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Al2O3C.CH4D.Cu(OH)2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加碘食盐C.氮气D.果汁饮料 3.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氢元素B.氧原子个数C.2个氢原子D.氢分子 4.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5.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舍勒D.汤姆生 6.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CB.OC.2CD.CO 7.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1C.+2D.+5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这是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就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下列气体中允许向空气中大量排放的是(  )A.二氧化氮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 10.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Cl2、HClB.NaCl、HClOC.ClO2、NaClO2D.KClO3、Ca(ClO3)2\n 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D.菠萝榨汁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空气的成分: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15.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6.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③ 17.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n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9.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A.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C.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 20.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2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D.若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10mL 2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⑥ 23.据报道,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污染的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用电解法制备ClO2的装置在我国已经批量生产.下列有关二氧化氯(C1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nC.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 2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25.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镁的原子序数是12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2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写:(1)两个硫原子      ,三个一氧化碳分子      ,氯化铜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两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7.(1)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      是溶质,      是溶剂;白磷的二氧化硫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2)饱和溶液是指      、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将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      或      或      . \n28.在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的石灰水⑥硫磺⑦白酒⑧二氧化锰⑨氯酸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2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1)该粒子有      个电子层,X的值为      .(2)该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下列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A.B.C.D.(3)如果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离子符号为      . 30.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填写两条);(2)氮气的化学性质为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31.实验是科学家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图实验的结论是      ;(2)B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C图中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 32.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n回答下列制取氧气的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装置      (填字母).(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      (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5)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填编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 33.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      、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      滴加;(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4)如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34.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      g;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      g加水也可稀释成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溶液.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35.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n(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n2022-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B.Al2O3C.CH4D.Cu(OH)2【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其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其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氢氧化铜是由铜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为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加碘食盐C.氮气D.果汁饮料【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依据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果汁饮料中含有水、果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氢元素B.氧原子个数C.2个氢原子D.氢分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注意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n 4.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平行,俯视或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故C错误;D、图示的取用粉末状药品是正确操作,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 5.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舍勒D.汤姆生【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B、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的结论,故选项正确.C、舍勒早在18世纪就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当时传统“燃素学说”的影响,错过了发现空气组成的机会,故选项错误.D、汤姆生的主要贡献是1897年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CB.OC.2CD.C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n【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解答】解:A、C表示碳这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碳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碳原子;故A符合题意;B、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2C表示2个碳原子;D、CO表示一氧化碳分子,及分子的构成;一氧化碳这种物质;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7.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1C.+2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氯合镉酸钾(KCdCl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3=0,则x=+2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描述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C、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n9.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这是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就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下列气体中允许向空气中大量排放的是(  )A.二氧化氮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空气污染指数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解答】解:A、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B、氮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可以向空气中大量排放;C、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不能向空气中大量排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进行. 10.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Cl2、HClB.NaCl、HClOC.ClO2、NaClO2D.KClO3、Ca(ClO3)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氯元素化合价.【解答】解: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B、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B错误;C、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错误;D、KClO3、Ca(ClO3)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为+5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需要对每种物质中的化合价分别计算后判断是否相同而较麻烦,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D.菠萝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菠萝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n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空气的成分: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和杂质.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解答.【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计算,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点评】了解并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正确解答,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数考虑;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D、根据溶液均一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C错;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所以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1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回答问题即可.\n【解答】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生成物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C、氢气+氧气水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有氧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 15.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B、根据沉降的原理分析;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故A说法错误;B、利用沉降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B说法错误;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C说法错误;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16.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n【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蜡烛的熔化与蜡油汽化属于石蜡的三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17.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分子运动分析;B、雨滴是水分子的集合体,不能说明水分子运动;C、尘土是分子的集合体,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D、自由电荷是带电的粒子,不是分子,不能代表分子运动.【解答】解:A、闻到香水的气味说明香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此项正确;B、雨滴落下是水滴的运动,和水滴中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此项错误;C、尘土飞扬也是分子集合体的运动,不能代表单个分子运动,此项错误;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带电粒子的性质,不是分子的性质,分子不显电性,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同学们要明确宏观粒子和微观粒子的区别,宏观粒子是微观粒子的集合体,宏观粒子的运动不能代表微观粒子的运动. 1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的定义来解答该题;B、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分析;C、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是分子普遍具有的性质;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n【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并不意味着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原子还可以继续被分成更微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故A错误;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变成钠离子,核内的质子数没有变化.故B错误;C、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但是间隔依然存在.故C错误;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故D正确.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的定义及性质,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常见的现象,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9.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A.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C.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洗涤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可以盛放液体的是:试管、烧杯、烧瓶.可以加热的是:试管、烧杯、烧瓶.可以盛放固体的是:试管、烧杯、烧瓶.通过对本题各个装置的综合应用方面考虑.【解答】解:①量筒只可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盛放固体液体,更不能加热.②试管既可以盛放固体,也可以盛放液体进行加热.③燃烧匙只可以用来做物质的燃烧实验,不能盛放固体液体,更不能加热.④集气瓶只是用来储存气体的.⑤烧杯可以盛放固体,也可以液体进行加热.⑥烧瓶与烧杯只是形状的不同,应用范围是相同的.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仪器的适用范围,难度较小. 2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n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D.若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10mL【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利用这些相关的知识解题.【解答】解:A、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可以判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水是纯净物,不可能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B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氧气,而选项中没有反应条件,故C错误;D、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从图中可以得出与a试管相连的为负极,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b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故D错误.故选:A.【点评】电解水实验的重要现象: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为氧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1.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⑥【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固体,量取液体,还要有配制容器,加速溶解装置.【解答】解:称量固体一般用天平称量,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需要在烧杯中配制,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液体的称量以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的仪器装置. 23.据报道,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污染的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用电解法制备ClO2的装置在我国已经批量生产.下列有关二氧化氯(C1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n【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二氧化氯的化学式C1O2分析其元素组成;进行解答;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C、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二氧化氯的化学式C1O2可知二氧化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1个二氧化氯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C、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2.6%;故C说法不正确;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进行解答;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进行解答;C、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进行解答;D、根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进行解答.【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n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正确;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25.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镁的原子序数是12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C、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考虑;D、根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的关系考虑.【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镁的原子序数是12,故A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说法正确;C、金属元素是带钅字旁的(汞和金除外),表中氢和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和周期数的判断方法.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2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写:(1)两个硫原子 2S ,三个一氧化碳分子 3CO ,氯化铜 CuCl2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Al ,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O ,两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Al2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n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2S;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氯化铜是由显+2价的铜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uCl2;(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1)2S3COCuCl2(2)AlOAl2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7.(1)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 碘 是溶质, 酒精 是溶剂;白磷的二氧化硫溶液中,溶质是 白磷 ,溶剂是 二硫化碳 ;(2)饱和溶液是指 在一定温度下 、 在一定量溶剂里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将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 降低温度 或 加入硝酸钾 或 蒸发水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组成以及饱和溶液的概念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氧化硫溶液中白磷是溶质,二硫化碳是溶剂,故填:碘酒精白磷二硫化碳;(2)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降低温度、加入硝酸钾、蒸发水,故填: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降低温度加入硝酸钾蒸发水.【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8.在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的石灰水⑥硫磺⑦白酒⑧二氧化锰⑨氯酸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②⑤⑦ ,属于纯净物的是 ③④⑥⑧⑨ ,属于单质的是 ③⑥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④⑧⑨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解答】解:净化后的空气、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白酒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②⑤⑦;\n液态氧、蒸馏水、硫磺、二氧化锰、氯酸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③④⑥⑧⑨;液态氧、硫磺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③⑥;蒸馏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④⑧⑨;答案为:①②⑤⑦;③④⑥⑧⑨;③⑥;④⑧⑨.【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若是纯净物再分析元素组成判断是化合物还是单质. 2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1)该粒子有 3 个电子层,X的值为 17 .(2)该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下列 C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A.B.C.D.(3)如果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离子符号为 Cl﹣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有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电子层数,以及x的值;(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3)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解答;【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有三个电子层,X的值为17;(2)氯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氟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的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3)一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1)3;17;(2)C;(3)Cl﹣;【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0.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且难溶于水 (填写两条);(2)氮气的化学性质为 在放电条件下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 .\n【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无色且难溶于水是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为化学性质,由题目信息可知,氮气在放电条件下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属于氮气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故答案为:(1)无色且难溶于水;(2)在放电条件下能与氧气直接化合;(3)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难度不大.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31.实验是科学家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图实验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B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3)C图中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集气瓶底炸裂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操作型;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A图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实验结论分析;(2)根据过滤中为防止液滴的溅出要用玻璃棒引流分析;(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1)A图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过滤中为防止液滴的溅出要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3)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加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底炸裂;故答案为:(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引流;(3)集气瓶底炸裂.【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结论、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n32.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回答下列制取氧气的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装置 AD (填字母).(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发生装置漏气或集气瓶破损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 ② (填编号).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5)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① (填编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分液漏斗中应该加入液体药品,锥形瓶中应该加入固体药品,(2)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3)如果装置漏气,仪器破损,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收集不到气体;(4)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和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装置对比分析,找出优点;(5)反应物接触越充分、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1)分液漏斗中应装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装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3)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氧气不纯或没有收集到氧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发生装置漏气或集气瓶破损;(4)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不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5)如要减慢装置A中的反应速率,应该减慢液体的滴加速率,减少反应物的量,而加热反应物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答案为:\n(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过氧化氢水+氧气;AD;(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4)②;(5)①.【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药品的选择、装置的优缺点比较、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33.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计算 、 称量 、 溶解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 胶头滴管 滴加;(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如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B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3)操作D为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1)计算;称量;溶解;(2)胶头滴管;(3)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34.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 4 g;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 20 g加水也可稀释成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溶液.【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根据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来计算溶质的质量;\n(2)根据溶液在稀释时溶质的质量相等来列等式计算.【解答】解:(1)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50g×8%=4g;(2)设需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为x,则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x×20%=4g解得:x=20g故答案为:(1)4g;(2)2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确溶液在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35.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4.8 g氧元素.【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100%=4.8g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