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2-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要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应通过()A、史书记载B、化石发掘C、神话传说D、学者推断2.“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半地穴房屋遗址 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4.“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A、女娲补天B、炎黄二帝战蚩尤C、大禹治水D、尧舜禅让5.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她的前身是()A、炎黄族B、半坡氏族C、元谋人D、华夏族6.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7.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8.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9\n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9.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D、楚、燕、齐、秦10.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商鞅变法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1.“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奴隶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12.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讲到:“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时期,天子的处境为()A、诸侯定期向天子纳贡B、周王牢牢控制着诸侯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天子自称皇帝,加强中央集权13.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14.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不符合实际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下令:废除土地私有制1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9\n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1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17.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 D、北京19.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苛严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20.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2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2.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楚汉之争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3.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9\n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24.“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能还在马上治天下呢?”这句话告诫汉朝的统治者()A、武力治天下B、必须解除大将的兵权C、尽快停止战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25.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第Ⅱ卷(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2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三: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1 铁制农具 图2 穿有鼻环的牛尊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谁?(2分) 9\n (2)材料一中的“水”指哪一河流?(1分)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什么?(1分)这项水利工程有何作用?(2分)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怎么实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2分)(2)材料二中“卫鞅”指谁?(1分)“孝公”指哪国国君?(1分)材料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1分)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3)“卫鞅”所为,有何历史作用?(2分)9\n(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8.(16分)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2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3)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1分) (4)汉代时哪位儒生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1分)提出了什么主张为汉武帝接受?(2分)这一主张有何影响?(2分)(3)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正确态度?(2分)9\n29.(11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1分)统一于何时?(1分)(2)材料一中,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1分)(3)据材料二所示,为巩固统一统治者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9\n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BBCCD6-10:BACBD11-15:BCADD16-20:CBBBD21-25:DADCD二、非选择题。26、(1)A指大禹;B指李冰。 (2)黄河;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3)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4)从合理开发改造自然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7、(1)管仲在齐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号令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卫鞅”指商鞅;“孝公”:秦国;主张:变法改革。阶级:新兴地主阶级。(3)商鞅变法作用: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强大,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28、(1)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2)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春秋后期;儒家学派;《论语》。(4)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5)吸取精华,去其糟粕。29、(1)秦朝;公元前221年。(2)实行郡县制;法家。9\n(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4)刺史。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