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B.鸡蛋变臭,动、植物呼吸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性 3.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4.某同学欲从量筒内取出部分液体,他先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5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他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0mL,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40mLB.>40mLC.<40mLD.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n移开蒸发皿D.读出液体的体积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8.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烟尘D.氮的氧化物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10.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硫+氢气硫化氢C.氧化汞汞+氧气\nD.氧气+氢气水 1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3.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B.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14.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都属于一种原子D.都属于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共44分)15.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1)      .(2)      .(3)      . 16.(11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空气.(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中含有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含量的      (填百分数).(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      .\n(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用汞在密闭空气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色的固体,汞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初中阶段,我们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过程中,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冷却至室温时,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为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 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18.(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变成      离子,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离子符号为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个电子. 19.(13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n(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元素,它的核电荷数是      ,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则硫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A.蜡烛B.红磷C.硫D.木炭(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9(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n 21.(15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少量氧气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编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表达式      .(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如图H,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生成黑色固体,而瓶底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6)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7)若用装置F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①      ;②      . 22.A、B…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A      、B      、D      、E      、H      .  \n2022-2022学年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B.鸡蛋变臭,动、植物呼吸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水结成冰,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冰融化成水,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鸡蛋变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动、植物呼吸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n【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玻璃仪器的洗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及相互推导的能力.【解答】解:A、化学药品不用带出实验室,更不能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应用水把把冲洗干净,放在烧杯中.C、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整理好后放在实验桌上,以便下次使用.故选D.【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教材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或制取实验操作方法;然后,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 4.某同学欲从量筒内取出部分液体,他先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5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他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0mL,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40mLB.>40mLC.<40mLD.不能确定【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仰视读数读出的是下面的刻度,俯视读数时读出的是上面的刻度,要平视读数是读出的刻度在上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5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50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0mL,是正确的读法,液体体积就是10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40mL,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使用量筒时,俯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测出体积,以及俯视读书时,实际体积小于测出体积,在学习时要进行理解识记. 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n移开蒸发皿D.读出液体的体积【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C、刚加热完得蒸发皿,温度很高,不能用手拿,会烫伤;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C、应用坩埚钳取走蒸发皿,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蒸发皿、坩埚钳的使用. 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B.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来分析;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氧气的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错误;B.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其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C.在实验中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故正确;D.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n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不是烟雾.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膨胀的气体会排出一部分,测量的结果会大于1/5.【解答】解:A、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一是可以使集气瓶快速冷却,二是要防止瓶底炸裂,所以A正确;B、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而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不能耗尽,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所以B正确;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若不能立即塞紧会使结果偏大,故C正确;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所以D不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结论和实验中注意事项是考查重点,要知道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 8.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烟尘D.氮的氧化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解答】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故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烟尘是固体小颗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D、氮的氧化物一般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n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非白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硫+氢气硫化氢C.氧化汞汞+氧气D.氧气+氢气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合一’,有氧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有氧参加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A、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B、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氧参加反应,不是氧化反应,故错误;C、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没有氧参加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故错误;D、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是氧化反应,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了解和判断,掌握其特点即可顺利解答. 1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n【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13.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B.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Hg,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其核内质子数为80,而不是中子数为80,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n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都属于一种原子D.都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阳离子;B、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阴离子.C、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D、根据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及类别.【解答】解:A、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由于在第一种的粒子中,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A错误;B、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由于在第二种的粒子中,核内质子数=18=核外电子数=18.属于原子.故B错误;C、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故C错误;D、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两种微粒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13,微粒分别属于钠元素和铝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44分)15.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1) 瓶塞没倒放在桌面上 .(2) 试剂瓶标签没面向着手心 .(3) 试剂瓶口没紧挨试管口(远离试管口)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瓶塞沾污桌面污物从而造成盖回瓶上时瓶内药品被污染,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试管倾斜以使液体沿管壁慢慢流下,试剂瓶上标签面向手心.\n【解答】解:(1)试剂瓶瓶塞随意放在桌面上,易造成药品污染,故答: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2)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可以防止瓶口残液沿外壁流下时腐蚀标签,故答:试剂瓶标签没面向手心(3)试剂瓶口远离试管口,药品容易被倒至试管外,故答:试管口没挨试剂瓶口(远离试管口)【点评】仔细观察操作图,简要而准确描述中操作中的错误处,用词要准确、简洁. 16.(11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空气.(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中含有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含量的 21% (填百分数).(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 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3)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用汞在密闭空气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红 色的固体,汞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汞+氧气氧化汞 .(4)初中阶段,我们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过程中,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冷却至室温时,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为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可以根据空气中各种成分及含量方面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空气污染途径来考虑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3)由氧化汞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4)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分析解答.【解答】解:(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故答案为:氮气;21%.\n(2)改善空气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或装催化转化器、植树造林来净化空气等.故答案为: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3)汞在密闭空气中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的固体;反应物是汞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汞,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故答案为:红;汞+氧气氧化汞.(4)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瓶中.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考查了有关空气的成分及测定、空气的污染等知识,属于基础性考查题. 1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分子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质子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电子 .(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中子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质子、中子 .(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质子、电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微粒的特点来做本题.【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中子都不带电;一个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质子和中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2)分子;(3)原子;(4)质子;(5)电子;(6)分子、原子、中子;(7)质子、中子;(8)质子、电子.【点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中子都不带电. \n18.(1)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变成 阴 离子,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离子符号为 Al3+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13 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带负电荷,变成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2)B元素的图示中核内质子数是13,而核外电子数是10,故该微粒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Al3+;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13个电子.故答案为:(1)得到;阴;非金属;(2)3;Al3+;1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13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氧 元素,它的核电荷数是 8 ,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6 ,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核电荷数不同 .\n(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是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则硫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S2﹣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进行分析;(2)根据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通过分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所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氧元素,核电荷数是8,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6,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故填:氧,8,6,核电荷数不同;(2)从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看出,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故填:得,非金属,S2﹣;(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B (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足量 .A.蜡烛B.红磷C.硫D.木炭(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9(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n【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蜡烛、硫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分的测定;只有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2)为保证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为了确保准确测量空气组成,减小误差;(3)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剩余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等.【解答】解:(1)红磷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固体;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红磷的用量应保证足量.故填:B;足量.(2)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合理的是A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故填:;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15分)(2022秋•广东校级月考)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少量氧气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C ,收集装置选用 E或F ;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B (填编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2H2O22H2O+O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D (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表达式 2KMnO4K2MnO4+MnO2+O2↑ .\n(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5)如图H,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而瓶底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火星炸裂集气瓶 .(6)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水没过长颈漏斗口下端 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 长颈漏斗口下端有气泡冒出 ,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7)若用装置F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① 加热后立即收集氧气 ;② 准备工作是集气瓶中水没有灌满留有气泡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试管体积小,制取少量氧气时,可以用试管和导管直接组装制取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多少和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5)根据铁丝在氧气燃烧的现象和所加水的作用进行分析;(6)根据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7)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刻过早,集气瓶没有装满水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进行分析.【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②试管;(2)(2)试管体积小,制取少量氧气时,可以用试管和导管直接组装制取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多少和速率,所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少量氧气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收集装置最好选用E或F,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4)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5)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瓶底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火星炸裂集气瓶;(6)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水没过长颈漏斗口下端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n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口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7)注射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用量,所以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如用注射器G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速率;(8)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刻过早,集气瓶没有装满水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9)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呈浅红色,在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未见细铁丝燃烧,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浓度过低,铁不能和氧气反应;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高,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集气瓶破裂的原因是:集气瓶地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试管;(2)C,E或F,B,2H2O22H2O+O2↑;(3)D,2KMnO4K2MnO4+MnO2+O2↑;(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5)火星四射,防止溅落的火星炸裂集气瓶;(6)①水没过长颈漏斗口下端;③长颈漏斗口下端有气泡冒出;(7)加热后立即收集氧气,准备工作是集气瓶中水没有灌满留有气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A、B…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 、D 氧气 、E 过氧化氢溶液 、H 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反应②的催化剂,通常状况下E为无色液体,E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液体和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就是水,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所以A是高锰酸钾,C就是锰酸钾,氧气和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H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n解: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是氧气,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反应②的催化剂,通常状况下E为无色液体,E在催化剂B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液体和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可知,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就是水,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所以A是高锰酸钾,C就是锰酸钾,氧气和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H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E是过氧化氢溶液,H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