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庄平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主要是因为()A.牛耕的广泛推广B.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C.曲辕犁的发明D.耕作方式的科学性3.文明、文明的意思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4.下面对北魏“均田制”表述正确的是:()①触犯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③所授田地不得买卖 ④受田农民要向国家承担一定义务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17/175.商鞅变法中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一措施实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扩大了农田的占田份额6.北宋苏荀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A.自耕农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官民合营D.租佃式经营7.下列关于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最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明清时期佃农与市场发生联系,促进了农、商业的发展8.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移到了江南地区。以下各项,对江南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的是()A.北方先进耕作技术的传入B.许多土地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C.大量粮食运往北方地区D.大量滩涂山地被垦为良田9.古代对江浙地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其反映的实质是()A.江浙地区吸纳物力人力的能力强 B.江浙地区人才济济17/17C.文化重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D.江浙地区物阜繁华10.图中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 B.商朝C.春秋 D.战国11.《农政全书.木棉》称“今北方之吉贝(注:木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之,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种经济现象主要反映()A.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1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冶炼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发明了生铁冶铁技术B.春秋时期发明了块炼铁冶炼技术C.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D.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作冶铁燃料13.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东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①老头子昨夜做小吃生意收摊很晚,尚未起床②老婆子打开炉灶,添煤做饭③大儿子是官窑的匠人,正在准备出门上工17/17④儿媳在用脚踏三锭纺车纺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4.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①多为工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官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1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元朝纸币流通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却广泛使用白银,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都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③明清时期白银使用日益广泛,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集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17.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有利于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7/1718.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准确信息是()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22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19.下图是明朝小说《醋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④20.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因是()①到东方寻找黄金②一切为了香料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17/17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欧洲合计77031616661——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22.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买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17/17A.留下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23.右图是发布于1769年的一幅贩卖黑人的广告,正确的结论应该是()选项广告发布地点广告发布者A非洲某地一家英国公司B美洲某地一家英国公司C亚洲某地一家荷兰公司D美洲某地一家日本公司24.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C.雇佣劳动力增加D.封建主阶级衰落2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17/17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本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26.蒸汽机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也被恩格斯称为“工业用来震憾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分工、蒸汔机、机器的应用)之一。”其对人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②产生了生产方式的工业化③工厂的集中产生城市化④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2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议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缂丝技术的出现②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③租佃关系的产生④私商出现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17/1729.从企业性质看,与江南制造总间不一样的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天津殆来牟机器磨坊③张謇的大生纱厂④安庆内军械所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清朝时,民间流传一首《武夷山采茶歌》,歌词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据材料可说明()①清代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②清代武夷山茶叶生产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况③清代福建茶叶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④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1731.材料题: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弧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摘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书·食货志》载“农,天下之本也。”《汉书·景帝纪》载“方念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史记》载:汉高祖把田租减为“什伍而税一”,文帝时减为三十税一,中间还免除田租12年。《史记·河渠书》载:“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任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三国时期,诸葛亮认为,“此堰(即都江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专置“堰官”加以保护。周明生在《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一书中说:汉武帝时为推行代田法,让赵过创制了两种新田器(耦犁和耧车),并使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乡里富有经验的老农,来“授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隋文帝时为救荒始建社仓(又名义仓),宋代的董煟全面系统总结了前人有关救荒的政策和措施,写下了专著《救荒活民书》,为封建国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17/17救荒之策”。材料三:废井田而兼并起,于是强者日富,弱者日贫,豪霸日兴,殆不可遏。——摘自《历代名臣奏议》卷68《论抑强状》在古代社会,农业民族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也拥有比较安全的生命保障。但正因为如此,农业民族的人口增殖速度快——远远超过了其他文明,一个本来地广人稀的地区,一旦被开发成为农场或种植园,不到一百年时间,就已人满为患。——摘自邹牧仑著《乾坤再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农耕社会的民生状况(4分).(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推行的方针政策(2分)及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社会困扰当权者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分)?32、材料题: 武夷北苑,夙著名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逐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17/17矧近年来,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情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损,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置耕织为绥图,逆料数年之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卞宅第《卞制军政书》阅读后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回答“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竞相种茶的原因?(2分)这种变化说明什么?(4分)(2)根据材料说明“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3)从材料可见作者有重农轻商思想,造成这种思想的根源是?(2分)33.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二是奇,三是妙。当时人们是这样描述上海的奇与妙的:“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居人不信金吾禁,路上徘徊听五更。”“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材料四中的“奇”与“妙”分别指什么具体事物?(4分)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2)都说两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并最终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8分)17/172022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答题卡二、非选择题(答案不许超出方框外)31.材料题:(1)据材料一概括农耕社会的民生状况(4分)(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推行的方针政策(2分)及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社会困扰当权者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分)?32、材料题:(1)根据材料回答“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竞相种茶的原因?(2分)这种变化说明什么?(4分)17/17(2)根据材料说明“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3)从材料可见作者有重农轻商思想,造成这种思想的根源是?(2分)33.(1)材料四中的“奇”与“妙”分别指什么具体事物?(4分)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2)都说两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并最终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8分)17/1717/17选择题:1-10: B B A C A、 D B D C C、11-20: B B A A A、 D B A C A、21-30: D C B B A、 D D B C B主观题:31:(1)、农民的徭役负担沉重、收成低、生存艰难、地位低下。(4分)(2)、重农政策: (2分)减轻田租、兴修维护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经验、推广先进生产工具、救荒 (4分)(3)、土地兼并、人口剧增 (4分)32:(1)、通商之初外商大量收购茶叶,种茶有利可图; (2分)外国经济侵略冲击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使其出现瓦解趋势;(2分)中国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2)、掠夺式开发和印度茶叶的竞争 (4分)(3)、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2分)33,(1)、电灯、电话;(4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17/17(2)、a、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列强需要对外扩张寻找商品、资本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积极对外扩张。b、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壮大了列强实力,为其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更加便捷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更加便捷。(8分)17/1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