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长白山一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地理 > 吉林省长白山一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0分)右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积.温的多少B.地形和土壤状况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地形南高北低D.河流南多北少读图,回答3~4题。3.江苏省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主要参考指标是(  )①地理位置②区域面积③人口数量和比重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⑤城市化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4.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该省的迁移方向是(  )A.苏中→苏南B.苏南→苏北C.苏北→苏中D.苏北→苏南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16。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5~6题。-13-\n5.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6.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和诗词,体现了对于人地关系的朴素认识。结合材料,回答7~8题。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摘自《荀子•天论》,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②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崇拜③自然环境具有客观的发展规律④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观点,反映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  A.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B.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C.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D.尽取天地材利,与人共之2022年2月,浙江、安徽在街口镇建立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达成协议:三年后新安江水质若变好,浙江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安徽给浙江1亿元补偿。完成9~10题。9.根据协议,黄山市最需要停止的产业活动是(   )A.蔬菜生产 B.水稻种植C.服装加工  D.秸秆造纸10.这种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公平性、阶段性 B.持续性、阶段性C.公平性、共同性D.持续性、共同性-13-\n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1~12题。1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1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a.热量资源不足b.有台风的影响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d.地势平坦e.土壤肥沃A.①-a②-b③-c④-d⑤-eB.①-b②-c③-d④-e⑤-aC.①-a②-c③-e④-d⑤-bD.①-a②-d③-c④-b⑤-e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4—16题。1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1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3-\n16.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7~18题。17.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丘陵地形为主B.中部低,北、东、南高C.地表崎岖,起伏较大D.远看为山,近看山河相间18.影响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最大的灾害是(   )A.春季的干旱与风沙B.夏秋季的洪涝灾害C.泥石流、滑坡灾害D.土地的次生盐碱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右图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完成19~21题。1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20.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B.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C.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D.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21.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13-\n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读曱、乙两工业区位置图,完成22~23题。22.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C.农产品资源丰富D.完善的公共设施23.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紧缺B.技术水平落后C.生态破坏严重D.地价上涨过快“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下面两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读图回答24~25题。24.上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25.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结合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26~27题。-13-\n26.下列因素与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无关的是A.耕地面积大B.人口密度大C.水资源利用率高  D.降水量偏少27.引汉济渭工程的深远影响,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控制关中地区的地面沉降②可能影响汉江地区下游地区用水安全③利用两地落差进行水能的梯级开发④发展航运,缓解区际南北向的交通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图回答28~29题。28.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A.②④B.①②C.③④D.④⑤29.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和美国部分农业区分布。读图,完成30~32题。-13-\n30.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正确的是(   )A.X:冬小麦,Y:春小麦B.P:春小麦,Z:棉花C.M:乳畜业,N:游牧业D.P、Q均为玉米31.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   )A.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 B.热量充足,交通便利C.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D.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32.M、X两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湿地减少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C.土地盐碱化、土层变薄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图3为北半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3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的分布特点是(  )A.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C.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34.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13-\n读“M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和“M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36题。35.根据表格信息可推断出1978—2022年M河流域()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众多荒地被开垦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3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河流流向大致从南向北B.发展立体农业是该区域发展方向之一C.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D.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甜菜、油菜等读图“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22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37~38题。37.据图分析1990~2022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产业结构趋于优化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38.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②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移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改革开放以来-13-\n,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走出国门到巴西投资建厂。下图为我国各地区2000年和2022年汽车产量比较图。读图,回答39~40题。39.对我国汽车生产的判断正确的是()A.东、中部的增长量均大于西部和东北部B.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C.东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当地巨大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D.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增量较少是由于当地铁矿枯竭配套工业衰退导致40.我国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在于()  ①先进的制造技术 ②良好的工业配套 ③增长的市场需求 ④大量廉价的劳动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41.下图中甲、乙两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棉仓和粮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比较影响甲、乙两地的农业发展气候条件的差异。(4分)-13-\n优势不足甲地区乙地区(2)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列举其中三条自然地理分界线。(3分)(3)乙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后,湿地数量骤减,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试列举湿地的环境效益。(5分)42.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6分)材料一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材料二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材料三珠江水系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4分)(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对西南和广东的积极意义。(8分)43.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13-\n(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2)在F处修建大坝,对下游地区有何积极意义?(4分)(3)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44.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农业植被200~400600~620杂草类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13-\n(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4分)(2)目前A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2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6分)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1-10CADBDBDCDC11-20DBCCACABBA21-30DABADCAABD31-40CABCCBADCB41.(12分)(1)(4分)优势不足甲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不足乙地区雨热同期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2)季风区与分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400㎜等降水量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任答三点得3分)(3)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5分)42.(16分)-13-\n(1)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4分)(2)位于季风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4分)(3)对桂、滇、黔地区而言,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广东地区而言,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并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8分)43.(14分)(1)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北部以平原为主。(4分)(2)防洪;保障工农业用水(4分)(3)支持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促进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5分)反对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破坏原有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5分)44.(19分)(1)A区域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所以人口密度大;B区域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所以人口密度小。(4分)(2)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1分)过度开垦,只种不养(2分)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6分)(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分)-1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