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新渡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新渡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40分)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2.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葡萄酒D.蒸馏水3.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读数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24\nD.倾倒液体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氧化铝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6.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7.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A.带火焰木条B.带火星木条C.澄清石灰水D.观察颜色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24\nD.④①③⑤⑥②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D.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剩余溶液的实际体积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11.2022年,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有可能用于未来火星和月球长期探测活动的人造空气,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氙气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氙气可以应用于电光源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插入瓶口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胶塞即可D.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14.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4\n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与性质不会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产物质量16.某课外小组取上述“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A.吸附剂B.絮凝剂C.消毒剂D.催化剂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18.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衰变剂,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D.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5019.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AB.BC.C24\nD.D20.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二、填空题:21.(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填代号,下同)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等到气泡__________时再收集气体.若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否则会引起__________(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_(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4)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写一个).(6)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进行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实验如图):24\n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图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有__________;木炭燃烧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22.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__________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__________的观点.(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__________(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23.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反应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__________,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4)查阅资料得知“铜+氧气氧化铜”.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2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①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你认为__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②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24\n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5)以下是乙同学对自己实验结果的分析,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可能是使用的铜粉量过量B.可能是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装置内氧气没有充分反应C.可能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D.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24.(14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实验记录结论:①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反思:②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设:③__________.实验方案:④__________.24\n2022-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新渡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40分)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葡萄酒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氨基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葡萄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24\nA.液体读数B.滴加液体C.加热固体D.倾倒液体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答案选C.24\n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氧化铝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铝+氧气氧化铝,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C、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24\nC、汽油能燃烧需要发生汽油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6.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磷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7.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A.带火焰木条B.带火星木条C.澄清石灰水D.观察颜色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石灰水只能检验出二氧化碳,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解答:解:A、将带火焰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B、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燃烧,但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故此项错误.C、澄清石灰水只有遇到二氧化碳时才变浑浊,不能鉴别氧气和空气,故此项错误.D、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24\n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D.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化反应.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运用氧气能供给呼吸解答.B、运用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解答.C、运用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解答.D、运用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氧气可选用排水法也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A说法不正确.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故B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C说法不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氧气可选用排水法也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B24\n点评:有些认识不注意辨别时容易被误判误记,比如本题中的几项错误认识,仅仅是一字之差或顺序颠倒造成的,学习中要注意这一点.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剩余溶液的实际体积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时,所读取刻度在平视凹液面最低处时的上方.量筒的刻度上大下小,故读数比实际体积大(俯大仰小).解答:解:因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大,因此实际体积应比9ml要小,所以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6mL(15mL﹣9mL).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量筒使用时,错误的读数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倒出溶液后俯视读数,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比计算体积要大;如果倒出溶液后仰视读数,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比计算体积要小.11.2022年,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有可能用于未来火星和月球长期探测活动的人造空气,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氙气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氙气可以应用于电光源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人造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人造空气”的成分可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A不正确;B、由于“人造空气”中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故B不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作光源.故C正确;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利于人的呼吸,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4\n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插入瓶口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胶塞即可D.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导管口露出胶塞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插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放置,故选项说法正确.C、试管内的导管口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24\n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故B错误;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错误;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没有白烟生成,生成的是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和结论的区别.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与性质不会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增加产物质量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故B正确;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不会改变,故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D错误.24\n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16.某课外小组取上述“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A.吸附剂B.絮凝剂C.消毒剂D.催化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将“红色的污染水”变纯净的水,在可见光的条件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改变,可能为催化剂.解答:解:在“红色的污染水”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在可见光的条件下,“红色的污染水”变纯净的水即在可见光的条件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改变.可见纳米二氧化钛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通过题给信息判断催化剂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能接受新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固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B、根据分液漏斗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木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故A说法正确;B、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双氧水的速度,不用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故B说法错误;C、为了让木炭燃烧时间更长,应把点燃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故C说法正确;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4\n18.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衰变剂,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D.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钚,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4,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4,则中子数=244﹣94=15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9.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4\n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故选项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进是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离核最远的电子层称为最外层;圆圈内的数字为微粒的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为原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以上知识,对四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结构为阴离子结构,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因此,判断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动.故B正确;C、由X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17,则核电荷数为17.故C不正确;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的电子数比核内的质子数多1,该粒子可表示为X﹣.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二、填空题:21.(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24\n(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a分液漏斗,b试管;(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填代号,下同)B,收集氧气可选用C或D;如果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若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去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引起试管破裂(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填名称),其起催化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能(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4)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填“c”或“d”)(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开始就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写一个).(6)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进行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实验如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图丙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生成;木炭燃烧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3)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需催化剂来分析;(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4\n(5)根据带火星木条没复燃分析原因;(6)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a是分液漏斗;b是试管.(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再收集,否则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若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引起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由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二氧化锰;(4)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选用图F装置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气口应是a;(5)实验结束后,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不会复燃,说明集气瓶内收集的氧气不多或没有收集到氧气;(6)木炭在图乙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图丙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答案:(1)a、分液漏斗;b、试管(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B;C或D;连续均匀气泡产生;移去导气管;熄灭酒精灯;试管破裂.(3)二氧化锰;催化剂;能;过氧化氢水+氧气.(4)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c.(5)一开始就收集或集气瓶未装满水.(6)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生成;碳+氧气二氧化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22.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4\n(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从左向右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的观点.(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反衬作用(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移液;(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将酚酞滴在了脱脂棉上,将浓氨水滴在了滤纸条上.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解答:解:(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从左向右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的观点;(3)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溶液这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答为:(1)胶头滴管;(2)从左向右,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3)反衬作用(4)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浓氨水.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23.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24\n(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反应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以推测它具有的性质是不溶于水或不活泼(至少写一点).(3)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调节气压,防止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起到了缓冲作用,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铜粉反应(4)查阅资料得知“铜+氧气氧化铜”.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2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①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你认为装置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②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5)以下是乙同学对自己实验结果的分析,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A(填序号).A.可能是使用的铜粉量过量B.可能是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装置内氧气没有充分反应C.可能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D.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2)根据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观察和实验得知: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等解答;(3)根据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进行解答;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4)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5)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24\n解答: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观察和实验得知: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等.故填:氮气;不溶于水或不活泼;(3)为防止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应在具支试管上固定小气球;故答案为:调节气压,防止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起到了缓冲作用;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反应,以便耗尽装置内的氧气,使实验更准确;故答案为: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铜粉反应;(4)装置二与装置一装置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注射器应不停推拉活塞;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故答案为:①二;②15%;(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①铜粉的量可能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尽;②装置可能漏气,;③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故填: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熟练掌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24.(14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实验记录结论:①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产生氧气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反思:②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设:③过氧化氢的浓度(或温度)等合理即可.实验方案:④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观察收集一瓶氧气速率的快慢.24\n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猜想与事实验证;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结论探究.分析:(1)据仪器认识填写仪器名称;(2)生成的是氧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且能较明显的知道集气瓶集满的状态(3)从过程看收集相同的氧气测量的时间,反映了不同物质作催化剂时的情况,表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因素探究(4)要证明是催化剂还应证明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5)设计合理的对比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创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反应速度的探究.解答:解:根据各部分名称,故第一个空答案为:锥形瓶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本题装置图,故第二个空答案为:排水法①根据对比试验所做的实验记录,两组实验,实验前只有催化剂不同对应影响反应过程中氧气的收集速度.故答案为:产生氧气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②过氧化氢如果进行了化学反应,并产生了氧气,那么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质量③根据影响反应进度的因素,可以设想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即过氧化氢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故答案为:过氧化氢的浓度(或温度)等合理即可④为了达到以上假想,设计对比试验时候,可以用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但是浓度不同,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故答案为: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观察收集一瓶氧气速率的快慢.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包括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使用,氧气的收集,以及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内容,并且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