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包头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传说中的织女和牛郎因为相爱被王母强行拆散只能一年一度相望银河,喜鹊受其感动自发搭建一座鹊桥助其夫妇相会,乞巧本为妇女向织女乞求纺织技术提高交流技艺的传统节日,现在却成为中国的情人节(结果悲惨),从乞巧节中的牛郎和织女这一主角所反映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生产模式C.封闭保守退隐山林的悠闲别致D.一牛一犁的耕作方式2.对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照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3.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4.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6.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B.工艺技术的需要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D.电力的广泛应用7.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器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A.蒸汽机B.电动机C.珍妮机D.内燃机8.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携带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转化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6\n9.下图分别反映的是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中叶英国工农业人口变化情况。出现图片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B.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C.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工业革命使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形成10.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C.城市化进程D.社会生活的变迁1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2.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3.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4.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B.大量吸收外资、解决民间资本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15.有学者描绘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传统畜牧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6.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我国1959到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一历史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A.生产关系不能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C.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应适当D.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6\n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1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企业可以自主支配所生产的产品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0.“先试先行”是一再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深圳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其“先行先试”首先表现为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C.引进外资的特殊政策D.率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C.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22.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当时北京的消费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23.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辛亥革命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近代经济发展24.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25.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6\n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6.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7.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候,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罗斯福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28.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9.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3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项社会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每月交纳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1%至3%雇主国家工人失业时每周领取15至18美元A.稳定金融秩序B.复兴工业生产C.开展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1,3,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问题: 材料一: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3分)6\n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2)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3分)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1949-1958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什么?(3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材料二:“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以上材料选自《纽约时报100年》材料三: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罗斯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原因。(3分)其目的何在?(3分)(2)材料中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3分)依据材料二,罗斯福对此将采取何种措施?(3分)(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6分)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部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ADCCABBBCCCD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CACBCDBCADBDD31.非选择题(1)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使机器的普及(火车和汽船的发明)。(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为主(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3分)(2)民族独立、社会安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4分)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3分)为我国工业化建立了初步基础;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分) (3)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3分)32.(1)原因:此前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国家不干预经济。(3分)目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3分)(2)来自企业主。(3分)6\n措施: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3分)(3)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2分)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分)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2分) 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