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该选项的序号填入下面表格内。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是由前辈们长期探索慢慢积累起来的,科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我们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习前辈们(  )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B.科学的探究方法C.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D.以上三个都是的 2.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B.形态和色彩C.旋律和节奏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3.张芳同学物理课上回答问题时,有部分同学没有听到,老师要求她的声音大些.这里的“大些”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4.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庞大的直升机编队精准的飞出了巨大的“70”字样.编队中的飞行员看到其他飞机处于悬停状态,这位飞行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天安门B.太阳C.直升机D.云彩 5.关于运动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也一定长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D.通过路程短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小 6.噪声这一“隐性”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社会危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靠近马路边的住户房屋采用双层玻璃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19\nD.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7.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A.折射角逐渐增大B.折射角的大小不变C.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D.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大于入射角 8.美丽的三角洲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用光学知识解释绿叶绿的原因是(  )A.绿叶发出绿光B.绿叶反射绿光C.绿叶吸收绿光D.绿叶折射绿光 9.下列几种对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立竿见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10.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关于为什么将音叉放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大一些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长一些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会造成误差的有(  )A.对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计B.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从刻度尺模糊不清的零刻度线处测量物体的长度19\n 12.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科学探究中,要有交流合作精神B.实验时要制定好计划,还应做好实验记录C.对问题的猜想,不能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D.在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不重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      的自然科学. 14.同学列出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1)一只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1      ;(2)从一楼走到四楼的时间约50      ;(3)某同学百米比赛的速度7.44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5      . 15.物理课上,一位同学测得书厚为0.76cm,查得该书的页码为200,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um. 16.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17.2022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 18.2022年9月28日,人们看到了今年的“超级月亮”,此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      (选填“反射”或“折射”)给地球.整个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非洲和太平洋东部地区不但可以观看到“超级月亮”,同时还上演月全食.月全食形成的原因光的      而形成的. 19.现代大都市很多建筑都用玻璃幕墙做室外装饰,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原因是光照射到幕墙的玻璃表面时发生了      反射. 19\n20.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用图表来描述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物体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t/s12345s/m246810由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物体做      运动.依据你对图象的理解,图中的矩形ABCO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请按要求正确作答。21.(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镜中的像.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1)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2)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小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的速度偏      (“大”或“小”),理由是      .19\n 23.(10分)(2022秋•宿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1)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等长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物之间      的关系.(2)初中物理很多光学实验中我们都要用到光屏.本实验中,在图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光屏上      (填“有”或“没有”)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当把没点燃的蜡烛移到其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结合图乙详细叙述接下来的操作      .  四、计算题:共12分,其中第24题4分、第25题8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得分。24.雷雨交加的夜里,电闪雷鸣,小丁同学看到闪电后约4秒听到雷声,雷声产生的地方距离小丁大约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5.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      km/h.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19\n  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该选项的序号填入下面表格内。1.物理学体系的形成是由前辈们长期探索慢慢积累起来的,科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我们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习前辈们(  )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B.科学的探究方法C.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D.以上三个都是的【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知识财富”包括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解答】解: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项A、B、C的说法三个都是,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关键是理解“知识财富”的含义. 2.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B.形态和色彩C.旋律和节奏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考点】运动形式的多样化.【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文学、美术、音乐和物理学科特点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文学上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世界;美术上用形态和色彩描述世界;音乐上用旋律和节奏描述世界;物理学中描述世界要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故选D.【点评】考查了我们对于各个学科的了解. 3.张芳同学物理课上回答问题时,有部分同学没有听到,老师要求她的声音大些.这里的“大些”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19\n【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要求她的声音大些.这里的“大些”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4.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庞大的直升机编队精准的飞出了巨大的“70”字样.编队中的飞行员看到其他飞机处于悬停状态,这位飞行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天安门B.太阳C.直升机D.云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直升机相对于太阳、天安门、云彩的位置不断改变,以他们为参照物,直升机是运动的;以别的直升机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选C.【点评】参照物可任意选,也就是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参照物被选定后,可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假设)物体 5.关于运动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也一定长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D.通过路程短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小【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根据s=vt可知通过路程大小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3)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能大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4)根据v=判断速度大小.【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根据s=vt可知:速度大的物体,由于时间未知,则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误.19\nC、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选项C错误.D、通过路程短的物体,所有时间未知,则速度大小不能判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6.噪声这一“隐性”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社会危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靠近马路边的住户房屋采用双层玻璃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D.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解答】解:A、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靠近马路边的住户房屋采用双层玻璃,即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7.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A.折射角逐渐增大B.折射角的大小不变C.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D.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大于入射角【考点】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已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也会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故选C.【点评】此题注意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8.美丽的三角洲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用光学知识解释绿叶绿的原因是(  )19\nA.绿叶发出绿光B.绿叶反射绿光C.绿叶吸收绿光D.绿叶折射绿光【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解答】解:叶子是不透明的物体,叶子呈现色绿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绿光,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9.下列几种对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立竿见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湖光映彩霞”,是由于平静的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导致的,故A正确;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导致的,故B正确;C、“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导致的,故C错误;D、“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故D正确;此题是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10.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关于为什么将音叉放入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nA.使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大一些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长一些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的现象,此时音叉的振动将水弹起,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水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1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会造成误差的有(  )A.对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计B.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从刻度尺模糊不清的零刻度线处测量物体的长度【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②结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来进行分析.【解答】解:A、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计,而且测量者的估计能力有所不同,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符合题意;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会产生错误,不是误差;不符合题意;C、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会产生错误,不是误差;不符合题意;D、从刻度尺模糊不清的零刻度线处测量物体的长度,会产生错误,不是误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n12.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科学探究中,要有交流合作精神B.实验时要制定好计划,还应做好实验记录C.对问题的猜想,不能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D.在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不重要【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科学探究有关的要求与步骤.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解答】解:A、现在的科学探究都是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探究,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要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故A正确,不合题意.B、探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要做好实验记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故B正确,不合题意.C、对科学探究问题的猜想,不能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要有科学依据,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非常重要,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科学探究的理论和知识,是一道理论分析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 运动规律 的自然科学.【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物理学研究的对象进行解答.【解答】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故答案为:运动规律.【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记住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4.同学列出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1)一只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1 dm ;(2)从一楼走到四楼的时间约50 s ;(3)某同学百米比赛的速度7.44 m/s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5 k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19\n(1)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dm左右,一支粉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dm左右;(2)正常情况下,从一楼走到四楼的高度在10m左右,需要的时间约50s;(3)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比赛的成绩在7.44m/s左右;(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0×108m/s=3.0×105km/s.故答案为:(1)dm;(2)s;(3)m/s;(4)km/s.【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5.物理课上,一位同学测得书厚为0.76cm,查得该书的页码为200,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76 u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的了解与运用: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叫做“累积法”.【解答】解:总页数为200页的书,共有100张纸,总厚度为0.76c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0.0076cm=76μm.故答案为:76.【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一张纸是2页,200页的书,共有100张纸. 16.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音调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快 的缘故.【考点】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高即音调高;而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音调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正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所以音调较高.故答案:音调、快.【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7.2022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次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固体 中传播的原理.【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19\n【分析】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会产生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答案为:次;固体.【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了解两种声音的不同特点以及声音的传播. 18.2022年9月28日,人们看到了今年的“超级月亮”,此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给地球.整个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非洲和太平洋东部地区不但可以观看到“超级月亮”,同时还上演月全食.月全食形成的原因光的 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线传播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解答】解: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人们看到了今年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此时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反射给地球.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和月食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生活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或光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影子、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等,平时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9.现代大都市很多建筑都用玻璃幕墙做室外装饰,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原因是光照射到幕墙的玻璃表面时发生了 镜面 反射.【考点】镜面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9\n【分析】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解答】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反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故答案为:镜面.【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0.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用图表来描述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物体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t/s12345s/m246810由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物体做 匀速 运动.依据你对图象的理解,图中的矩形ABCO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 路程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若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若为变速运动,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根据s=vt即可得出阴影部分的意义.【解答】解:(1)因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该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图中的矩形ABCO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为vt的积,根据v=可知s=vt,所以图中的矩形ABCO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故答案为:匀速;路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数据作图象的能力,难点是判断得出矩形ABCO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为vt的积.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请按要求正确作答。21.(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19\n(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镜中的像.【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依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做出A、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ABC在镜中的像.【解答】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2)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19\n【点评】(1)在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注意一些技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垂直反射面、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等;(2)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要标出垂直符号.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1)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2)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小车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的速度偏 大 (“大”或“小”),理由是 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出sAB、sBC和tAB、tBC;用公式v=计算AB、BC段的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3)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可得速度发生变化.【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2)由图知:sAB=9.50cm﹣5.90cm=3.60cm;tAB=2s;sBC=5.90cm﹣1.10cm=4.80cm;tBC=1s;vAB===1.8cm/s,vBC===4.8cm/s,因为小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速度是改变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3)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19\n故答案为:(1)小;(2)变速;(3)大;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23.(10分)(2022秋•宿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1)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等长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物之间 大小 的关系.(2)初中物理很多光学实验中我们都要用到光屏.本实验中,在图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光屏上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3)当把没点燃的蜡烛移到其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结合图乙详细叙述接下来的操作 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出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3)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4)物理实验中规律的得出要注意两点:一是器材或数据选择尽量避免特殊性;二是所测数据要多次从而避免偶然性.【解答】解:(1)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3)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4)由图可知,要比较像和成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应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出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19\n故答案为:(1)大小;(2)没有;虚像;(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出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点评】(1)用光屏承接像,看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简单的方法.(2)明确实验中各器材在实验中的目的. 四、计算题:共12分,其中第24题4分、第25题8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得分。24.雷雨交加的夜里,电闪雷鸣,小丁同学看到闪电后约4秒听到雷声,雷声产生的地方距离小丁大约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闪电在空中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雷声的路程就是雷电发生处距小丁的距离.【解答】解:根据v=可得,雷声产生的地方距离小丁的距离:s=vt=340m/s×4s=1360m.答:雷声产生的地方距离小丁大约136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的简单计算,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5.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7.5 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 150 km/h.该车 会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最短时间;(2)根据图示读出轿车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v=得:tmin===0.125h=7.5min;(2)根据图示可知,轿车行驶的时间:t′=10:37﹣10:31=6min=0.1h;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km/h,所以轿车超速.故答案为:7.5;150;会.19\n【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据此判断轿车是否会超速,本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一道好题,一定不要超速行驶,确保交通安全. 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