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故选项正确;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22•福建)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解答:解:A、氧气约占21%,故选项错误;B、氮气约占7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2022•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2\n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1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氧元素B.氮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进行分析.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A.点评:记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 5.(1分)(2022•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B.镁条C.红磷D.铁丝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实验推断题.分析:可以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大量的热,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镁条在氧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C、红磷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白烟,释放大量的热.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具体物质的情况.熟悉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尤其是关键的现象字眼. 6.(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糖水C.米粥D.豆浆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B、糖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米粥属于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C错;D、豆浆属于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故选B.点评:22\n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MnO2B.NaClC.NaOHD.H2SO4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MnO2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NaCl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NaOH中有三种元素,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H2SO4中有三种元素,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1分)(2022•廊坊一模)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考点:电解水实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A、水的电解会生成氢气与氧气,其特征是“多变一”.B、电解水时会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的体积大.C、电解水时会生成氢气与氧气,其体积比是2:1.D、该实验证明了水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水的电解会生成氢气与氧气,其特征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故错误.B、电解水时会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的体积大,所以1中是氢气,故正确.C、电解水时会生成氢气与氧气,其体积比是2:1,不是1:2,故错误.22\nD、该实验证明了水的元素组成,水中不可能含有氢气与氧气两种气体,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详细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电解水实验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一比二,这里的比是体积比. 9.(1分)(2022•化州市一模)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 A.N2B.O2C.COD.CO2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氮气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供给呼吸,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与中毒原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1分)(2022•潍坊)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B、根据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进行解答;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A正确;B、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B错误;C、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失,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1.(1分)(2022•龙湖区一模)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22\n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1分)(2022•大兴区一模)下列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HB.H+C.H2D.2H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回答本题,还需要结合各微粒表示的意义来考虑.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A、表示氢元素和氢原子,故A错误;B、表示氢离子,故B错误;C、表示氢分子,故C正确;D、表示两个氢原子,不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13.(1分)(2022•赤峰)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MnO2C.CO2D.H2O2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则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O2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B、Mn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C、C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D、H2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1分)(2022•内江)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B.+2C.+3D.+422\n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5.(1分)(2022•北京)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结合微观粒子的特征判断: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解答:解: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故选:A.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影响分子间隔的因素. 16.(1分)(2022•静海县二模)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B.原子质量C.物质种类D.元素种类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就可以正确求解.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几个不变,其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7.(1分)(2022•崇左)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22\n A.熄灭酒精灯B.称取氯化钠C.读取液体体积D.溶解氯化钠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B、称量物质时,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且应“左物右码”;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溶解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解答: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B、物质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会污染托盘,并且,物质和砝码的物质放反,故B错误;C、读取液体体积,图中视线位置正确,故C正确;D、溶解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掌握酒精灯、量筒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性质A不锈钢炊具抗腐蚀性B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C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可燃性D氧气炼钢可燃性 A.AB.BC.CD.D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氧气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据此解答.解答:解:A、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可以用于制成炊具,故A正确;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于清洗油污,故B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气体燃料,故C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2\n19.(1分)(2022•大兴区二模)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26B.88C.50D.38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1分)(2022•苏州一模)煤气中加人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9O24CO2+2SO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4H12S2B.C2H6SC.C2H6O2D.C2H6S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之和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之和,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解答:解:反应后生成物4CO2、2SO2、6H2O中,共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反应物中除2X外有18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X中应含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因此一个X分子的组成为2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6个氢原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21.(1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钚是金属元素B.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D.钚元素的中子数为1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2\n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钚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4,表示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B选项的分析,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4,由C选项的分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为244﹣94=15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2.(1分)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B.“干水”与“干冰”成分相同 C.“干水”是纯净物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硅的特点分析;B、根据干水和干冰的组成考虑;C、根据干水的组成考虑;D、根据干水的用途考虑.解答:解:A、硅不是金属,故A错;B、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故B错;C、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所以“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干水的组成,与干冰的不同,还需要知道氧化物的特点. 23.(1分)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碳酸钙粉末:加水B.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D.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22\n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进行分析;B、根据羊毛线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C、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D、根据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加水溶解,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线,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4.(1分)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后质量/g1.6X0.92.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3 C.丙、丁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中变化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反应的质量为:10g﹣1.6g=8.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4g﹣0.9g﹣2.2g=5.3g.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X=10+5.3=15.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丙、丁不一定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变化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g:5.3g=84:5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5.(1分)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BCD22\n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向盛有一定量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A.AB.BC.CD.D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程把握反应时的物质量的关系,对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铁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会迅速放出氧气,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等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变,故正确.B、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该特点与图象不符,故错误.C、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要去足量,所以红磷质量不断减少,等氧气耗完就不变,故正确;D、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会迅速放出氧气,等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图象不能正确的反应该特点,故错误;故选AC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5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1)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①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水和 维生素 .②下列图1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C (填字母序号).(2)下列图2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22\n(3)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①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②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A.充分利用太阳能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逐步加大清洁能源的比例D.为方便出行,大量使用私家车.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①根据水果和蔬菜所含的营养元素进行解答;②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可以据此解答该题.(2)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类,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从概念的实质进行分析.(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解答:解:(1)①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②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物质,牛肉富含蛋白质.(2)A、陶瓷碗属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B、不锈钢锅为金属合金制品,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C、塑料餐具为塑料制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D、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②A.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这就会加重空气污染,故错误;C.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D.为方便出行,大量使用私家车,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故答案为:(1)①维生素②C(2)C和D(3)①CH4+2O22H2O+CO2②AC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科技息息相关,与生产、生产、科技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8分)水是重要的资源.22\n(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吸附 .(2)海水晒盐得粗盐,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如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②20℃,向50g水中加入25gNaCl,得到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 升温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光亮的铁丝固定在U型管左端的塞子上(如图2),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铁丝表面变为红棕色,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水、氧气接触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分析解答;(3)①根据溶解度交点的含义解答;②根据20℃时,NaCl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铁生锈了,消耗了氧气,导致了U型管内气压降低,大气压作用与U型管的右端,使U型管左端的液面上升.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2)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3)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②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所以20℃时,将20gNaCl固体投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是NaCl的饱和溶液,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升温;(4)有氧气和水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使铁丝表面变为红棕色,由于反应掉了氧气,导致了U型管左端气压降低,大气压作用与U型管的右端,使U型管左端的液面上升.答案:(1)吸附(2)过滤(3)①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②饱和  升温 (4)铁丝表面变为红棕色,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铁与水、氧气接触点评: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粗盐提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金属锈蚀的条件,设计面广,难度中等.22\n 28.(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 2N ,2个钠离子 2Na+ .(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①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②丁酸乙酯为有机物③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④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⑤丁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3)下列图1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AB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7:1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原子的个数;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2)根据物质的好像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氨气但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4)根据反应过程可以判断反应类型、计算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解答:解:(1)2个氮原子可以表示为2N;2个钠离子可以表示为2Na+.故填:2N;2Na+.(2)①丁酸乙酯是由很多个个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②丁酸乙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③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22\n,该选项说法正确;④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丁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②③.(3)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B是氨气,氨气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AB,A是3个氧分子,B是3个氨气分子.故填:B;AB.(4)①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4NH3+3O22N2+6H2O,689656108即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68:56=17:14.故填:17: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9.(5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1)人体缺少 铁 元素会导致贫血.(2)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A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5)金属矿物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请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防止金属的腐蚀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资源的保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进行分析;(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分析;(3)根据炼铁的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5)根据保护金属的方法进行分析;22\n解答:解:(1)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答案为:铁;(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作炊具,故答案为:A;(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炼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留下红色的印迹.其原理是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从而置换出铜,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5)保护金属的方法很多,如防止金属的腐蚀,延长使用年限;进行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地开采矿物等;故答案为:防止金属的腐蚀.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金属的活动性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保护金属的措施和方法,要牢固掌握. 30.(5分)以下物质是由H、O、C、Ca、Cl、M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1)某气体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则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实验后D溶液变浑浊,则D溶液中的溶质是 Ca(OH)2 ,试管②中的现象是 试管①中液体流入试管②中,试管②中固体粉末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迅速产生氧气,锥形瓶中压强变大,致使试管①中压强增大,将①中的溶液压入试管②中,与C粉末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实验推断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气体产生,则压强增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解答.解答: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填:2H2+O22H2O;(222\n)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气体产生,则压强增大,会将B中液体压入C中,与粉末接触,产生的气体能使D中的液体变浑浊,说明D中盛有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2H2O22H2O+O2↑;Ca(OH)2;试管①中液体流入试管②中,试管②中固体粉末减少并有气泡产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迅速产生氧气,锥形瓶中压强变大,致使试管①中压强增大,将①中的溶液压入试管②中,与C粉末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与压强知识的结合,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6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D的名称是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燃着的木条熄灭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1)仪器D的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故填: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故填:2KMnO4K2MnO4+MnO2+O2↑;B.22\n(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故填:D;燃着的木条熄灭;H2O+CO2═H2CO3.点评: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要注意了解. 32.(6分)(2022•德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 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木条复燃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KNO32KNO2+O2↑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更多的硝酸钾晶体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证明生成了氧气,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促进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22\n解答:解:猜想与假设:二氧化氮不是单质,而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气.故答案为:二氧化氮不是单质,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进行实验:要证明生成氧气,可以取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生成的是氧气;故答案为: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木条复燃;2KNO32KNO2+O2↑;解释与结论:促进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故答案为: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反思与评价: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可以使更多的硝酸钾晶体附着在白纸表面.故答案为: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更多的硝酸钾晶体.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以及溶解度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3.(7分)(1)小方用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实验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②MgO+2HCl═MgCl2+H2O③MgCl2+2NaOH═Mg(OH)2↓+2NaCl【实验探究】①图2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黑色固体是 碳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CO2+Ca(OH)2=CaCO3↓+H2O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氧化镁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22\n【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因镁这类金属引起的火灾不应用二氧化碳灭火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图1所示装置二氧化碳的灭火的实验中,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实验探究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生成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因此黑色固体是碳,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烟的成分是氧化镁,不是氢氧化镁,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反应前没有氢元素;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因镁这类金属引起的火灾不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等.解答:解:(1)图1所示装置二氧化碳的灭火的实验中,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2)在实验探究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生成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因此黑色固体是碳,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烟的成分是氧化镁,不是氢氧化镁,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反应前没有氢元素;故答案为:I、碳;C+O2CO2;CO2+Ca(OH)2=CaCO3↓+H2O;II、氧化镁;(3)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烟的成分是氧化镁,不是氢氧化镁,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反应前没有氢元素;为了回收II22\n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因镁这类金属引起的火灾不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等;故答案为: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反思提高】故答案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因镁这类金属引起的火灾不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34.(3分)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可将CO2转化为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若有22gCO2参加反应,计算生成O2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Na2O2+2CO2=2Na2CO3+O2883222gx88:32=22g:xX=8g答:生成O2的质量是8g.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格式要规范. 35.(3分)(2022•天津)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反应后的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以及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解答:解:(1)设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分别为x、y、z,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11144xyz2.2gx=5g22\ny=3.65gz=5.55g(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36.5g(3)反应后溶液中的氯化钙包括反应生成的和混合物中本来就有的,其质量=5.55g+6g﹣5g=6.55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16.3%答案:(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2)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6.3%.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