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2周周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2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1.2022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引领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B.粮食、能源、环境三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C.化学使人类告别只依赖天然材料、天然药物、天然肥料的时代D.化学用品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应抑制化学发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实验室里的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灭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药品流出,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B.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立即清洗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D.量筒不可作反应容器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21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C.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D.熄灭蜡烛,产生白雾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作用B.锅炉爆炸C.“84”消毒液消毒D.食物在体内消化9.世界多姿多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或典故描述的是物理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粒子B.同种原子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C.不同种类的原子不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D.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11.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12.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硫粉的质量减少了13.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1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放铁钉先将试管横放21B.用托盘天平称取10.05g食盐C.酒精灯内酒精用完才加酒精D.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水15.某学生要准确量取8.5克水,应用()A.50mL量筒B.10mL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mL量筒、滴管16.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17.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8.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它们结构不同B.组成氧气和臭氧元素种类相同C.它们是同一种物质D.该变化是化学变化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2.1g药品时,发现指针左偏,他应该()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螺母212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1mL,则倒出液体体积为()A.8mLB.小于8mLC.大于8mLD.无法判断二、细心填一填(本题5小题,共38分)2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化学就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__________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__________,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就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能;给铅蓄电池充电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22.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保持水平.量筒使用时,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纸片上称,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__________中称量.23.物质由微粒构成.水是由许多__________构成的,氢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科学探究从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4.写出下列元素的化学符号氮__________铜__________铁__________镁__________铝__________锰__________硫__________银__________钾__________汞__________.25.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氢原子__________氧原子__________水分子:__________氧分子:__________氢分子:__________.2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三、我会分析.(共9分)27.如图是某同学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图中错误之处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2128.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3)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_.29.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1)__________;(2)__________.四、我会探究(共13分)3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A.躲在桌子底等待救援人员B.成站立姿势跑出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3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32.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21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实验反思: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__________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__________.33.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出具体两例.2022-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2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1.2022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引领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B.粮食、能源、环境三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C.化学使人类告别只依赖天然材料、天然药物、天然肥料的时代D.化学用品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应抑制化学发展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运用化学的用途和化学的研究对象解答本题.解答:解:A、化学是基础自然科学,引领相关科技的进步说法正确,故A说法正确.21化学来源与自然又服务于社会为人类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故BC说法正确.化学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和进步,虽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但化学的发展利大于弊,应合理控制不能抑制其发展,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化学与生活、社会相关知识的考查,平时多积累多关注这类问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但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固体变成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因此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海水晒盐过程中有沉淀析出,但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实验室里的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解答:解: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B.蒸发皿能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故B错误;C.试管能直接加热,故C正确;D、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有的可以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要仔细分清它们各自的注意事项.21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节约原则,即取最小量的原则回答.解答:解:为了节约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小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mL~2mL.故选B.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药品的取用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灭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酒精着火可以采用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的方法灭火.解答:解: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酒精着火的灭火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药品流出,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B.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立即清洗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回原瓶D.量筒不可作反应容器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去分析解答;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无需清洗;C、从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污染瓶中的药品去分析解答;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A错误;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无需清洗;故B错误;21C、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防止污染瓶中的药品;故C错误;D、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C.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D.熄灭蜡烛,产生白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A不正确;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B不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C正确;D、熄灭蜡烛,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要注意现象与结论的区别.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作用B.锅炉爆炸C.“84”消毒液消毒D.食物在体内消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锅炉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84”消毒液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世界多姿多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或典故描述的是物理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1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此类题型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诗句的含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粒子B.同种原子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C.不同种类的原子不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D.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分子就是由氢原子自相结合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本题.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解答解答:解:A、由分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原子、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同种原子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例如氢分子就是由氢原子自相结合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例如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在学习中要注意物质的构成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本质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及应用等.11.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21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少量试剂的反应用试管进行解答;B、根据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进行解答;C、根据较多量液体加热用烧杯进行解答;D、根据盛放固体药品用广口瓶、盛放液体药品用细口瓶进行解答.解答:解:A、少量试剂的反应用试管,故A正确;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故B正确;C、较多量液体加热用烧杯,故C正确;D、盛放固体药品用广口瓶、盛放液体药品用细口瓶,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比较简单,只有掌握仪器的用途,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12.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硫粉的质量减少了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属于实验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故选项错误;B、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实验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故选项错误;C、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说明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硫粉的质量减少了属于实验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1分析:在给液体加热时首先要有热源仪器,另外要根据液体的量选择合适的容器,还要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解答:解:加热150mL液体,要有盛水的容器,应在烧杯和试管中选取,但是用水量为150mL,由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则要选择450mL以上的试管,这不可能,所以用烧杯;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要用铁架台;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酒精灯是热源仪器,加热必须选择酒精灯.故选: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1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放铁钉先将试管横放B.用托盘天平称取10.05g食盐C.酒精灯内酒精用完才加酒精D.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水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内加入固体的方法考虑;B、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程度来分析;C、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解答:解:A、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铁钉放到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故A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g;故B操作错误;C、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故C操作错误;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10mL量筒量取9.5mL的水,故D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5.某学生要准确量取8.5克水,应用()A.50mL量筒B.10mL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mL量筒、滴管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水是液体,取用应该选用量筒,应注意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解答:解:10mL量筒与8.5mL水的体积相近,误差小,故选B.点评:取用液体要选用合适的仪器,并注意仪器的规格和使用条件,熟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2116.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药品时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方法分析;C、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不能正放在桌面上,故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慢慢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使药品落到试管底部,故正确;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试管炸裂,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7.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考点:水的组成.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的组成考虑.解答: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C、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21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故选D.点评:明确水的组成情况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18.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它们结构不同B.组成氧气和臭氧元素种类相同C.它们是同一种物质D.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氧气会转化成臭氧可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则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的物质.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二者结构不同,故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因氧气和臭氧的化学式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则是不同的物质,故错误;D.因原物质为氧气,发生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臭氧,则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新信息来判断物质的种类及利用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化学变化,较简单,学生抓住氧气转化成臭氧这一关键信息即可解答.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2.1g药品时,发现指针左偏,他应该()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螺母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2.1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托盘中药品的质量加多了去分析;解答:解:A、由于实验目的是称量12.1g药品,所以不能加砝码;故错误;B、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2.1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托盘中药品的质量加多了,不能再增加药品;故错误;C、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2.1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边托盘中药品的质量加多了,所以应减少药品的质量;故正确;D、由于是在称量过程中,所以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1mL,则倒出液体体积为()A.8mLB.小于8mL21C.大于8mL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从量筒的使用方法,仰视、俯视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去分析解答:解: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实际体积大于19mL;倒出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1mL,所以(>19ml)﹣(<11mL)=(>8mL);故选C.点评:量取液体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否则“高看偏高”,即从高处看,读数偏高;“低看偏低”即从低处看读数偏低.二、细心填一填(本题5小题,共38分)2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就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实现能量转化,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就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给铅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的作用,物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转化来分析.解答:解: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就是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就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给铅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物质;分子;原子;变化规律;实现能量转化;光;化学;电;化学.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22.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使用时,不能仰视,不能俯视,也不能加热.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纸片上称,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量筒使用时正确读数的方法及仰视或俯视造成的不良后果回答;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纸片上称,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解答:解: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正确读数的方法为: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则读数偏低,如果俯视则读数偏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纸片上称,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答案为: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俯视;加热;玻璃器皿.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量筒的使用方法,明确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正确读数的方法及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23.物质由微粒构成.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故填:水分子,氢分子,铁原子,问题,实验.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4.写出下列元素的化学符号氮N铜Cu铁Fe镁Mg铝Al锰Mn硫S银Ag钾K汞Hg.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氮、铜、铁、镁、铝、锰、硫、银、钾、汞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Cu、Fe、Mg、Al、Mn、S、Ag、K、Hg.故答案为:N、Cu、Fe、Mg、Al、Mn、S、Ag、K、H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氢原子H氧原子O水分子:H2O氧分子:O2氢分子: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氢原子,就可表示为:H;氧原子可表示为:O;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水分子可表示为:H2O;氧分子可表示为:O2;氢分子可表示为:H2;故答案为:H;O;H2O;O2;H2;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镁+氧气氧化镁;(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镁+氧气氧化镁;(2)石蜡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三、我会分析.(共9分)27.如图是某同学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图中错误之处有:(1)试管夹太靠近试管口;(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4)手抓着试管的短柄处..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解答:解:在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试管与水平面成45度的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不能抓试管夹的短柄处.故答案为:(1)试管夹太靠近试管口;(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4)手抓着试管的短柄处.21点评:学好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28.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腐蚀标签(3)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可能污染瓶内药品.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从使用滴管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解答;(2)从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对准手心的原因去分析解答;(3)从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如果取出的药品在外面受到污染,放回原瓶时就会污染整瓶药品去分析解答;解答:解:(1)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在平放、不要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故答案为: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对准手心: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故答案为:腐蚀标签;(3)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如果取出的药品在外面受到污染,放回原瓶时就会污染整瓶药品;故答案为:可能污染瓶内药品.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29.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1)试管外壁有水;(2)试管没有冷却就冲洗.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试管突然的受冷受热会使它由于温度变化的突然性而破裂.如试管没有冷却就冲洗等.解答:解:冷的外壁有水试管突然遇到热的火焰,会使试管炸裂;或热的试管突然遇到冷的东西也使它炸裂.故答案为:试管外壁有水、试管没有冷却就冲洗.点评:本题考查试验中常见的试管炸裂现象的原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良好的试验习惯.四、我会探究(共13分)3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21A.躲在桌子底等待救援人员B.成站立姿势跑出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随着热空气上升,聚集在容器的上方;氧气不足时,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等物质.解答:解:A、躲在桌子底等待救援人员,该选项方法不正确;B、因为可燃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聚集在房间上方,成站立姿势容易中毒或窒息,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房间下方的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的逃生方法可行,该选项方法正确;D、从高层房间跳下,容易摔伤,甚至死亡,该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既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也可以降低进入呼吸道空气的温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结合图示分析回答.解答:解: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可知图中仪器分别是:加热的酒精灯,固定仪器的铁架台,水槽和燃烧匙.故答案为:a、酒精灯;b铁架台;c、水槽;d、燃烧匙.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实验稍加留心就可做对此题.32.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21【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OO.10.5O.70.91.O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①食盐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②在一定的量内,食盐越多燃烧的时间越长实验反思: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其他物质能否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的.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本题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根据采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随着烛芯周围盐质量的增加,燃烧时间也随之变长,但是达到一定量时候,燃烧变得不稳定起来,而且越增加就越不稳定.故此可以得到结论.对于反思我认为任何一个结论都有一个偶然性,所以应多次实验才能的有效数据.解答:解:实验结论:观察实验数据,可以找出如下规律:采用相同质量的蜡烛,随着在烛芯加盐的质量增加,燃烧时间变长;超过0.7时候燃烧不正常,再增加,变得更容易熄灭.实验反思:①由实验现象可知,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此实验只有一次,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也没有观察蜡烛的火焰方面的变化,其它物质其他物质能否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故还需要进一步探究;①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是否有影响;②其他物质能否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等;②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的.故答案为:实验结论:①食盐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②在一定的量内,食盐越多燃烧的时间越长;实验反思:①其他物质能否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②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的.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在遇到一些现象时候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及其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133.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出具体两例.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核辐射可能导致的重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癌、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等.解答: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符合题意即可.故答案为:(1)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2)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①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会造成化学危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滥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将化工用品用在食品生产中,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②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点评:本题考查对化学科学的正确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2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