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六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鲁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六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鲁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六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um相当于()A.2.5×10﹣9mB.2.5×10﹣6mC.2.5×10﹣3mD.2.5×10﹣2m2.2022年5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台湾“广大兴28号”渔船遭菲律宾公务船无情射击,一名船员不幸遇难,十几天后台湾派出了调查组事实真相,假设你是调查组成员之一,要测量杀人凶手所用子弹的长度,下列测量工具中你选用()A.量小刻度1cm的皮尺B.最小刻度0.5cm的皮尺C.最小刻度1dm的米绳D.最小刻度1mm的学生直尺3.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4.2022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顺利把首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北斗导航卫星”相对于下列哪个选项是静止的()A.发射塔B.“长征三号丙”火箭C.地面D.月亮5.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6.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山C.河岸D.树木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8.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8\n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9.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10.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11.在202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刘德华演唱了一首《回家的路》勾起了我们的思乡情怀,他那独具特色的噪音彻底征服了大家,我们在台下闭着眼睛听也知道是刘德华在演唱,这是根据什么判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响度和音调12.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关于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8\n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3.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4.2022年3月30日,在贵州省剑河县发生5.5级大地震,恰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财产损失,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但人们却听不到,这是因为()A.次声波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而频率小于20Hz15.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6.以下声的应用实例中,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性质的是()A.超声波倒车报警器可以判断车后障碍物的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内的污垢17.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28\nB.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C.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对不同的参照物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1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20.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21.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28\n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2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B.C.D.2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A与CC.C与DD.B与C24.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A.B.C.D.2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二、非选择题26.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28\n27.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__km.2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__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9.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一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为13.41cm、13.42cm、13.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__________cm.30.三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斜面项端到底端的路程是90cm.如图所示,(1)小车运动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_c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__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cm/s.(2)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作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28\n31.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3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喉头在___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红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33.敏敏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mm2A钢600.76B钢600.89C钢800.89D铜80(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琴弦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4.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3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28\n36.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37.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__.38.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_cm.39.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_____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40.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___cm.4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42.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国庆期间到某大山游玩,小黄在半山腰发现了一个山洞,几个同学都围在洞口,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不能随便进去,但很想知道山洞大概有多深,这时,小黄盯住手表(电子表)朝洞内大喊一声,正好4s后听到比较清楚的回声,请你计算这个山洞有多深?(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8\n2022-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六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um相当于()A.2.5×10﹣9mB.2.5×10﹣6mC.2.5×10﹣3mD.2.5×10﹣2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解答】解:∵1μm=10﹣6m,∴2.5μm=2.5×10﹣6m.故选B.【点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25cm,前面的25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c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过程如下:25cm=25×1cm=25×0.01m=0.25m.2.2022年5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台湾“广大兴28号”渔船遭菲律宾公务船无情射击,一名船员不幸遇难,十几天后台湾派出了调查组事实真相,假设你是调查组成员之一,要测量杀人凶手所用子弹的长度,下列测量工具中你选用()A.量小刻度1cm的皮尺B.最小刻度0.5cm的皮尺C.最小刻度1dm的米绳D.最小刻度1mm的学生直尺【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设计与制作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子弹的长度约8cm,四个选项中的刻度尺的量程都能达到要求,由于不同规格子弹的差别较小,测量结果应更精确,所以要选择分度值最小的学生直尺.故选:D.【点评】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3.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28\n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4.2022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顺利把首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北斗导航卫星”相对于下列哪个选项是静止的()A.发射塔B.“长征三号丙”火箭C.地面D.月亮【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推力下升空的过程中,相对于地球、月亮、发射塔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他们是运动的,相对于发射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发射火箭是静止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28\n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6.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山C.河岸D.树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故选A.【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任何单位时间里的速度都应该相等.【解答】解:已知:t=4s,s=20m,那么物体的速度为v===5m/s,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5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8.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B.28\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9.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10.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28\n【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11.在202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刘德华演唱了一首《回家的路》勾起了我们的思乡情怀,他那独具特色的噪音彻底征服了大家,我们在台下闭着眼睛听也知道是刘德华在演唱,这是根据什么判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响度和音调【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台下闭着眼睛听也知道是刘德华在演唱,这是根据其音色不同于他人的缘故;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2.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关于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8\n【解答】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其中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首先要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从听觉上理解其不同之处.13.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解答】解: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4.2022年3月30日,在贵州省剑河县发生5.5级大地震,恰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财产损失,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但人们却听不到,这是因为()A.次声波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而频率小于20Hz【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解答】解: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剧烈振动,但人们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由于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次声波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5.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8\n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考点】声与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解答】解: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16.以下声的应用实例中,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性质的是()A.超声波倒车报警器可以判断车后障碍物的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内的污垢【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超声波倒车报警器可以判断车后障碍物的位置,是利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说明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内的污垢,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污垢振动而使它掉下来,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28\n17.在中华恐龙园暑期纳凉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士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士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选A.【点评】此题结合男女发声的不同考查了对响度和音调的影响因素问题.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B.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静止的C.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D.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对不同的参照物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选定了参照物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解答】解:A、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太阳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A正确;B、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相对于行驶的汽车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C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故C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28\n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根据v=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甲、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因为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所以两者之差即为P、Q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当t=12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当t=6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2m;甲的速度:v甲==≈0.67m/s;乙的速度:v乙===2m/s;所以v乙>v甲;(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28\n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4)声音的不同特性是音色,我们根据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选项错误.C、因为海豚的“声音”其频率高于20000Hz,是一种超声波,但它的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选项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21.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读数前,首先要确定刻度尺零刻线和分度值,然后再读出金属片的长度.【解答】解:由图可知,在(5~6)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5.50cm的刻线,金属片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8.30cm,所以金属片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8.30cm﹣5.50cm=2.80cm.故选D.【点评】若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线,被测物体的长度应为两端对应的刻度值之差,在进行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28\n【分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解答】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选项;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2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A与CC.C与D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24.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A.B.C.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28\n【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时间和速度,然后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而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超声波与发射点间的距离为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速度为V2,通过的时间为t;则由v=可知,超声波通过的路程s=V2t,故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s′=s=v2t.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超声测位仪”的原理,关键是明确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为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的2倍.2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与光.【分析】(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但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解答】解: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故频率也不变;故B错误;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正确;D、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征等知识;结合对声音特征的认识、传播的速度,可解答此题.二、非选择题26.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80km/h.【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28\n【分析】由图示速度计可以求出汽车速度,求出汽车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甲所示速度计可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由图甲与图乙所示可知,汽车的路程s=768km﹣728km=40km,汽车的平均速度v===80km/h;故答案为:80km/h;80km/h.【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计的读数、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由速度计获取所需信息,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27.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0.03k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由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2)由v=得,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15m/s×6s=90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10m/s×6s=60m,经过6s甲乙间的距离s=s甲﹣s乙=90m﹣60m=30m=0.03km.故答案为:东;0.03.【点评】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2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8\n【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观察给出的路程时间图象,路程和时间都是成正比,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要判断路程和时间可从图上找不同的点判断.【解答】解:(1)图(a)是路程和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0.6m时,对应的时间是6s;(2)观察图(b)可知,A点距离为0.6m,B点距离为1.8m,所以AB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1.8m﹣0.6m=1.2m;(3)由图(a)可知,甲车2秒通过的路程为0.2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0.1m/s;由图(b)可知,乙车3秒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0.2m/s,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答案为:(1)匀速;6;(2)1.2;(3)小于.【点评】图象问题要从图象上找出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和计算.29.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一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为13.41cm、13.42cm、13.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13.42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长度的测量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这种估读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因估读产生的误差.【解答】解:估测产生的误差,每次测量可能不同,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有利于减小由此而产生的误差;测得的结果应为:≈13.42cm.故答案为:减小误差;13.42.【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长度的测量比较准确的数值应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方法.30.三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斜面项端到底端的路程是90cm.如图所示,(1)小车运动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15c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45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22.5cm/s.(2)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作加速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实验题.28\n【分析】(1)已知上半段路程,读出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已知下半段路程,读出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读出总时间,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通过比较速度值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解答】解:(1)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t1=3s,小车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0.15m/s=15cm/s;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t2=t﹣t1=4s﹣3s=1s,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45m/s=45c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225m/s=22.5cm/s;(2)由(1)的计算可知:v2>v1,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1)15;45;22.5;(2)加速.【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31.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下面(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最下面的齿轮数最多,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多,音调最高;故答案为:下面.【点评】此题结合齿轮和纸片接触发声的实验考查了物体振动频率与其音调的关系,要切实理解掌握,是易错题目.28\n3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喉头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红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音(填“乐音”或“噪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小明歌唱时,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他手摸喉头,感觉喉头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红忙用手捂住耳朵,即此时影响了小红的学习,所以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噪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理解噪声的定义并会正确判断噪声.33.敏敏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mm2A钢600.76B钢600.89C钢800.89D铜80(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用编号为B、C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琴弦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简答题;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然后分析答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B、C进行研究.(3)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与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可选编号为C、D的琴弦做实验,编号为D的琴弦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应为0.89mm2.28\n故答案为:(1)A、B;(2)B、C;(3)0.89.【点评】本题考查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因素,注意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34.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cm,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s(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专题】估算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解答】解: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故答案为:cm,s.【点评】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3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简答题;比较思想.【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解答】解:由图甲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由图乙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比较方法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这也正是我们后来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原因.36.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B超等;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机械、粉碎体内结石等;(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解答】解: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8\n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答案为:能量;振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有传递信息与能量的特性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37.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高”是指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38.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纽扣的直径是1.1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估读为3.10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0cm﹣2.00cm=1.10cm.故答案为:1;1.1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及读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体现的是等量替换思想.39.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6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6.2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要算小李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就需要算出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然后将这个两个时间相加,即为他跑步的总时间;28\n(2)知道小李百米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小李的速度.【解答】解: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t1===8s,则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故答案为16;6.2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的理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40.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长度单位;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①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②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故答案为:cm;3.10.【点评】①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②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28\n【分析】(1)根据v=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已知:速度v1=90km/h,时间t1=0.5h,t3=0.5h,t2=1h,速度v2=80km/h求:(1)汽车行驶的路程s1=?;(2)汽车的平均速度v=?解:(1)∵v=∴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s1=v1t1=90km/h×0.5h=45km;(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s2=v2t2=80km/h×1h=80km,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行驶的总时间:t=t1+t3+t2=0.5h+0.5h+1h=2h,平均速度:v===62.5km/h(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h.【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42.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国庆期间到某大山游玩,小黄在半山腰发现了一个山洞,几个同学都围在洞口,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不能随便进去,但很想知道山洞大概有多深,这时,小黄盯住手表(电子表)朝洞内大喊一声,正好4s后听到比较清楚的回声,请你计算这个山洞有多深?(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人发出的声音经山洞底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山洞底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山洞深.【解答】解:声音从山洞底传到人耳的时间:t=×4s=2s,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v=,∴山洞深:s=vt=340m/s×2s=680m.答:山洞深为680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山洞底传到人耳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