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A.刻度尺不能歪B.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C.视线跟尺面垂直D.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女高音歌唱家的“女高音”是指她唱歌时声音的响度大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中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3.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6000mB.600mC.60mD.6m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透过阳光的树林B.台灯在镜中的像C.倒影在江中的“桥”D.看见海面下的冰山5.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越高\nB.超声波的振幅一定比次声波的大C.声音响度小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所以叫次声波D.教师里的学生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空气能够传声6.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7.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B.C.D.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判断10.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10cmB.20cmC.30cmD.5cm11.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n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B.2:1C.9:2D.1: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__________cm.14.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__的,若以竹筏作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__的.15.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外走廊放声歌唱,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同学们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___特征辨别出是小明在唱歌.16.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反射,以便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穿紫色校服的同学在红色光源的照射下显示__________色.17.晚饭后,小华沿滨河大道的一直道匀速快走健身,若他10s内通过20m,则小华的速度是__________m/s,他在第5s末的速度是__________km/h.18.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____m,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_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池水照明月”,这两句诗说的分别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和光的__________现象.三、实验与作图题(每空2分,共24分)20.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1.画出图中的物体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n22.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OA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AO和ON靠近,则OB__________(“靠近”或“远离”)ON.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23.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如图所示,此时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既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尺的30cm至40cm位置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_得到烛焰的像(“能”或“不能”),此时眼睛应从透镜的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透镜,可观察到烛焰的虚像.(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明显变短了,此时应该再次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_________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四、实验题(24题4分,25题8分,共12分)24.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位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n25.临沂三河口隧道是链接中心城区和北城新区的重要通道.隧道总长3.84公里,其中主隧道1.92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60km/h,于2022年1月4日正式竣工通车.(1)若驾车通过主隧道用时6min,则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驾车通过主隧道最少用多少分钟?\n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A.刻度尺不能歪B.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C.视线跟尺面垂直D.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要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见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女高音歌唱家的“女高音”是指她唱歌时声音的响度大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中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A、女高音歌唱家的“女高音”是指她唱歌时声音高,即音调高,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当有规律的振动的乐音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也是噪声,故噪声不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噪声的减弱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n3.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6000mB.600mC.60mD.6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人们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m/s,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算出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解答】解:人们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m/s,已知:t=10min=600s,那么根据速度公式v=得s=vt=1m/s×600s=600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透过阳光的树林B.台灯在镜中的像C.倒影在江中的“桥”D.看见海面下的冰山【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解答】解:(1)透过阳光的树林,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2)台灯在镜中的像,倒影在江中的“桥”,看见海面下的冰山,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n故选A.【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5.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越高B.超声波的振幅一定比次声波的大C.声音响度小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所以叫次声波D.教师里的学生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空气能够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顺推法;声现象.【分析】①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的响度越大,能够传播的距离越远;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与响度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B、振幅影响发声体的响度,超声波或次声波是根据音调划分的.此选项错误;C、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响度与振幅有关.次声波与响度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教室里的学生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声音传播条件、音调与响度影响因素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6.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解答】解: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s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7.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n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分析】(1)手影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2)老花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解:A、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就形成了手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1)正确区分影子和像,影子是一个黑色的轮廓,无论虚像还是实像,都能看出物体的模样.(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B.C.D.【考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要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D错误.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C错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A错误.B符合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故选B.\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判断【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得焦距f,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像的性质.【解答】解:当物距为12cm时,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所以2f=12cm,则f=6cm.当物体距凸透镜8cm,2f>u=8cm>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定要记熟,不要混淆.10.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10cmB.20cmC.30cmD.5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50cm>2f,解得f<25cm,则选项ABD都符合,只有C选项是不可能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注意其应用.此题中解不等式是关键,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是:“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审题要仔细,认真.11.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n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2)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解答】解: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镜头向后调,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B.2:1C.9:2D.1:2【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利用公式v=求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由v=得: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选A.【点评】本题可以拓展到任意求比值问题,这是一般求比值问题的思路,掌握本类型的思路是很重要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2.75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3.75cm,物体长度为3.75cm﹣1.00cm=2.75cm.故答案为:2.75.\n【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若以竹筏作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解答】解:当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时,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相对河岸位置变化,人是运动的;若以竹筏作为参照物,人与竹筏没有位置变化,人相对竹筏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参照物的选择进行分析解答.15.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外走廊放声歌唱,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或气体)传播;同学们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征辨别出是小明在唱歌.【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小明在教室外走廊放声歌唱,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每个人的声音特色都不同,小明声音的音色与别人的会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谁的声音.故答案为:空气(或气体);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知识的应用;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6.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利用光的漫反射,以便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穿紫色校服的同学在红色光源的照射下显示黑色.【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解答】解:①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n紫色校服只能反射紫色色光,在红色灯光源的照射下,紫色光被吸收,无任何色光反射,所以显示黑色.故答案为:漫;黑.【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基础知识.要注意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7.晚饭后,小华沿滨河大道的一直道匀速快走健身,若他10s内通过20m,则小华的速度是2m/s,他在第5s末的速度是7.2km/h.【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小华的速度,由于小华沿滨河大道的一直道匀速快走,第5s末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解答】解:小华的速度:v===2m/s,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是一个定值,所以他在第5s末的速度是v′=v=2m/s=2×3.6km/h=7.2km/h.故答案为:2;7.2.【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公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情况,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解答中应注意单位换算.18.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1.7m,人和像的距离是3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成虚像.【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身高是1.7m,则像高也是1.7m;(2)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离镜1.5m,则像离镜1.5m,人与像的距离就是1.5m+1.5m=3m;(3)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故答案为:1.7;3;不变.【点评】(1)“物与镜的距离”和“物与像的距离”易混淆,请注意区分;(2)视觉上的近大远小并不是真实的像的大小.1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池水照明月”,这两句诗说的分别是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专题】声与光.【分析】(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n【解答】解:(1)“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2)“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点评】在物理题中,将古诗文中提到的情景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的题目很多,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机械运动相联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声现象相联系;“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机械能相联系等等,这也是考试的一个热点.三、实验与作图题(每空2分,共24分)20.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由水中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作反射光线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原理;作折射光线时,根据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原理.【解答】解: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同时在水中发生反射,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水中作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空气中作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1.画出图中的物体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n【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两个端点的像点,连接两个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物体两个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然后用虚线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点评】(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22.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OA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AO和ON靠近,则OB靠近(“靠近”或“远离”)ON.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在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可以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n(2)当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时,F上的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这样做的目的地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故答案为:(1)靠近;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23.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如图所示,此时应把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既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尺的30cm至40cm位置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能”或“不能”),此时眼睛应从透镜的右(选填“左”或“右”)侧透过透镜,可观察到烛焰的虚像.(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明显变短了,此时应该再次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当物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f<v<2f;(2)当物距小于一倍的焦距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3)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解答】解:(1)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距离u=26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直接,光屏应向左移动;(2)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尺的30cm至40cm位置间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观察像;(3)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故答案为:(1)左;缩小;(2)不能;右;(3)烛焰;同一高度;让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四、实验题(24题4分,25题8分,共12分)24.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位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先求出声音从人传出到山崖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计算该同学距山崖的距离即可.\n【解答】解: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t=×2s=1s,由v=,可得,该同学距山崖的距离s=vt=340m/s×1s=340m.答: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34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确定声音从发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5.临沂三河口隧道是链接中心城区和北城新区的重要通道.隧道总长3.84公里,其中主隧道1.92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60km/h,于2022年1月4日正式竣工通车.(1)若驾车通过主隧道用时6min,则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驾车通过主隧道最少用多少分钟?【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2)根据t=计算驾车通过主隧道所用的时间.【解答】解:(1)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6min=0.1h;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v===19.2km/h;(2)由v=得:所用时间t′===0.032h=1.92min.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9.2km/h;(2)驾车通过主隧道最少用1.92min.【点评】本题是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并注意物理量和单位的统一.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