(2)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__.2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_.21\n(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四、解答与计算(共22分)2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会明显减小.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动,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浪花.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其他现象虽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什么问题?2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28.某人骑自行车经过一段路,到达坡顶后又沿路返回,测得此人上坡时的平均速度为3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为5m/s,求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1\n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18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2.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故选C.21\n【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21\n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0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声速.【专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大得多.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2B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5.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B.【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21\n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压轴题;归纳法.【分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解答】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点评】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8.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1\n【解答】解: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9.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10.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先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的大小变化,根据v=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再分析各个选项小球的速度变化,从而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21\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模型图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当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解答】解: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温度降低,这部分空气的内能减小.故答案为:蒸发;吸收.【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以及内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2.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272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传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解答】解:(1)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1.6s=0.8s,v=,所以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0.8s=272m;(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答案为:272;声波.【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13.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是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①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②(填序号).【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1\n【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解答】解: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因此上述三种方案中,第①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②.故答案为:声源;②.【点评】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考点】音调;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15.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填“改变”或“不变”).【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压轴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运动和力.【分析】(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2)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当其中一个因素发生改变时,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21\n【解答】解:(1)由于汽化吸热,所以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2)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方向始终改变,因此运动状态改变.故答案为:吸收;改变.【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现象以及运动是否改变的决定因素.1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简答题;信息给予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以及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解答】解:题干中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所以其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甲是体温计,它的特殊的构造能使它能离开人体读数,它的测量范围为35℃~42℃;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测量范围可达100℃左右.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构造上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会正确使用体温计.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体A的长度是2.05cm.秒表的读数为337.5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A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05cm,物体A的长度为7.05cm﹣5.00cm=2.05cm;(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故答案为:2.05;337.5.21\n【点评】刻度尺、秒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8.开通在即的安庆到南京高铁设计平均速度大约是250km/h,合69.4m/s;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填速度单位).【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1km/h=m/s即可进行单位换算,知道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解答】解:高铁的平均速度250km/h=250×m/s≈69.4m/s;因为人步行时1秒钟大约能走1m多,所以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故答案为:69.4;m/s.【点评】本题考查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认识;关键是要熟记1m/s=3.6km/h.1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前2s内跑得更快(选填“小明”“小华”).【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答案为:小明;小华.【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20.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静止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h30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km/h(结果精确到个位).【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结果的描述不同.(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21\n【解答】解:(1)选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摄像师与摩托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摄像师处于静止状态.(2)其全程的平均速度v==≈12km/h.故答案为:静止;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2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解答】解:(1)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21\n(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是比较简单的实验题.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2)试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方便测量时间.(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0.2m/s,vBC=0.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可读出SAB与sBC;时间tAB与tBC由秒表直接读出;用公式v=计算速度.【解答】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速度的;(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4.0dm=0.40m,所用时间为tAB=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2m/s;由图知:BC段的距离是sBC=5.0dm=0.50m,所用时间为tBC=1s,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5m/s.21\n故答案为:(1)v=;(2)方便测量时间;(3)0.2;0.5.【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即可求出平均速度.2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s末的速度是2m/s,则2s末的速度是4m/s.3s末的速度是6m/s…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象中(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1min内的v﹣t图象.(2)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55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题意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2)根据题意求出前10s和后50s通过的路程,之和即为通过的总路程.【解答】解:(1)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如下:(2)由v=可得,前10s通过的路程:s1=vt=×10m/s×10s=50m,后50s通过的路程:s2=vt′=10m/s×50s=500m,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21\ns=s1+s2=50m+500m=550m.故答案为:(1)图象如上图;(2)550m.【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根据题意计算前10s的路程是此题的难点.2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吸热升华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综合性较强,读懂题意,把握中心是解答的关键.四、解答与计算(共22分)2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简答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解答】答: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被手吸收了,手的内能增加,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点评】只有真正理解“哈气”和“吹气”的区别才能解决此题.21\n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会明显减小.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动,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浪花.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其他现象虽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什么问题?【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甲: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答: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说明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2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2)v′=144km/h=40m/s,21\n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28.某人骑自行车经过一段路,到达坡顶后又沿路返回,测得此人上坡时的平均速度为3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为5m/s,求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上坡和下坡的时间,然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此人在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坡长为s,根据v=得,上坡所用时间,t1=,下坡所用时间,t2=,全程平均速度v=====3.75m/s.答: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75m/s.【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2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