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协作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北京课改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协作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北京课改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协作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成语总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揭示深刻的道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金属铜丝用于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氧气用于炼钢炼铁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B.加碘食盐C.白醋D.干冰(固态CO2) 5.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O2C.KClD.NaOH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7.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燃煤发电B.燃放烟花爆竹30\nC.焚烧垃圾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9.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10.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沉淀B.蒸馏C.过滤D.静置沉淀 11.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澄清石灰水D.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2.下图A、B、C、D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氧气制备B.30\n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验证氧气性质 1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14.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C.H2OD.2H2 15.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B.9C.10D.19 16.下列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OB.O2﹣C.O2D.2O 17.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氮气D.铁 18.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2B.核外电子数为24C.元素符号为Mg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nA.二氧化钛由三种元素组成B.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C.萘胺中共有20个原子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的纯净物 20.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A.AB.BC.CD.D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生活现象解释〗21.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2)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3)在包装食品时通常填充氮气做保护气,以此延长保质期.你认氮气应具有的性质是      . 22.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A.蒸馏水B.河水C.自来水D.雨水(2)北京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某同学自制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过滤水中的杂质.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2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自来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30\n(1)向水中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的是      .(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填序号);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F.消毒. 2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图为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装置示意图.(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2)请从能源角度指出这种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方法的优点      . 25.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      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      (填字母序号).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4)工业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6.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表.物质甲乙丙﹣﹣氮原子30\n﹣﹣氢原子微观示意图(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3)一个丙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7.2022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图二为核电站爆炸事故模拟图.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1200℃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      ;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2)图一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C.钚元素的中子数94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3)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氢气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5)我国核电站多数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质,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 28.“低碳”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30\n(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水在光照与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与态度,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号).A.监测空气质量B.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C.垃圾分类回收D.汽车使用尾气净化装置,降低有害气体排放. 29.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步骤②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2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4)硝酸铵(NH4NO3)由      元素组成. 30.系统整理化学知识,能够快速记忆知识要点,掌握物质的相关性质.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30\n(1)常温下,甲、乙为液体,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甲在黑色固体A的作用下,能生成乙.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黑色固体A起的作用是      .(2)常温下,甲为黑色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乙和丙,且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写出固体甲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图2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C或      .用D收集氧气需要进行验满,验满方法是      .(3)若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其主要操作是      、烘干、回收. 3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装置内容【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二氧化锰的A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Ⅰ.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澄清石灰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澄清石灰水(足量,完全吸收CO2),充分反应.Ⅱ.打开K2和K3(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实验1中,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3)实验2中,打开K2和K3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30\n 33.甲同学对寒痛乐熨剂(简称“寒痛乐”)的发热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带了几包寒痛乐,来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查阅资料】[用法用量]外用,一日1次.将外袋剪开,取出药袋,晃动数次,使药物充分松散,接触空气,手摸有热感时,置于固定袋内,覆盖于痛患处,每袋可发热不少于15小时.[原料层]铁、蛭石、活性炭、水等.[作用原理]铁跟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实验一】回忆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二】验证寒痛乐成分中所含铁的化学性质.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寒痛乐打开,将药物倒入一烧杯中,观察药物为黑色固体粉末②用一条形磁铁与烧杯中的黑色粉末充分接触,取适量吸附在磁铁上的黑色粉末放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是      .【实验三】用寒痛乐熨剂药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连接好装置如上图所示,然后用手捂住集气瓶外壁.量筒导管口有气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加入足量药品,迅速将胶塞盖严,并充分振荡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反思】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此方法与利用燃烧红磷方法相比,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30\n  2022-2022学年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协作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1.成语总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揭示深刻的道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花香四溢是由于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而闻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金属铜丝用于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氧气用于炼钢炼铁【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30\n【解答】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属铜丝用于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炼铁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和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铜、氧气和天然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B.加碘食盐C.白醋D.干冰(固态CO2)【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酸奶中含有水和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白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5.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O2C.KClD.NaOH【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30\n【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误;B、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氯化钾由钾、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水通电分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燃煤发电B.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垃圾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C、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D、太阳能是清洁的能源,使用太阳能燃烧器,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0\n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在远处闻到梅花香味,可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闻到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B、根据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分析判断;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分析;D、根据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分析判断.【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B、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故选A.【点评】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有关水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加强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30\n 10.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沉淀B.蒸馏C.过滤D.静置沉淀【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A、根据吸附会除去异味和杂质进行分析,B、根据蒸馏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C、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D、根据静置沉淀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故A错误,B、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的一种操作,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杂质,故B正确,C、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故C错误,D、静置沉淀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11.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澄清石灰水D.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三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要求和空气,故选项错误;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2.下图A、B、C、D分别是实验室里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30\n氧气制备B.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验证氧气性质【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外焰加热,图中装置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瓶内空气;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D、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各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1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0\n14.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C.H2O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5.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B.9C.10D.19【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为9.A、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为9,故选项错误.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为9,故选项正确.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为9,故选项错误.D、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为9,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6.下列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OB.O2﹣C.O2D.2O【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氮气D.铁【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30\n【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2B.核外电子数为24C.元素符号为Mg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由三种元素组成B.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C.萘胺中共有20个原子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的纯净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30\n【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题意,这种试纸是由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萘胺”(C10H9N)染料制成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钛(TiO2)是由钛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1个萘胺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则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故正确;C.萘胺是由萘胺分子构成的,1个萘胺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共20个原子,故错误;D.根据题意,这种试纸是由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萘胺”(C10H9N)染料制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A.AB.BC.CD.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模型思想;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但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改变,可以据此解答;C、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D、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压减少解答.【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是呈一条水平直线,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但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为一定值,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开始上升,消耗氧气,气压减少,直到反应停止,故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B.30\n【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生活现象解释〗21.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氧气 .(2)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3)在包装食品时通常填充氮气做保护气,以此延长保质期.你认氮气应具有的性质是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2)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一层水珠,原因是冰水温度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在包装食品时填充氮气做保护气.故答案为:(1)氧气;(2)水蒸气;(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填序号)A.蒸馏水B.河水C.自来水D.雨水(2)北京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肥皂水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加入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某同学自制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吸附作用 、过滤水中的杂质.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蒸馏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2)根据硬水检验和软化的方法来分析;(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1)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河水和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A;30\n(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3)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蒸馏.故填:吸附作用;蒸馏.【点评】本题考查了硬水的软化、保护水资源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自来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1)向水中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消毒杀菌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的是 +4 .(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ABEF (填序号);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F.消毒.【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生产实践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分析】(1)ClO2,其作用是消毒杀菌解答;根据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求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净水的步骤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作用是消毒杀菌;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故x=+4.(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故填:ABEF;答案:(1)消毒杀菌;+4;(2)ABEF.【点评】本题考查了净化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2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图为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装置示意图.(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30\n(2)请从能源角度指出这种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方法的优点 利用太阳能加热,不需要消耗其它能源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空气与水.【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水分子不变;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清洁能源.【解答】解:(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而分子间隔变大.故填:物理;AB.(2)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加热,不需要消耗其它能源.故填:利用太阳能加热,不需要消耗其它能源.【点评】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5.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 金属 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3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 B (填字母序号).A.单质B.氧化物C.碱D.盐(4)工业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进行分析.(2)根据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3)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4)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解:(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由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是13,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30\n(3)Al2O3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金属;(2)13;(3)B;(4)分解.【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掌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物质分类、反应类型的知识等即可顺利解答,平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26.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表.物质甲乙丙﹣﹣氮原子﹣﹣氢原子微观示意图(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分子 构成的.(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丙 .(3)一个丙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粒子的种类;(2)依据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构成的纯净物;(3)根据丙分子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1)甲物质的粒子是由2个H原子构成的氢分子,乙物质的粒子是由两个N原子构成的氮分子,丙物质的粒子是由一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氨分子,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甲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H原子构成、乙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N原子构成,均为单质的分子;而丙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3个H原子,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该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因此,物质丙为化合物;(3)由图示可知每个丙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答案为:(1)分子;(2)丙;(3)4.【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7.2022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图二为核电站爆炸事故模拟图.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1200℃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30\n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 产生新物质 ;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核变化中原子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 .(2)图一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A.钚是金属元素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C.钚元素的中子数94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3)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r+2H2O(气)ZrO2+2H2 .(4)写出氢气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5)我国核电站多数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质,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产生新物质;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核变化中原子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故填:产生新物质;核变化中原子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变化.(2)A.钚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钚元素的中子数为:244﹣94=1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B.(3)锆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r+2H2O(气)ZrO2+2H2.故填:Zr+2H2O(气)ZrO2+2H2.(4)写出氢气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30\n故填:2H2+O22H2O.(5)我国核电站多数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质,这样做的优点是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填: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要注意条件、气体、沉淀等. 28.“低碳”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过多化石燃料的燃烧 .(2)水在光照与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与态度,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B (填序号).A.监测空气质量B.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C.垃圾分类回收D.汽车使用尾气净化装置,降低有害气体排放.【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主要原因是含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能相互转化.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式,根据低碳理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节能、节电、节气三方面考虑.【解答】解:(1)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近年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2)水在光照与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A、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对;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故错;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对;30\n(4)低碳理念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从节能、节电和节气三方面考虑,A、测定空气质量才能有效的控制大气的质量,与低碳理念无直接关系;B、可减少汽油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复合低碳理念;C、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与低碳生活无直接关系;D、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的污染,与低碳理念无直接关系;故答案为:(1)过多化石燃料的燃烧;(2)2H2O2H2↑+O2↑;(3)AC;(4)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9.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步骤②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 .(3)图2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AC (填字母).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4)硝酸铵(NH4NO3)由 3 元素组成.【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流程结合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气体的方法分析变化;(2)根据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进行分析;(3)根据标签分析硝酸铵的性质;(4)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分析元素组成.【解答】解:(1)从空气中分离出原有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二者的沸点不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3)由标签中的“防潮防晒”可知,NH4NO3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不能说明硝酸铵具有挥发性,因此选择AC;(4)通过硝酸铵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硝酸铵(NH4NO3)由3元素组成.故答案为:(1)物理;(2)N2+3H22NH3;(3)AC;30\n(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成硝酸铵的工艺流程及方程式的书写及利用标签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学会根据题目给予的信息来分析题目并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系统整理化学知识,能够快速记忆知识要点,掌握物质的相关性质.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1)常温下,甲、乙为液体,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甲在黑色固体A的作用下,能生成乙.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黑色固体A起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2)常温下,甲为黑色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乙和丙,且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写出固体甲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图2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1)根据甲、乙是液体,二者组成元素相同,且甲在黑色固体A的作用下,能生成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丙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2)常温下,甲为黑色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乙和丙,且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因此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则乙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甲、乙是液体,二者组成元素相同,且甲在黑色固体A的作用下,能生成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丙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故填:2H2O22H2O+O2↑;催化作用;(2)常温下,甲为黑色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乙和丙,且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因此丙是二氧化碳,甲是碳,则乙是一氧化碳,碳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补全微观粒子即可;30\n故填:C+O2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C或 E .用D收集氧气需要进行验满,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3)若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若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其主要操作是 过滤 、烘干、回收.【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分析验满方法;(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分析分离方法.【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a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2)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的B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B;E;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3)若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不加热型”,因此选择A装置;因为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A;过滤.30\n【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掌握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确定,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装置内容【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Ⅰ.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二氧化锰的A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Ⅱ.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Ⅰ.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澄清石灰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澄清石灰水(足量,完全吸收CO2),充分反应.Ⅱ.打开K2和K3(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看到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实验1中,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打开k2,k3,关闭k1 .(3)实验2中,打开K2和K3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50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通过改变装置内的压强的方法来分析;(3)根据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A中气体体积膨胀,看到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打开k2,k3,关闭k1,导致装置A中气体压强增大,稀硫酸被气体压入装置B中;(3)实验2中,打开K2和K3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而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气体减少的气体为:350mL﹣160mL﹣15mL=175mL.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100%=50%;故答案为:(1)看到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打开k2,k3,关闭k1.(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50.30\n【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误差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分析,难度适中. 33.甲同学对寒痛乐熨剂(简称“寒痛乐”)的发热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带了几包寒痛乐,来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查阅资料】[用法用量]外用,一日1次.将外袋剪开,取出药袋,晃动数次,使药物充分松散,接触空气,手摸有热感时,置于固定袋内,覆盖于痛患处,每袋可发热不少于15小时.[原料层]铁、蛭石、活性炭、水等.[作用原理]铁跟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实验一】回忆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气压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二】验证寒痛乐成分中所含铁的化学性质.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寒痛乐打开,将药物倒入一烧杯中,观察药物为黑色固体粉末②用一条形磁铁与烧杯中的黑色粉末充分接触,取适量吸附在磁铁上的黑色粉末放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是 防止瓶底炸裂 .【实验三】用寒痛乐熨剂药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30\n①连接好装置如上图所示,然后用手捂住集气瓶外壁.量筒导管口有气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加入足量药品,迅速将胶塞盖严,并充分振荡 放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一段时间后,量筒中的水沿导管逐渐被吸入到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反思】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此方法与利用燃烧红磷方法相比,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装置始终密封,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分析比较法;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实验一】(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实验一】根据铁在氧气的燃烧现象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实验二】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药品要足量且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a进行解答.【实验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要密封.【解答】解:【实验一】(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水倒吸,故填:气压;【实验一】铁在氧气的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实验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药品要足量且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a;【实验反思】使用铁的缓慢氧化消耗氧气,使氧气消耗的更为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装置始终密封,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故答案为:【实验一】(1)4P+5O22P2O5;(2)气压;【实验一】②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防止瓶底炸裂;【实验二】②放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量筒中的水沿导管逐渐被吸入到集气瓶中;【实验反思】装置始终密封,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点评】该题为综合实验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氧气的性质,装置气密性的检验等,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点.语言表述要简练准确. 3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