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吉林一中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地理 > 吉林省吉林一中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2022-2022下学期高二期末地理试卷模块单元测试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读表回答问题。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X2005.8上午10:257.48Y5002.5早上4:007.11820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A.人口密度大B.距离震中近C.地震发生时间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3.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完成下题。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侵袭 ⑤气旋过境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4.下图为我国2022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5.下列有关我国21世纪上半叶城市化的推断,错误的是()A.城市人口越来越多9\nB.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D.城市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6.当地时间2022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72.7度,南纬43.4度。我国政府派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搜救。据此完成(1)~(3)题。(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应为:()A.2月21日7时51分B.2月21日2时51分C.2月22日7时51分D.2月22日2时51分(2)地震发生时,震中位于()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B.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3)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此次地震区某地的地层剖面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地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A.2次  B.3次  C.4次D.5次7.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频率高B.影响范围大C.持续时间长D.旱涝都有明显的季节性,洪涝总是发生在夏季8.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2)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A.12至14时之间B.14至16时之间C.18至20时之间D.20至22时之间9.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强弱不同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D.台风的影响所致10.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11.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1)~(2)题。9\n(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汇处(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多变C.自然灾害多发D.人口密集12.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13.(原创题)据报道,2022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东部地区发生了地震。图为根据我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信息绘制的地震位置及其相关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B.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为13时35分C.此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震源距震中的垂直距离为10千米6.下列关于土耳其南部沿海1月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正确的是()。9\nA.温和多雨—受西南风控制B.炎热干燥—受东北信风控制C.寒冷干燥—受西北风控制D.高温多雨—受东南风控制14.下列省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是()A.藏、滇B.鲁、滇C.川、晋D.吉、滇15.温带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季节搭配,正确的是()A.台风、夏秋季节节B.温带气旋、夏秋季节C.寒潮、春秋季节D.温带气旋、春秋季节16.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22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据此回答问题。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通常在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向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反映出我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  )A.外向性、开放性B.公共性、传统性C.内向性、封闭性D.等级性、复杂性18.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1)~(2)题。9\n(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9.城乡规划是对城市与乡村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查询有关资料,谈一谈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20.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A.天津、哈尔滨、沈阳B.武汉、南宁、长沙C.北京、上海、重庆D.合肥、成都、西安21.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C.地城无论大小都具有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22.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A.广泛性B.区域性C.频繁性D.不可避免性23.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24.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25.1998年6月长江流域发生连续暴雨,干流连续6次出现了大洪峰和高水位。造成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人为原因是()图8①流域内普降暴雨②上游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③下游围湖造田,行洪区被农田和建筑占据④下游入海口处挖沙、采沙现象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6.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材料二:2022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9\n(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27.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A.哥伦比亚的火山B.印尼的火山C.台湾的火山D.日本的火山28.下面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交通D.市场29.下图反映我国东部某地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剖面示意图,此地位于河流的中游,在下图中,对减少此地的洪涝灾害帮助不大的措施是()河流河流河流耕地林地城镇城镇河流A.在上游植树造林B.在上游修建水库C.加固此段河堤D.下游退耕还湖30.读“2022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9\n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31.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附近D.秋分点附近32.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某商场因为一个烟头着火,造成火灾事故B珠穆朗玛峰上发生滑坡C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D2022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33.当地时间2022年2月22日11时51分(北京时间7时51分),图2所示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由于震源深度只有5千米,所以灾情严重。据此读图完成1—2题。1.依提供信息可知,图中jl、j2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A.55°E,60°EB.135°E,140°EC.170°E,175°ED.170°W,165°W2.图示岛屿地处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从水平运动方向考虑震中地西侧的板块主要移向()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34.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C.收集洪水受灾区的面积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35.读“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1)假设此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2)假设此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3)如果此图位于中国河南省,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    风。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9\n36.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________。37.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北京时间2022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此后接踵而至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材料2:北京时间2022年9月18日20时40分,在印度锡金邦发生里氏6.8级地震,邻国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西藏均有震感。西藏有7人遇难,1300多人无家可归。材料3:下图为两区域示意图。(1)图示两区域都是地震多发地区,且地热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2)简述日本冬、夏两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3)日本核电比重约占其能源消费结构的30%,水电约占其能源消费结构的35%,而印度火电比重约占65%,试分析日本和印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4)印度不仅地震多发,同时旱涝灾害频发,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38.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bf表示______。(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3)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大到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4)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5)地震易发区是______。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9.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9\n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22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22年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22年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1999年以来相比,2022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22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2022年和2022年。”(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9\n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地震产生的危害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离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抗震救灾的能力等有关。2.【答案】C【解析】被洪水围困时,可以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等待人们的救助。3.【答案】D 【解析】“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说明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特点。4.【答案】D【解析】水土流失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当地植被有关,植被差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我国西北地区也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北方冬季也会出现沙尘暴天气;长江流域虽然年降水量大,但七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易形成伏旱天气。5.【答案】B【解析】目前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在加快,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会下降,甚至出现逆城市化,故B选项描述错误,正确答案选B。6.【答案】(1)C(2)C(3)B【解析】第(1)题,本题是有关地方时的简单计算及日期变更线的判断。我们从震中位置所在的经度东经172.7度,可知新西兰应属东12区,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时区,又在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的西侧,日期相同。所以北京时间为2月22日7时51分。第(2)题,回顾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新西兰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即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地层剖面有3条裂缝,即判断该地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7.【答案】D【解析】洪涝不只在夏季,也可能发生在春秋8.【答案】1-2D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8至20时台风中心到达该地,风速最小;16时该地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则风向最有可能是偏北风。第(2)题,图中显示18至20时之间台风中心到达该地,降水强度最小。9.【答案】B10.【答案】B 【解析】台湾受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双重影响,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11.【答案】D C \n【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说明此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12.【答案】(1)选A,(2)选C【解析】图中不同的灾害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其中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成因以自然因素为主;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西北西部及东北东部的山区;3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成因以气候干旱为主;4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其中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该灾害;5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是其主要结果。13.【答案】5.B6.A【解析】第5题,图示地震发生地处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6题,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土耳其南部沿海受西风控制(西南风),为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A【解析】“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必然是利用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17.【答案】C【解析】四合院是一种封闭式的建筑,和我国北方寒冷的气候相适应,反映了内向性、封闭性的地域文化。18.【答案】A C19.【答案】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各种建设项目等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管理实施。它是保证城市与乡村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种建设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城乡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乡规划的性质;第二步根据当地的人口,确定城市、小城镇和乡村的规模;第三步合理安排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第四步设定城乡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对当前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城乡规划的概念,根据城乡规划的概念可以确定城乡规划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就其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规划对象,又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这就确定城乡规划的性质,根据当地的人口,确定城市、小城镇和乡村的规模,合理安排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设定城乡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对当前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20.【答案】C\n【解析】我国的十个国家级物资储备基地是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21.【答案】D22.【答案】B【解析】主要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即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23.【答案】A 【解析】气候干旱可能导致蝗灾,水灾也可能引发疫灾,但不是直接因素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27.【答案】A28.【答案】C29.【答案】D【解析】中游退耕还湖,可减少下游洪涝;下游退耕还湖,对中游没有帮助30.【答案】C 【解析】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31.【答案】A32.【答案】C33.【答案】1-2CB【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地区发生地震时东八区的区时为7:51,而当地时间为11:51,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所以可推断出C项正确。由图可知,板块边界为西南一东北走向,又由题干可知岛屿地处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震中西侧的板块主要移向东南。34.【答案】A 【解析】通过遥感可以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35.【答案】(1)南 (2)北 (3)东【解析】由题目可以获得以下主要信息:①在不同半球,不同地区风向不一定相同;②\n影响风向的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清三种力对风的具体影响。第(1)题,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其方向受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当三种力平衡时,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已知风向为东北风,逆向推理可知A点位于南半球。第(2)题,假设条件是“高空等压线”,因此可以不考虑摩擦力,根据已知风向同样可以逆向推理得知A点位于北半球。第(3)题,解答的关键是排除定向思维的干扰,因为题干已说明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二、非选择题36.【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它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3)毁林开荒,工程建设等【解析】本题以分布图形式考查我国泥石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区,其形成和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可能加剧或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37.【答案】(1)两地区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热资源。(2)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3)日本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短缺,国内能源需求量大,日本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故水电、核电所占比例大。印度煤炭资源丰富,火电比重高。(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强盛时,来得早,走的晚,易形成洪涝灾害。西南季风弱时,来得晚,走的早,易发生旱灾。【解析】第(1)题,可用板块理论分析。第(2)题,日本是典型季风气候,冬夏季风都会带来一定的降水,但要注意降水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第(3)题,从能源多少、需求量、经济水平等角度去分析。第(4)题,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分明。南亚季风的强弱会带来降水异常。38.【答案】(1)震源震中震中距(2)减小(3)bdecf(4)B(5)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解析】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面正对着震源的一点称为震中,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是离震中越近越严重。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世界上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39.【答案】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0.【答案】\n(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解析】第(1)题,联系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分析。第(2)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会“放大”灾情。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