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徽省阜阳市大田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安徽省阜阳市大田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大田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本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空气液化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 2.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3.石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单质 4.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 5.某药品说明书注明:本品每g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n 6.跟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 7.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月球上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B.2C.3D.5 8.X、Y两种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3YB.XYC.X2YD.XY2 9.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10.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该粒子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通常显+3价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②③化学性质相似 11.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1:2C.丙烯醛是由丙烯醛分子构成D.丙烯醛是氧化物 12.对于Na和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核电荷数相同 1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C.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D.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 1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1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  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总49分)16.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2个氯离子      ;2个氮分子      ;氯化钠的化学式      ;氧化钠的化学式      ;五氧化二磷      ;水银      ;一个氢氧根离子      . 17.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      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      的观点.(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      \n(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18.(13分)(2022秋•阜阳校级期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小强想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选择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选用的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      ,目的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装置中灌满水后,氧气从      端通入.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选填序号). 19.(13分)(2022•朝阳区一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实验编号12反应物5%H2O25%H2O2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2时间165秒46秒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n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设:      实验方案:      . 20.如图1为家用制氧机内部铝分子筛吸收塔结构图.(1)金属铝的元素符号为      ,它除了表示铝这种物质外,还能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和      (2)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加压时,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分子筛吸附氮气以后,剩余气体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小丽用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200mL气体,测定其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2,集气瓶体积250mL)12345B中剩余水体积/mL10042394138【数据处理】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除.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实验反思】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写二种即可)  三、计算题:(6分)21.如图为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配料含碘量食用方法贮藏指南氯化钠、碘酸钾(20~40)mg/kg勿长时间炖炒避热、避光密封回答:(1)已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2)“含碘量”中的碘是指      \nA、碘酸钾B、碘元素C、碘分子D、碘离子(3)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知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4)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多少克碘酸钾?  2022-2022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大田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本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空气液化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液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能被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石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单质\n【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石油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所以石油石油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关键看组成的物质种类. 4.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D.过滤【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C、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D、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可能会使液体溅出,而且速度太快,不利于过滤.\n【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C、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D、过滤的液体应由玻璃棒引流进入漏斗.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还应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5.某药品说明书注明:本品每g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元素,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药品中,不是单个的分子或原子.【解答】解: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不是以分子、原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6.跟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解答】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7.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月球上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B.2C.3D.5【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利用氦﹣3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来计算原子核内的中子数.【解答】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He的质量数为3,\n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即中子数=3﹣2=1,故选A.【点评】本题以信息的形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学生应明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深刻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X、Y两种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3YB.XYC.X2YD.XY2【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利用最外层电子数推断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化合价;最后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元素X的化合价为+1;元素Y为﹣2价;所以,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故选C.【点评】要确定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先确定X的化合价是解题的关键. 9.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0.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②该粒子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通常显+3价C.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②③化学性质相似【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易得到最外层电子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解答.【解答】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该粒子原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不是8个,故错误;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知,④表示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故正确;C、①表示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一个电子,故正确;D、②③最外层电子为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与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所产生的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1:2C.丙烯醛是由丙烯醛分子构成D.丙烯醛是氧化物【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丙烯醛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丙烯醛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丙烯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9:1:4,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烯醛是由丙烯醛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nD、丙烯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对于Na和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核电荷数相同【考点】元素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Na和Na+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钠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电子数不同.【解答】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错B、粒子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Na和Na+分别属于原子和离子;故错.C、Na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Na+,故二者的电子数不同;故错D、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核电荷数相同;故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学生应注意单原子形成的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抓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关键. 1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C.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D.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则原子的质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没有克,故选项说法错误.\n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A正确;B、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C、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C正确;D、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5.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n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先检验纯度再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高锰酸钾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为防止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总49分)16.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2H ;2个氯离子 2Cl﹣ ;2个氮分子 2N2 ;氯化钠的化学式 NaCl ;氧化钠的化学式 Na2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水银 Hg ;一个氢氧根离子 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氯离子可表示为:2Cl﹣;一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答案为:2H;2Cl﹣;2N2;NaCl;Na2O;P2O5;Hg;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7.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n(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 胶头滴管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 从左向右 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 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的观点.(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 反衬作用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移液;(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将酚酞滴在了脱脂棉上,将浓氨水滴在了滤纸条上.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解答】解:(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从左向右从左往右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的观点;(3)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溶液这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答为:(1)胶头滴管;(2)从左向右,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3)反衬作用(4)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浓氨水.【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 18.(13分)(2022秋•阜阳校级期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n(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2)小强想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选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C或者E ,选择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密度大于空气或不易溶于水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选用的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装置中灌满水后,氧气从 c 端通入.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B、C (选填序号).【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分析解答;(2)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3)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从短管进气,长管利于排水;(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解答】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为:①试管;②长颈漏斗;(2)因为需要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是C或者E.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需要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装置中灌满水后,氧气从c端通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收集装置C;故答案为:(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2)A,C或者E;密度大于空气或不易溶于水.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B、C.【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了解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n19.(13分)(2022•朝阳区一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排水集气法 .实验记录:实验编号12反应物5%H2O25%H2O2催化剂1g水泥块1gMnO2时间165秒46秒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是否改变.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设: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H2O2的质量分数有关 实验方案: 同温下取2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猜想与事实验证;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制取气体的实验要求选择实验装置,根据催化剂的选择和作用可以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解答】解: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因为需要观察收集一瓶气体所用的时间,用排水法观察气泡更好一些.故答案为:排水集气法.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故填: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质量和化学性质.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H2O2的质量分数有关.质量分数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n实验方案:同温下取2份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不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时间.结果质量分数大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氧气快,先收集满.【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如图1为家用制氧机内部铝分子筛吸收塔结构图.(1)金属铝的元素符号为 Al ,它除了表示铝这种物质外,还能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表示铝元素 和 表示一个铝原子 (2)家用制氧机工作原理:加压时,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分子筛吸附氮气以后,剩余气体是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小丽用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200mL气体,测定其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2,集气瓶体积250mL)12345B中剩余水体积/mL10042394138【数据处理】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除.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0% 【实验反思】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白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写二种即可)【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空气组成的测定;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进行解答;(2)根据制氧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来分析;【数据处理】为了缩小误差,可求出另外4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则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200mL﹣(42mL+39mL+41mL+38mL)÷4=160mL,并进一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反思】第1组数据较大,说明氧气没有被消耗完,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白磷量不足,不足以消耗所有的氧气,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解答】解:(1)铝的元素符号为Al,作为元素符号,Al还能表示铝元素,一个铝原子,故填:Al;表示铝元素;表示一个铝原子.(2)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分子筛吸附氮气以后,剩余气体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n【数据处理】为了缩小误差,可求出另外4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则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200mL﹣(42mL+39mL+41mL+38mL)÷4=160mL,并进一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填:80%;(4)第1组数据较大,说明氧气没有被消耗完,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白磷量不足,不足以消耗所有的氧气,还有可能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故填:白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三、计算题:(6分)21.如图为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配料含碘量食用方法贮藏指南氯化钠、碘酸钾(20~40)mg/kg勿长时间炖炒避热、避光密封回答:(1)已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5 (2)“含碘量”中的碘是指 B A、碘酸钾B、碘元素C、碘分子D、碘离子(3)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知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受热易分解等 (4)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多少克碘酸钾?【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的概念;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标签图示型.【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2)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中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和贮藏指南(避热、避光密封)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题意,含碘量为(20mg~40mg)/kg,据此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勿长时间炖炒、避热、避光密封,可得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见光、受热易分解或见光、受热不稳定.(4)由题意,含碘量为(20mg~40mg)/kg,则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碘酸钾的质量为20mg÷(×100%)≈33.7mg.故答案为:(1)+5;(2)B;(3)受热易分解等;(4)33.7m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