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化学 > 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 2022-08-25 11:35:18
  • 7页
  • 39.16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贵州省普通高中2022—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Mn.55Ba.137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40分)1、下列为强电解质的是()A,H2SO4B,FeC,CH3COOHD,酒精2、下列关于钠的单质的说叙述中,正确的为()A,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B,不能保存在水中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C,是一种较硬的金属,导热性好D,熔沸点较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白色的Na2O2B,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C,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D,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Na2O24、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为()A,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B,摩尔是表示物质多少的单位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质量的单位5、Cl2的摩尔质量是()A,71molB,71gC,71g·molD,71mol·L-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B,HCl是一种无色无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C,区别Na2SO4.AgNO3两溶液客人用BaCl2溶液D,区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可用AgNO3溶液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的为()A,MnO4-→Mn2+B,CO32-→CO2C,I-→I2D,H2S→SO2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为()A,H+.Ag+.Br-.K+B,Ba2+.Cl-.OH-.Na+C,Cl-.H+.Na+.ClO-D,NO3-.Na+.HCO3-.H+9、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为()A,HClO溶液B,Ca(ClO)2溶液C,氯水D,CaCl2溶液10、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A,HCl气体B,碘水C,氯水D,溴水11、下列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体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溶于水后滴加沉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12、随着卤素核电荷数的递增,下列叙述正确的为()7/7\nA,化合价逐渐升高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卤化氢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1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氯气直接化合生成的是()A,CuCl2B,MgCl2C,FeCl3D,FeCl214、同温同压下,甲容器中的氢气(H2)和乙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分子个数相等,则这两种容器的体积比为()A,1:2B,2:3C,1:1D,3:115、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A,1L0.1mol·L-1的NaCl溶液B,0.5L0.1mol·L-1的HCl溶液C,0.2L0.1mol·L-1的MgCl2溶液D,0.1L0.1mol·L-1的AlCl3溶液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7、1gN2含有M个N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M/28B,M/14mol-1C,28MD,28mol-118、下列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是()A,将少量的金属钠放到水中B,将少量的金属钠放到CuSO4溶液中C,将少量的Na2O2放到水中D,将少量的烧碱放到水中19、某的的自来水利用了氯气消毒,一学生用该自来水来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溶质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AgNO3B,KIC,NaOHD,KCl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为()A,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C,1mol任何气体体积若是22.4L,它必定处于标准状况D,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一定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二、选择题(5小题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答案。)2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不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质量增加的为()A,AgBrB,浓硫酸C,Na2O2D,NaOH22、VLAl2(SO4)2溶液中含有mgAl3+,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1A,m/3VB,m/9VC,m/18VD,m/27V2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为()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OH-+H+===H2OC,小苏打溶液与石灰水反应:CO32-+Ca2+===CaCO3D、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24、能用离子方程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B,氢氧化钾与醋酸反应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D,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25、25、将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共热来制取氯气。有关说法正确的为()7/7\nA,可制得14.2g氯气B,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14.6gC,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7.3gD,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三、填空题(有5小题,共25分)26、(6分)根据卤素单质或化合物、碱金属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回答;(1)可用在呼吸面具中用来作为氧气来源的物质是。(2)作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内壁上的碘可用洗涤。(3)卤化物中可用做人工降雨的是。(4)用于消毒、制造漂白粉的是。(5)涂在照相感光相片上的是。(6)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的是。27、(4分)解释钠投入水中反应产生现象的原因:(1)钠浮在水面上。(2)钠熔化成小球。(3)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声音。(4)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28、(5分)按照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1)氯元素在反应被氧化未被还原的是(2)氯元素在反应被还原未被氧化的是(3)氯元素在反应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4)氯元素在反应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的是(5)氯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了6价29、(4分)分别采用何种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1)NaCl溶液(Na2CO3)(2)Na2CO3固体(NaHCO3)(3)炭粉(MnO2)(4)盐酸(HClO)30、(6分)ABCD四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均为紫色。ABC和盐酸反应均生成D,B和C等物质的量可反应生成A,在B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适量时得A,气体过量得C,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CD(2)写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四、实验题(有2小题,共15分)31、(5分)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根据如下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7/7\n(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制取氯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3)要得到纯净的氯气,应先后使用的气体净化装置是(填装置序号)32、(10分)把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3mol/L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1)需要量取浓硫酸ml。(2)配制操作可分解成以下几步;(A)往ml容量瓶注入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反复操作两次。(C)将已的稀硫酸注入已检不漏水的容量瓶中。(D)根据计算,用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从规格为20ml50ml100ml的量筒中选取)(E)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搅拌。(F)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G)用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H)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3)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4)若使用容量瓶之前,洗净的容量瓶存有少量的蒸馏水,对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影响(填“有”或“无”)五、计算题(2小题,共10分)33、(4分)将标准状况下500L氯化氢气体溶解于1L水中,所得盐酸溶液的密度为1.19g/cm3。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7/7\n34、(6分)取5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后得沉淀14.51g用过量的稀硝酸处理后得沉淀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参考答案;7/7\n一、选择题(40分)12345678910AABCCDABDA11121314151617181920CDDCDCDBDB二、选择题(10分)2122232425BDCCDAC三、填空题(有5小题,共25分)26(1)Na2O2(2)酒精(3)AgI(4)Cl2(5)AgBr(6)钠.钾合金27、(1)密度比水小(2)钠的熔点较低且反应为放热(3)有气体产生(4)生成碱性物质28、略(答案合理均得分)29、(1)滴加盐酸不再有气泡(2)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3)与浓盐酸共热,过滤(4)充分光照30、(1)K2CO3KOHKHCO3KCl(2)2OH—+CO2===CO32—+H2OCO32—+CO2+H2O==2HCO3—四、实验题(有2小题,共15分)31、(1)MnO2+4HClMnCl2+2Cl2↑+2H2O7/7\n(2)B(3)GE32、(1)16.3(2)100冷却到室温20玻璃棒胶头滴管(3)ADECBHGF(4)无五、计算题(2小题,共10分)33、C(HCl)===14.68mol/L34、(1)C(Na2SO4)==0.4mol/LC(Na2CO3)==1mol/L(2)V(CO2)===1.12L7/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