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杨屯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第一章含解析鲁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杨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复习试卷(第一章)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栏内,并将错误选项的内容在原题更正)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B.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分解,生成三种新物质C.碳酸氢铵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D.碳酸氢铵受热的文字表达式可以写成: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氮气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铁锅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B.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D.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 3.下列关于氮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B.氮气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C.氮气是一种天然资源,可以用来制氮肥D.氮气可以用于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4.下列关于铁的锈蚀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铁锈可以用稀盐酸来除掉B.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食盐水会减缓铁丝的锈蚀速度D.铁制品应保持表面干燥洁净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性质于物理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C.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等现象即可判断为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B.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C.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n7.下列有关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选择红磷是因为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产物是固体B.该实验中,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C.仪器的气密性良好是做好该实验的前提条件D.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约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探究出空气的成分B.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C.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D.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化学工艺举世闻名 9.关于仪器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用20毫升的量筒量取7.85毫升的液体C.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用焰心给物质加热D.用托盘天平称取12.65g的食盐时,一定是左物右码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废物一定要倒入指定容器中,并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对实验室的药品一定要做的:不直接闻、不用手摸、不用嘴尝C.倾倒液体时,瓶塞一定要正放,同时标签向着手心D.取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取液体药品只能用胶头滴管 11.关于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石棉网上方燃烧B.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镁粉可用作制照明弹、烟花等D.金属镁能与稀盐酸反应,并放出气体 12.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外焰温度最高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 1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n1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B.C.D. 15.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铁铸成锅,蜡烛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金属导电,海水晒盐  二、填空(共6分)1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三、实验探究(共24分,每空1分,表达式2分)17.提到化肥,小明联想到暑假期间在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资料查阅】: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溶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生石灰与水混合可以放出大量热;氨气与水混合可得到显碱性的氨水.【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①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n③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25mL空气(如下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没有充分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c.加入红磷量太少;d.加入红磷量太多④如果让你选择哪种药品来做该实验时,你认为入选的药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9.如图是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④起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2)该装置实验之前,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      .(3)加热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      色粉末变成      色,试管壁上出现      ,同时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      .\n(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碱式碳酸铜加热反应的过程      .(5)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烧杯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n2022-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杨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复习试卷(第一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栏内,并将错误选项的内容在原题更正)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B.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分解,生成三种新物质C.碳酸氢铵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D.碳酸氢铵受热的文字表达式可以写成: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氮气【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我们知道碳酸氢铵的颜色是白色的,由于它受热时易分解的性质,所以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密封保存,并且放在阴凉干燥处.根据实验结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解:根据所学有关碳酸氢铵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我们知道了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而且实验说明,加热时碳酸氢铵放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碳酸氢铵必须密封保存,并且放在阴凉干燥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故选:D.【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这样的化学知识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铁锅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B.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D.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人体缺乏铁元素时易患贫血;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是会污染环境;油炸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解答】解:A、使用铁锅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从而可以预防贫血,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会降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该选项说法正确;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是会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n【点评】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只有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才能促进人体健康. 3.下列关于氮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B.氮气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C.氮气是一种天然资源,可以用来制氮肥D.氮气可以用于粮食瓜果的保护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78%,约为;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C、根据氮气的用途考虑;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考虑.【解答】解: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78%,约为,故A说法正确;B、氮气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化学性质稳定,故B说法错误;C、氮气是一种天然资源,可以用来制氮肥,故C说法正确;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来制取氮肥和用做保护气. 4.下列关于铁的锈蚀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铁锈可以用稀盐酸来除掉B.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食盐水会减缓铁丝的锈蚀速度D.铁制品应保持表面干燥洁净【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食盐会加速铁制品锈蚀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D、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用稀盐酸来除掉,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C、食盐会加速铁制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铁制品保持表面干燥洁净,能防止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性质于物理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C.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等现象即可判断为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对;B、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的性质,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B对;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故C错;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正确,故D对.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必须熟知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B.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C.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组成和构成以及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正确;B、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正确;C、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错误;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构成以及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下列有关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选择红磷是因为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产物是固体B.该实验中,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C.仪器的气密性良好是做好该实验的前提条件D.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约【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n【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分析.【解答】解:A、红磷作反应物是因为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测定氧气的含量,故说法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故说法错误;C、仪器装置的气密性要好,才能保证内外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使结果更准确,故说法正确;D、根据倒流水的体积可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探究出空气的成分B.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C.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D.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化学工艺举世闻名【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各种是否是否正确.【解答】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初步探究了空气的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该选项说法正确;C、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印刷术和指南针不属于化学工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印刷术和指南针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因此不属于化学工艺,要注意理解. 9.关于仪器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用20毫升的量筒量取7.85毫升的液体C.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用焰心给物质加热D.用托盘天平称取12.65g的食盐时,一定是左物右码【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B、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考虑;C、根据外焰温度最高,用来给物质加热;D、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一定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B、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液体比所量取的液体大,且最接近的,并且10mL量筒不能准确到0.01,故B错;\nC、外焰温度最高,用来给物质加热,故C错;D、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不能称取12.65g的食盐,故D错.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废物一定要倒入指定容器中,并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对实验室的药品一定要做的:不直接闻、不用手摸、不用嘴尝C.倾倒液体时,瓶塞一定要正放,同时标签向着手心D.取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取液体药品只能用胶头滴管【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判断;B、根据对实验室药品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C、根据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判断;D、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实验结束时,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A错误;B、“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能直接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故B错误;C、倾倒液体时,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故C错误;D、实验室中,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取少量液体药品一般用胶头滴管,多量直接倾倒即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关于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石棉网上方燃烧B.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镁粉可用作制照明弹、烟花等D.金属镁能与稀盐酸反应,并放出气体【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石棉网上方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镁粉可用作制照明弹、烟花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金属镁能与稀盐酸反应,并放出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用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n12.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外焰温度最高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分析;B、根据蜡烛浮于水面分析蜡烛的密度;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D、根据白烟可被点燃分析.【解答】解:A、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故B正确;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对蜡烛燃烧条件、密度、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解: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nA.B.C.D.【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要求分析下列操作.【解答】解:A、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错误;B、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盖子,故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完药品后,要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故错误;D、试管用完后刷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5.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铁铸成锅,蜡烛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金属导电,海水晒盐【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汽油挥发、蜡烛变形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铁铸成锅,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干冰升华,金属导电,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二、填空(共6分)1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n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I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D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G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B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根据初中化学课本中所学的常用化学仪器,通过对照本题的仪器图示,和各仪器的功能,来分析确定.【解答】解:①属于玻璃仪器的是B滴管、C集气瓶、D烧杯、E水槽、H量筒、I试管,还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面积不能太大,太厚,故答案是:I;②夹持镁条燃烧的,应该是耐高温的,且具有杠杆性能的,故答案为:A;③在酒精灯上加热需要垫石棉网的,受热面积较大,瓶壁薄厚均匀的,故答案为:D;④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应有凹形的槽形装置,故答案为:G;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应有存液装置和挤压排气装置,故答案为:B;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存储气体的装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对常见化学仪器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考查,识记性强. 三、实验探究(共24分,每空1分,表达式2分)17.提到化肥,小明联想到暑假期间在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资料查阅】: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溶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生石灰与水混合可以放出大量热;氨气与水混合可得到显碱性的氨水.【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①根据现象: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③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H4HCO3NH3↑+H2O+CO2↑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低温密封保存 .\n【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①根据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特点分析解答;②依据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有关性质分析解答;③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反应的产物并书写表达式【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以据此解答;【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的有关特性判断碳酸氢铵存放时的注意问题;【解答】解:①由于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能说明反应后生成了水和氨气.②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现象是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碳酸氢铵受热能够生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其符号表达式为:NH4HCO3NH3↑+H2O+CO2↑【实验结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以及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的性质,所以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低温密封保存;故答案为: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变浑浊;③NH4HCO3NH3↑+H2O+CO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实验反思】低温密封保存.【点评】此题是对实验探究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对题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25mL空气(如下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①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③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bc .(填字母序号)a.没有充分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b.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nc.加入红磷量太少;d.加入红磷量太多④如果让你选择哪种药品来做该实验时,你认为入选的药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既能除去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物质发生反应,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固体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实验评价题;分析比较法;空气与水;科学探究.【分析】①根据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解答;②根据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性质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③在本实验中测定的数据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为了耗尽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加入的红磷的量必须是足量的,读数时应冷却至室温,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好等.④从能消耗氧气和生成物的状态分析.【解答】解:①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能使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以便耗尽装置内的氧气;故填: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②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故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③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2%<21%;分析小强测定的数据比实际数据偏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注射器的前端、玻璃管管比较细,不利于铜丝与注射器里的氧气反应,未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加入的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等;故填:<;abc;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应既能除去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物质发生反应,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固体,故填:既能除去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物质发生反应,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固体.【点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比较多,方法各异,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即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内的空气中燃烧,耗尽其中的氧气,使容器内气体的减小或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容器内的体积约为为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出结论,但实验时,应注意:可燃物必须是过量的;装置的气密性必须好;燃烧完毕,必须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等. 19.如图是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烧杯 .④起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铁架台 .(2)该装置实验之前,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n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3)加热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 绿 色粉末变成 黑 色,试管壁上出现 水珠 ,同时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碱式碳酸铜加热反应的过程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5)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烧杯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要熟记各种仪器的名称;(2)根据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原理进行填空;(3)碱式碳酸铜受热时,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石灰水变浑浊;(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5)实验结束后,应该先“先移后熄”,这是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解答】解:(1)①②③分别是试管、酒精灯、烧杯.故填:试管;酒精灯;烧杯.(2)该装置实验之前,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3)加热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壁上出现水珠,同时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绿;黑;水珠;变浑浊.(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故其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5)实验结束后,应该先“先移后熄”: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1)①试管,②酒精灯,③烧杯.④铁架台.(2)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后,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会看到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3)绿,黑,水珠,变浑浊.(4)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n(5)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试管里,使试管炸裂.【点评】注意实验步骤的操作顺序,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