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学年季延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末试卷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地理 > 2022学年季延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末试卷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季延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A.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不同B.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角速度都为15°/hD.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2.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和经线圈重合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D.在春秋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线垂直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4.假如黄道面和赤道面重合,则()A.地球上任何地方全年昼夜平分B.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扩大C.地球上发生极昼的范围扩大  C.地球上热带的范围扩大5.当我国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是()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6.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结合右图,回答7—8题7.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A.①B.②C.③D.④8.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10读“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甲代表的水体是()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10.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a变大B.b变稳定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1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读右图,回答12—14题。12.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②代表秘鲁寒流C.丙处有大渔场D.④代表千岛寒流13.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此时()A.孟买吹东北风B.好望角进入多雨季节C.我国正值冬季D.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14.若此图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降温A右图为我国某省份轮廓图,回答15—16题。15.A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10/1016.造成A地区地表千沟万壑形态的主要原因是()①干旱少雨②夏季北方多暴雨③土层质地疏松④毁林开荒⑤农民修筑水平梯田⑥农民在沟壑打坝淤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17.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B.政府采取措施强制移民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18.下列哪些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①通过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城市郊区农业的重点转向以园艺业为主③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④修筑梯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20.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B.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C.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D.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21.以下不是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重要条件的是()A.大批廉价的劳动力B.核能的广泛使用C.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的大幅度涨价D.政府的大力支持22.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以下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A.河流交汇处B.河流发源处C.过河点D.河运的起点或终点10/10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并根据相关背景知识,回答23—24题。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24.在下列水域中,较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25—27题。2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下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2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便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27.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下图,回答28—29题。制糖业罐头业食品业服装、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10/1028.下列有关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化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29.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入,一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30.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有()①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②商业组织和管理③城市规划④卫生救护⑤物流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共40分)31.下图是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图表示半球的示意图,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此时北京时间为,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为。(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为,北京时间为月日时。10/1032.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标有尺度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接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制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10分)(1)该实验验证的是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填“左”或“右”)偏。(3)在右边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第32题33.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1)A地是世界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以工业为主导,该工业按其主导区位因素划分,应属于导向型工业。(2)B地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填地名),这里的资源优势主要是丰富,充足,但资源较贫乏。(3)C工业区的生产规模以型企业为主,工业类型主要是(填“轻”或“重”)工业。(4)在D处布局钢铁工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和。34.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0/10(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C处盆地的油气田,东到市,D处的盆地、E处的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名称(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其主要的能源资源为。(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多选)A..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改善城市大气环境C.增加就业机会D.保护植被、改善环境10/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CBBAACBCCCC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ABADDDBBDD252627282930ACAACD二.选择题10/10季延中学08—22学年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双向细目题型题号分值所属章节(或知识点)教学程度能力层级目标难度等级一般重点难点记忆理解应用易中难选择题12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2晨昏线●●●32晨昏线●●●42黄赤交角●●●52太阳直射点●●●62热力环流●●●72天气系统●●●82天气系统●●●92河流补给●●●102●●●112●●●122洋流●●●132●●●142城市热岛●●●152外力作用●●●162●●●172人口迁移●●●182农业的区位因素●●●192农业地域类型●●●202工业分散●●●212新工业区●●●222聚落的分布●●●232环保●●●242●●●252荒漠化●●●262●●●272●●●282产业转移●●●292●●●302地理信息技术●●●分值小计306012408122028203283110地球运动●●●3210大气●●●3310工业地域●●●10/103310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0/1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