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2.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 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7.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nB.都是可再生能源C.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8.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利用煤燃烧发电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利用水力发电 9.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10.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解答题(共9小题,每空1分,满分40分)11.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1)CO2与CO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      不同;(3)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工业上可以用于      ;(4)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颜色的物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1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图③单质的一种用途是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 13.如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1)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      (写符号);(2)物质c(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碳的两种氧化物可以互相转化.写出一个CO2转化为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 14.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15.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热源仪器.(1)在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时,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      而使火焰熄灭;(2)酒精灯中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你应立即用      盖灭;(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16.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17.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n 18.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仪器②的名称: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      (填“b”或“c”)相连;(5)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6)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1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石蕊遇酸变红)(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2)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给实验Ⅳ反应后的纸花加热,则可以看到      ,说明碳酸      .  \n2022-2022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焚烧落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解答】解: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故A正确;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是减少能量耗用,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号“低碳生活”,故C正确;D、焚烧落叶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号“低碳生活”,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 2.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错误.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正确;C、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正确;D、是爆炸物品的标志,正确.\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差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B、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不可用于人工降雨,错误;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正确;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性来考虑;B、根据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来考虑;C、根据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的实际情况来考虑;D、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硫酸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n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依据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分析判断;B、依据一氧化碳能燃烧分析解决;C、依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判断;D、依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很大,而石墨质软,故错误;B、由于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一氧化碳不能用来灭火,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故错误;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故正确;D、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从碳单质的性质考查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本部分的重点. 6.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可以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A、在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B、二者都是气体,利用倾倒不能将二者分离,不符合题意;C、将气体通过石灰水,CO2与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吸收,可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气体;且该方案简便易操作;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没有除去CO2却把CO完全除去,不符合题意;故选项为:C.【点评】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保证原物质不受影响,可以把杂质转化为原物质,也可以把杂质通过过滤,蒸馏,相态的变化等方法与原物质分离,同时不会污染原物质,而且处理完之后还不能混入新的杂质. 7.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nB.都是可再生能源C.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都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解答】解:A、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正确;B、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C、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正确;D、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都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化石燃料的认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燃烧产物、是否能够再生等方面的问题. 8.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利用煤燃烧发电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利用水力发电【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是放热的,有些化学反应是吸热的;不通过化学变化也可以获得能量.【解答】解:A、炸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B、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C、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D、利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分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何再分析是否是通过化学变化能够获得的能量. 9.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热反应.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n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分析判断;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D、依据嘴吹蜡烛时带走蜡烛火焰的热量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用嘴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周围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二、解答题(共9小题,每空1分,满分40分)11.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1)CO2与CO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分子的构成 不同;(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3)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工业上可以用于 冶炼金属 ;(4)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颜色的物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吸附 性.【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碳具有还原性,结合其用途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CO2与CO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2)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工业上可以用于冶炼金属.\n(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颜色的物质.故答案为:(1)分子的构成;(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3)冶炼金属;(4)吸附.【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金刚石 ,图③单质的一种用途是 制电极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C60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回答,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分析回答;(2)根据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分析回答,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由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②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图③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图④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60;故答案为:(1)4;不活泼;(2)金刚石;制电极;C60.【点评】本题考查了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碳的单质,应了解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 13.如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1)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 Ca2+ (写符号);(2)物质c(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6:1:8 ;(3)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H2O═H2CO3 (4)碳的两种氧化物可以互相转化.写出一个CO2转化为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C2CO .\n【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2)C6H12O6,根据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4)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Ca2+);(2)物质c(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Ar(C)×6:Ar(H)×12:Ar(O)×6=(12×6):(1×12):(16×6)=6:1:8;(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2CO.故答案为:(1)Ca2+;(2)6:1:8;(3)CO2+H2O═H2CO3;(4)CO2+C2CO.【点评】碳及碳的化合物是物质世界最大的一个家庭,也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熟悉其相互转化关系. 14.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5O22P2O5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CuO (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n【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具有导热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解答】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故填: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热源仪器.(1)在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时,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而使火焰熄灭;(2)酒精灯中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你应立即用 湿抹布 盖灭;(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能源;解题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灯帽隔绝了空气,使火焰因缺氧熄灭;(2)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要求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一共有三个:(Ⅰ)可燃物;(Ⅱ)氧气(或空气);(Ⅲ)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时,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实验中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答案为:(1)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湿抹布;(3)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16.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可燃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n【分析】(1)蚊帐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着火点低,易燃;(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尽量减少财产损失,杜绝人员伤亡现象.【解答】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具备了燃烧的条件之一;(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故答案为:(1)可燃物;(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3)A.【点评】此题虽然考查燃烧的条件、促使燃烧的方法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 17.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属于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1)根据反应①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②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③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反应①是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2)反应②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CaCO3CaO+CO2↑,分解反应;(2)CaO+H2O═Ca(OH)2,放热;(3)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钙、氧化钙与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n18.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仪器②的名称: 锥形瓶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 b (填“b”或“c”)相连;(5)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 ;(6)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3)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5)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6)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1)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②锥形瓶;(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是大理石或石灰石.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用装置乙收集CO2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导管口a应与b相连.故填:b.(5)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时塑料瓶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故填: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6)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1)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n(2)大理石或石灰石;(3)CaCO3+2HCl=CaCl2+H2O+CO2↑;(4)b;(5)石蕊试液变红色,塑料瓶瘪了;(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石蕊遇酸变红)(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纸花不变色 ;Ⅲ、纸花不变色;Ⅳ 纸花变为红色 ;(2)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3)若给实验Ⅳ反应后的纸花加热,则可以看到 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 ,说明碳酸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消失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解答】解:(1)水显中性,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所以本题答案为:纸花不变色,纸花变为红色;(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本题答案为:CO2+H2O═H2CO3;(3)若给实验Ⅳ反应后的纸花加热,则可以看到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消失.答案:(1)纸花不变色;纸花变为红色;(2)CO2+H2O═H2CO3;(3)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消失.【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结合题干叙述的内容进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