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七单元温故练习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七单元温故练习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第七单元温故练习试题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选择题1.“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所控制,1940年6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苏联2.有学者认为,“彼得格勒起义仅仅死亡6人,受伤50人就宣告成功”,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斗争过程更像一场政变。这说明当时(  )A.布尔什维克党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B.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临时政府的实权C.临时政府已丧失了民众的期望与信任D.英法等国事实上支持俄国的革命行动3.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道:“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D.主张用暴力争取独立4.下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漫画《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它的寓意是(  )A.血口喷人的伎俩B.多彩世界的改换C.招摇撞骗的花招D.灭绝人性的行径5.1920年春天,美国国务院开始了反对以现有形式延续日英同盟的运动,以后又表示不论以怎样的形式更新同盟均不赞成。这表明,美国(  )A.要求英日同盟维持现状B.奉行不结盟政策C.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尖锐D.开始在全球扩张6.1932年,为防止广大农村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地移动,苏联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却唯独不给农民发放身份证。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B.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C.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7/7\nD.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7.学者们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来评论欧洲某一时期的历史。由此推知,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8.一战前夕,德国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整个民族的财富,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表明,此时的德国极力(  )A.煽动极端民主主义情绪B.维护下层民众利益C.保证欧洲的稳定和发展D.宣传和平主义思想9.1917年3月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在一切政治发动中士兵要服从苏维埃和自己的委员会;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它不同苏维埃的决定相矛盾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权力  B.属于社会主义政权C.已与临时政府决裂D.已经控制俄国军队10.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1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12.《全球通史》中说道:“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13.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美西战争爆发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同盟国建立D.协约国建立7/7\n14.1941年6月,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演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了”。该演说旨在(  )A.呼吁对苏联进行援助B.谴责德国的入侵行为C.坚持意识形态的对抗D.批评英国的绥靖政策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形式多样,但是,革命或改革的任务却非常相似,拉丁美洲各国面临的共同革命或改革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B.反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渗透和控制C.反对军人独裁D.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16.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没有满足人们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C.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18.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役一结束,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就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9.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华盛顿B.孙中山C.富兰克林·罗斯福D.甘地2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21.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7/7\n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22.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显著特点是(  )A.“以工代战”B.文明出征C.不参与战务D.民间自发23.1917年初,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大量发行货币,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大雪和低温让100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8倍,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岀面包,因为烤炉没有燃料,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B.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C.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24.“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与列宁这一观点相符的措施是(  )A.取消自由贸易B.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实行粮食税D.实行工业全面国有化25.卡德纳斯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规定每届总统的任期只能是6年,不得连选连任,这使得每次的总统换届选举都是一次高级人才的轮换,都是一次思想、观点的更新,有利于防止思想的僵化。材料主旨信息是强调(  )A.卡德纳斯政治改革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B.卡德纳斯政治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卡德纳斯政治改革顺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D.卡德纳斯政治改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7/7\n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2)根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7/7\n——[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编自[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人们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29.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失去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5版.1750年至今》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结果)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摘编自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两次民族解放运动。7/7\n(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摘编自《总理全集》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摘编自《世间几人如甘地》(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指出正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7/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