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山体滑坡C.葡萄酿酒D.植物生长 2.下列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B.高锰酸钾C.液氮D.空气 3.下列仪器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量筒 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核外电子数应为(  )A.146B.92C.136D.238 5.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部分民众曾抢购碘盐,其实,正常食用量不能预防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钾元素化合价为+1,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4C.+5D.+6 6.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前,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A.硫粉B.铁丝C.木炭D.红磷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B.取固体粉末C.熄灭酒精灯D.\n检查气密性 8.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③⑤⑥B.只有②④C.除了①外其余均是D.只有②③⑥ 9.意大利科学家近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是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B.O4是一种单质C.O4是由O2构成的D.一个O4是由2个O2构成的 10.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1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1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13.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n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基本微粒构成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因此原子不可再分 15.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大大缩减,蓄水量大幅降低,并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倾向,这不仅威胁着当地的农业渔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下列关于淡水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A.我国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今夏的干旱对我国无影响B.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C.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少D.水体污染,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16.对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D.它们的质量相差很大 17.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由少到多依次是(  )A.氧硅铝铁B.硅氧铝铁C.硅铝铁氧D.铁铝硅氧 18.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19.明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明矾外,还可用下列中的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A.活性炭B.高锰酸钾C.二氧化碳D.澄清石灰水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气组成的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的C.二氧化硫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21.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n 2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Zn2+b.CO2c.2NOd.e.2SO42﹣(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4)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5)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      . 23.如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IA0一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He4,003二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O16,009F19,0010Ne20,18三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n(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25.水是生命之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运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1)①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带铁圈的铁架台B.酒精灯C.漏斗D.玻璃棒E.量筒F.烧杯②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2)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检验一份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具体方法:      .(3)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用如图所示描述.分析上图可知,在氢气燃烧过程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分子、氧分子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C.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6.根据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      B      ;(2)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3)C试管中为      气,D试管中产生的是      气;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 27.如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在如图中完成有关填空:(2)根据空气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n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8.如图所示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能用于收集气体的是      .  三、实验与探究(,反应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小于的结果析可能原因之一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分解或者化合). 3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药品是      ,棉花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C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3)实验操作①将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进试管口;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试管;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有排水法收集气体;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n 31.指出如图装置中几处错误:错误①      ②      ③      ,经过滤后滤液仍然不干净,请分析原因:①      ②      ③      .  五、计算与分析(两题共6分)32.自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已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比乙酸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试计算:①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过氧乙酸中碳、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3.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和日本化学家野佐良治教授以及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以表彰他们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环氧化(R)丙烯醇(化学式为C3H6O2)是沙普利斯教授应用不对称合成技术合成的一种重要物质.该物质用于生产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计算:(1)C3H6O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求3.7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n2022-2022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彩云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山体滑坡C.葡萄酿酒D.植物生长【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能生成葡萄糖、氧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B.高锰酸钾C.液氮D.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的特点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冰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高锰酸钾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液氮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的问题,可以依据纯净物的特点进行. 3.下列仪器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量筒【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即不能在该仪器内进行化学反应,根据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试管,可用于少量药品反应的反应容器,如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等;故选项错误;B、烧杯,可用于需要较大量溶液的反应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C、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用作反应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D、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不可用于反应容器;故选项正确;故选D.\n【点评】量筒作为一种计量类仪器,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不可用作任何反应的容器. 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核外电子数应为(  )A.146B.92C.136D.238【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9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5.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部分民众曾抢购碘盐,其实,正常食用量不能预防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钾元素化合价为+1,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4C.+5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化合价为+1,则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x+(﹣2)×3=0,解答x=+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6.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前,要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A.硫粉B.铁丝C.木炭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硫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用沙没用;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C、木炭在空气燃烧时只发出红光,而在氧气中燃烧能发白光;D、红磷燃烧生成很浓的白烟.【解答】解:A、沙不能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所以没用;B、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集气瓶底部,用少量水或沙;C、木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无毒;所以不用措施;D、红磷燃烧,也不用沙.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以及防护措施. \n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B.取固体粉末C.熄灭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操作中注意事项较多,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远、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榜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中间、漏斗下端靠在烧杯的内壁上;B、固体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用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解答】解:A、图中的操作,没有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故A错误;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操作正确,故B正确;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故C正确;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取用固体的方法,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8.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n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③⑤⑥B.只有②④C.除了①外其余均是D.只有②③⑥【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在实验后试管破裂,这是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那里温度很低),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里药品的冷凝水流到很烫的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导致水倒流进试管而炸裂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综上所述,故选C.【点评】本题可查学生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的知识,难度不大. 9.意大利科学家近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是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B.O4是一种单质C.O4是由O2构成的D.一个O4是由2个O2构成的【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O4,该物质由O元素组成,其分子由4个O原子成,据此对说法进行判断.【解答】解: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O4,该物质由O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B、O4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故B正确;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O4,该物质由O4分子构成,其分子由4个O原子成;故C不正确;D、一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成,而非由2个O2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对物质的组成、构成、类别进行判断,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数学式的加减相等. 10.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n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由题目中“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判断: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故A正确;B、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B正确;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C正确;D、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1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了解: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墙内运动到墙外的人们的嗅细胞上;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水由液态开始转化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原子间隔变大.【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正确,故B正确;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解释错误,分子没变,只是间隔变大,故C错误;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n【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13.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原子内的微粒不会分开.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考查,涉及到微观问题的练习,对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基本微粒构成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因此原子不可再分【考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此题利用元素的概念、原子的结构等知识进行的分析归类探讨,对所涉及的问题利用相关的识记知识进行判断选择即可.【解答】解:A、元素是相同核电荷数的总称,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A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故B正确.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基本微粒构成,故C正确.D、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化学变化不可分并不是任何方法都不可分,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元素知识的考查题,涉及到原子结构等相关知识,属识记型基础考查题. 15.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大大缩减,蓄水量大幅降低,并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倾向,这不仅威胁着当地的农业渔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下列关于淡水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nA.我国淡水资源非常丰富,今夏的干旱对我国无影响B.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C.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少D.水体污染,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防止污染、节约用水.【解答】解:A、我国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今夏的干旱对我国影响很大.故A错误;B、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少,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爱惜淡水资源.故B正确;C、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故C正确;D、水体污染,不但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要充分认识到淡水资源稀少,我们要爱惜水资源,防止污染. 16.对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D.它们的质量相差很大【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原子经过得失电子后成为离子,得电子时一般电子层数不变,而失电子后一般电子层数会减少;B、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同;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变,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其质量几乎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由少到多依次是(  )A.氧硅铝铁B.硅氧铝铁C.硅铝铁氧D.铁铝硅氧【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熟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即可.【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前四位的元素由少到多依次是铁铝硅氧.故选D【点评】只要记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就能解决此类问题. \n18.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解答】解: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问题. 19.明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明矾外,还可用下列中的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A.活性炭B.高锰酸钾C.二氧化碳D.澄清石灰水【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水的净化过程包括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步骤,其中为加快沉淀可加入明矾、为除去水中有色、有味杂质可使用活性炭,为消毒杀菌通常通入氯气或加入漂白粉.【解答】解:A、活性炭可以达到除去水中有色、有味杂质的作用,可达到净水的目的;故A正确;B、在水的净化过程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中不需要使用高锰酸钾,该物质与水的净化无关,故B不正确;C、在水的净化过程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中不需要使用二氧化碳,该物质与水的净化无关,故B不正确;D、在水的净化过程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中不需要使用澄清石灰水,该物质与水的净化无关,故B不正确;故选A.【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气组成的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的C.二氧化硫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nC、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21.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的关系来解决此题.【解答】解:从右向左考虑,最右边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故答案为:质子,中子,电子,分子,离子.【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Zn2+b.CO2c.2NOd.e.2SO42﹣(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c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ae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d ;(4)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e ;(5)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微粒个数,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解答】解:a表示一个锌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d表示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e中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c;(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ae;(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d;(4)表示离子个数的是e;(5)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b\n故答案为:(1)c(2)ae(3)d(4)e(5)b【点评】明确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如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属于 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即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即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即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特点,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结合化学变化的分数标准,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3)根据微观图可发现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结合反应中分子的个数关系,推测符合该反应特点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对比反应前后各种原子及分子的变化情况,总结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或元素的变化情况.【解答】解:(1)物质A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即物质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答案为:单质;(2)反应前A、B分子的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单质的分子,即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两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3)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二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两个分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该反应的特点相符合,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故答案为:2H2+O22H2O;(4)对比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及个数,可发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也可反映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n【点评】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C=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IA0一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He4,003二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O16,009F19,0010Ne20,18三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Mg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012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稳定 ;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7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所反映出的信息解决问题即可;(2)依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其元素名称及种类,依据不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3)依据表中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分析即可;【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所反映出的信息可知12号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2)由表中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较稳定,F元素核内有9个质子,所以核外也有9个电子,故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3)由表中不同元素的信息可知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一定不同;故答案为:(1)Mg;9.012;(2)金属元素;稳定;7;(3)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应用到实际中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 25.水是生命之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运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n(1)①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CDF .A.带铁圈的铁架台B.酒精灯C.漏斗D.玻璃棒E.量筒F.烧杯②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2)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检验一份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具体方法: 取少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3)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用如图所示描述.分析上图可知,在氢气燃烧过程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氢分子、氧分子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C.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1)①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性质、过滤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分析;②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变化的特征分析;(2)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及反应的特点等分析回答;(3)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答】解:(1)①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物具有吸附性,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②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硬水和软水的差别在于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不同.所以区别的方法是:取少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3)由图中信息可知,A、氢分子、氧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分子﹣﹣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改变,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该选项说法正确;C、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D.答案:(1)①过滤;ACDF;②吸附;(2)取少量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3)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以及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26.根据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 负极 B 正极 ;\n(2)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3)C试管中为 氢 气,D试管中产生的是 氧 气;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电解实验要向水中加入一些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进行解答.【解答】解:水电解实验要向水中加入一些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由此可断定A为负极,B为正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1)负极;正极;(2)增强水的导电性;(3)氢;氧;2:1.【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 27.如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在如图中完成有关填空:(2)根据空气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2)根据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不同考虑本题.【解答】解:(1)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①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说明小白鼠能呼吸,氧气供给呼吸,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n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就是碳酸钙,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③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温度低,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答案为:(1)氮气或N221%(2)①氧气或O2,②二氧化碳或CO2,③水蒸气或H2O.【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了解了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28.如图所示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B ,能用于收集气体的是 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图示中这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各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的选择即可.【解答】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等,图中只有试管;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量筒;集气瓶能用于收集气体.故答案为:A;B;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化学实验中、课堂上了解各个实验仪器的作用. 三、实验与探究(,反应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 氧气被消耗,产生压强差 .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小于的结果析可能原因之一是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等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属于 化合 反应(分解或者化合).【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n【分析】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解答;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解答】解: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答案:氧气被消耗,产生压强差;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等;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点评】本考点是用白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3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铁架台 ;② 酒精灯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药品是 高锰酸钾 ,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当观察到C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收集到的气体含有空气,氧气含量不纯 .(3)实验操作①将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进试管口;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试管;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有排水法收集气体;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③⑤⑦⑥ .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 a (填“a”或“b”)管通入.【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物质的制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药品可以是高锰酸钾;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回答;(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解答】解:(1)图中①是铁架台,②酒精灯.故答案为:铁架台;酒精灯.(2)能够加热制取氧气的药品是高锰酸钾,其中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作用是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未见木条复燃,由于“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所以导致收集到的气体含有空气,氧气含量不纯;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收集到的气体含有空气,氧气含量不纯;\n(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实验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熄:熄灭酒精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若用D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进入.故答案为:②①④③⑤⑦⑥;a.【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要求同学们对常见气体制取的反应物、反应条与实验装置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1.指出如图装置中几处错误:错误① 缺少玻璃棒引流 ②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③ 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经过滤后滤液仍然不干净,请分析原因:① 滤纸破损 ② 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③ 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漏斗下端应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滤液高于滤纸边缘.(2)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故答案为:(1)①缺少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③滤液高于滤纸边缘(2)①滤纸破损;②滤液高于滤纸边缘;③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点评】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五、计算与分析(两题共6分)32.自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已知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比乙酸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试计算:①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6 ;②过氧乙酸中碳、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6:12:1.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解答】解: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碳、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3):(1×4)=6:12:1.故答案为:76;6:12:1.\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式及其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知识. 33.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和日本化学家野佐良治教授以及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以表彰他们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环氧化(R)丙烯醇(化学式为C3H6O2)是沙普利斯教授应用不对称合成技术合成的一种重要物质.该物质用于生产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计算:(1)C3H6O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8:3:16 ;(2)求3.7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 1.6g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物质的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1)元素的质量比可根据原子量和原子个数来计算.(2)3.7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可表示为:3.7g×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求出3.7g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解答】解:(1)C3H6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2═18:3:16;(2)氧元素的质量为:3.7××100%=1.6g故答案为:(1)18:3:16;(2)1.6g【点评】化学式的计算要利用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来进行相关计算,应熟悉原子量,并注意计算格式要规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