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锦屏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锦屏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冰融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铁生锈铁熔化D.鸡蛋变臭鸡蛋煮熟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下列实验操作存在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取用粉末状固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灭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28\nA.铜可制作导线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燃烧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B.C.D.28\n 9.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肯定大于8mLB.肯定小于8mLC.肯定等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 10.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433B.161C.272D.111 11.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2.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将氧气制成固体雪花状,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不能够再分的粒子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B.氧气具有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相同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28\n 17.如图所示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苏打水B.酱油C.牛奶D.充气包装中的氮气 18.要区别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物质区别的方法或试剂A氧气与氮气带火星的木条B石灰水与自来水通入二氧化碳C铁片与铜片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与氮气点燃的木条A.AB.BC.CD.D 19.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20.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28\n 2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此表回答有关问题.第1周期1H1.0082He4.003第2周期3Li6.9414Be9.0125B10.816C12.017N14.018O16.009F19.0010Ne20.18第3周期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第2周期中,铍(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名称).(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第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      ,m=      .(3)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23.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氨.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硝酸和一氧化氮.(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2)氨的制法(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24.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28\n(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实验可推论出它的性质有      、      (写出两条即可)(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 25.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2)写出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相应位置上)26.(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A      B      G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      (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3)实验开始前如图H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说明气密性良好. 27.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1)利用该装置,若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①要对装置A进行的改进是      ;②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若在改进后的装置A中,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      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28\n(4)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取甲烷所需的仪器和装置与实验室用      制取氧气的方法相同. 28.某学生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内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填字母).(3)该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伸入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4)写出A装置还能制取的两种气体的名称:      .(5)若实验室用此法代替KMnO4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      (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反应不需要加热,较安全;③产生的氧气量较多.(6)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填编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 2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探究内容实验方法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28\n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汽含量是否相同             30.氨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显红色.氨水中主要存在的物质成分是氨气和水,是哪一种成分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呢?【提出假设】一.可能是水使酚酞试液变红.二.      (补充假设二)三.可能是氨气溶于水后混合物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      .【结论】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片用酚酞浸泡过的干燥试纸(遇氨水能变红),再通入氨气,现象是酚酞试纸没有变色.【结论】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ml氨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预测看到的现象      .【结论】假设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  28\n2022-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锦屏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冰融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铁生锈铁熔化D.鸡蛋变臭鸡蛋煮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融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鸡蛋变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鸡蛋煮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运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B、运用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C、运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D、运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A正确.B、磷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点评】本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考查了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平时要注意细节和做好知识总结. 3.下列实验操作存在错误的是(  )28\nA.倾倒液体B.取用粉末状固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图中倾倒液体的错误:瓶塞没有倒放在桌上;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着试管口;B、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注意:“一横二放三直立”;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解答】解:A、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瓶塞应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故A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胶头滴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以及取用固体和液体的方法.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灭【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酒精着火可以采用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的方法灭火.28\n【解答】解: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酒精着火的灭火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可制作导线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用金刚石切割金属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不合题意;C、用石墨做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能留下痕迹,利用的是硬度,属于物理性质;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燃烧28\n【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氧化反应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些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的腐烂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C、酒和醋的酿造是一种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D、燃烧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则可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解答】解:A、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其作用认识不全面,故A错误.B、只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对其作用认识不全面,故B错误.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又可减慢反应速率,故C正确.D、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不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还应注意催化剂本身的特点,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选择性等特点. 8.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B.C.D.【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28\n【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除外),性质稳定.【解答】解:A、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He原子,质子数为10的原子为Ne原子,二者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都表现为稳定;B、质子数为9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稳定,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11的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不稳定,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迥然不同;C、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质子数为2的He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稳定,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D、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稳定,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稳定,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无相似处.故选:A.【点评】最外层电子数为8称为稳定结构(He除外),具有这种结构的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9.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肯定大于8mLB.肯定小于8mLC.肯定等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的正确方法及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判断,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解答】解: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0毫升,即开始液体的准确体积为1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毫升,则实际体积小于2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0毫升﹣2毫升(8毫升).故选:A.【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10.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433B.161C.272D.111【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来解答.【解答】解:由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质量数为272,又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则质子数为272﹣161=111,即核电荷数为111,故选D.28\n【点评】本题很简单,学生应明确原子结构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习题中相关的信息来计算解答. 11.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故选C.【点评】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12.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将氧气制成固体雪花状,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将氧气制成固体雪花状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不能够再分的粒子28\n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概念关系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C、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进行解答;D、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A说法正确;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C、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C说法错误;D、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 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B.氧气具有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相同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A、工业上制氧气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属物理变化.28\n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可燃但能助燃.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解答】解:A、工业上制氧气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属物理变化非化学方法.B、氧气有助燃性无可燃性.C、物质跟氧气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与甲烷的反应.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点评】此题涉及到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了氧气的氧化性,了解了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如图所示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苏打水B.酱油C.28\n牛奶D.充气包装中的氮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苏打水中含有苏打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酱油中含有色素、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牛奶中含有油脂、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充气包装中的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8.要区别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物质区别的方法或试剂A氧气与氮气带火星的木条B石灰水与自来水通入二氧化碳C铁片与铜片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与氮气点燃的木条A.AB.BC.C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氮气没有助燃性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铁片是银白色,铜片是紫红色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的是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自来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观察颜色,银白色的是铁片,紫红色的是铜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8\n 19.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重要内容,了解包括的各个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28\n【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此表回答有关问题.第1周期1H1.0082He4.003第2周期3Li6.9414Be9.0125B10.816C12.017N14.018O16.009F19.0010Ne20.18第3周期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第2周期中,铍(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012 .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钠、镁、铝 (填元素名称).(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第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 6 ,m= 16 .(3)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氧 ,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O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含义;(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含义知铍(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中带有“金”字旁分析解答;(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知该原子为16号元素,为S原子,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则x=6;m=16;28\n(3)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O2﹣;故答案为:(1)9.012;钠、镁、铝;(2)6;16;(3)氧;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难度不大. 23.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氨.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硝酸和一氧化氮.(1)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氨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的化学性质: 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2)氨的制法(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氮气+氢气氨气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1)颜色、气味、状态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1)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故填:常温下,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氨气的化学性质.故填: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2)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氮气+氢气氨气,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氮气+氢气氨气,化合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能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能够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要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4.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 .28\n(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该实验可推论出它的性质有 氮气难溶于水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写出两条即可)(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红磷的量要足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解答】解:(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2)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由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3)红磷在空气里燃烧消耗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氮气.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由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定高度不再上升.说明了氮气的溶解性是难溶于水.(4)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红磷要足量;②装置气密性好;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故答为:(1)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烧杯里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3)氮气,氮气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红磷的量要足.【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操作的现象、注意事项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以便灵活应用. 28\n25.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氧气 ,乙 氮气 ,丙 二氧化碳 ,丁 碳 .(2)写出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乙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乙是氮气,往乙、丙混合气体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为二氧化碳,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是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丁为碳,所以甲有助燃性,甲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乙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乙是氮气,往乙、丙混合气体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为二氧化碳,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是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丁为碳,所以甲有助燃性,甲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甲是氧气,乙是氮气,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碳;(2)甲与丁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碳;(2)碳+氧气二氧化碳.【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相应位置上)26.(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试管 G 酒精灯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编号为 ABCF或ABDE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 催化剂 (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28\n(3)实验开始前如图H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说明气密性良好.【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标准分析解答,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3)根据气体压强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识别仪器,分别为:A、铁架台;B、试管;G、酒精灯.(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和固体不加热制气体;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应选用的仪器编号为ABCF或ABDE,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催化剂;(3)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答案:(1)A、铁架台;B、试管;G、酒精灯;(2)ABCF或ABDE;催化剂;(3)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7.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1)利用该装置,若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①要对装置A进行的改进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若在改进后的装置A中,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 均匀 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 .(5)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取甲烷所需的仪器和装置与实验室用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制取氧气的方法相同.28\n【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若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O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根据实验用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5)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原理和甲烷的性质选择所需装置.【解答】解:(1)①若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O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根据实验用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操作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混有空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甲烷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方法相同.答案:(1)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均匀;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已满;28\n(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验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28.某学生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内放入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B (填字母).(3)该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伸入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4)写出A装置还能制取的两种气体的名称: 二氧化碳、氢气 .(5)若实验室用此法代替KMnO4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 ② (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反应不需要加热,较安全;③产生的氧气量较多.(6)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① (填编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分液漏斗中应该加入液体药品,锥形瓶中应该加入固体药品;(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3)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收集不到气体;(4)A装置适于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5)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6)反应物接触越充分、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1)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内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故填: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B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故填:2H2O22H2O+O2↑;B.(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伸入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28\n故填:装置漏气.(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都可以利用A装置制取.故填:二氧化碳、氢气.(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代替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优点是反应不需要加热,较安全.故填:②.(6)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从而保证安全,而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加热锥形瓶会更危险.故填:①.【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装置优缺点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另取两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探究内容实验方法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向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中  插入呼出气体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水蒸汽含量是否相同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的探究实验,需要两瓶呼出气体和两瓶空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另取两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即收集了两瓶空气.(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低.28\n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中,插入呼出气体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说明吸入的空气的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高.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吸入的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低.故答案为:(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另取两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2)探究内容实验方法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向一瓶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中插入呼出气体中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水蒸汽含量是否相同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氨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显红色.氨水中主要存在的物质成分是氨气和水,是哪一种成分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呢?【提出假设】一.可能是水使酚酞试液变红.二. 可能是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 (补充假设二)三.可能是氨气溶于水后混合物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 酚酞试液不变红 .【结论】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片用酚酞浸泡过的干燥试纸(遇氨水能变红),再通入氨气,现象是酚酞试纸没有变色.【结论】 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ml氨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预测看到的现象 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假设三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比较法;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科学探究.【分析】【提出假设】根据物质的类型进行假设;【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解答】解:【提出假设】氨水中主要存在的物质成分是氨气和水,可能是水使酚酞试液变红,也可能可能是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还可能是氨气溶于水后混合物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探究】(1)根据结论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知现象:酚酞试液不变红;(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片用酚酞浸泡过的干燥试纸(遇氨水能变红),再通入氨气,现象是酚酞试纸没有变色,说明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水和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应该为氨气溶于水后混合物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提出假设】可能是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28\n【实验探究】(1)酚酞试液不变红;(2)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酚酞试液变红;成立.【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考查碱遇酚酞变红的原因,学生应注重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将现象和粒子结合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应注重探究的学习过程. 2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