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内蒙古省2022学年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内蒙古省2022学年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内蒙古省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此材料主要记载了西周的(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2.(2分)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B.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3.(2分)《中国氏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贵,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中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4.(2分)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是(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为了监察地方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16/165.(2分)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贴合血铸成的句号。这个“句号”主要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6.(2分)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7.(2分)如图是某重要会议上与会代表的珍贵合影,这次会议(  )A.确定了我国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B.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C.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8.(2分)1953年,国家领导人曾就民族问题谈到:“……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靠发展经济来解决。……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这一论述表明我国(  )A.准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重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C.已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开始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16/169.(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旗。这面旗帜在香港会展中心的首次冉冉升起(  )A.成为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里程碑B.促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结束了旧中国被殖民的百年国耻D.推动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0.(2分)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两岸隔绝的坚冰被打破C.“九二共识”的达成D.两岸“三通”的实现11.(2分)李克强总理说“智者求同。愚者求异”。这与固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是一致的。从本质上着,二者都强同在国际关系交往中。要发展友好关系,就应当(  )A.抛弃异见B.寻找利益共同点C.体现共同价值观D.以社会制度划界12.(2分)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欺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显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这从舰面反映出(  )A.中国与两国都存在着对抗状态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形成了三国鼎立的三彼格局D.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不确定性13.(2分)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16/16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国与国之间相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能成为国与国之间往来的障碍D.在制定外交改策时,不能考虑历史问题14.(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板开展外交活动。下列图片反映出我国在新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A.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台作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合作15.(2分)《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写道:“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宫,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这位执政官进而实行(  )A.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B.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C.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D.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16.(2分)“梭伦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文中“新的统治形式”指(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民主政治D.科举制度17.(2分)公元前3世纪之后,罗马公民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缺乏对贵族权益的维护B.公民要求有更多的权力C.罗马的对外扩张D.帝国的没落18.(2分)“16/16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9.(2分)如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B.《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C.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D.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20.(2分)据英国史学家估算,1688~1701年之间,英国经济增长迅速,国民财富增加了20%.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B.世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C.责任制内阁的逐渐形成D.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21.(2分)尼克松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美国总统也多次否决过国会议案。这主要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  )A.分权制衡B.两党制C.中央集权D.联邦制22.(2分)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近代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  )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并对议会负责。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3.(2分)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24.(2分)1871年,马克思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新起点”的依据在于巴黎公社(  )16/16A.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25.(2分)七月流血事件后,俄国官方正式的侦查结果将其定性为布尔什维克党受德国指使挑起的暴动,其目的是破坏俄国的军事努力以有利于德国及其盟国。其理由可能是(  )A.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民众公开夺权B.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C.工人士兵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布尔什维克党公开反对临时政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26.(14分)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请回答:16/16(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4)官僚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是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清政府上层仍有人硬说:“夫中国何弱之有?我朝定鼎二百余年,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深仁厚泽,普被垓挺,渊乎铄战!法度纲纪,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已!即今日时势而论……高得谓之弱乎?”材料二:从表面看,中国之大,十倍于日本,故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有日本人向其决策者伊藤博文提出这个疑问,伊藤的回答是:“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也,吾何畏焉?”材料三:(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了什么?(2)请结合所学知识诠释材料三中两幅图片的寓意。据此并结合所学从领导力量方面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一胜一败的原因?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干年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则为了弥补杜勒斯的无礼之举,在1972年他访问中国走下飞机舷梯时,主动向周恩来伸出手来……作为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他(杜勒斯)在制定与会方针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杜勒斯拒绝跟周恩来握手:纯属虚构的故事》16/16材料二: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场面,更令人难忘。57个国家的常驻代表轮番登台致辞欢迎,用了近6个小时。智利常驻代表先是引用……诗句描写昔日中国人民的苦难。接着又全文引用毛主席的诗词赞扬新中国站立起来的自豪之情。句牙利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察托尔道伊・卡罗伊用中文致欢迎词,令全场为之动容。他说,2758号决议的通过“纠正了一个存在已久的严重的历史性的不公正”,“任何力量都阻档不了伟大中国的前进”。话音一落,会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恒久的记忆﹣记中国重返联合国》材料三: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72年尼克松主动向周恩来伸手的主要因素。(2)材料三中特里尔的这段描述表明了什么?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850~1870年,法兰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疑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国家。”﹣﹣《法兰西100年》材料二:1848年12月,法国总统选举中,农民把几百万张选票投向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致使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总统。不久(路易•波拿巴)又发动了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到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不仅没有兑现,而且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他们……“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了,这一转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拿破仑三世》材料三:德国,1800年之前曾被讥笑为“欧洲病夫”。马克思曾经不无讽刺的评论道: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亦非罗马。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一开始就是有名无实的。﹣﹣《俾斯麦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铁血的统一道路》材料四“让我们把德意志扶上马!它一定会策马奔腾!”﹣﹣奥托•冯•俾斯麦16/16(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俾斯麦是如何“把德意志扶上马”并促使其“策马奔腾”的。(3)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造成19世纪末法国与德国政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6/162022-2022学年内蒙古省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解答】“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表明其主要政治意图拱卫王室,主要讲的是分封制,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期已经产生,故A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并非发上了质地变化,而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发展,故B项错误。西汉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C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虽然在汉朝的时候有所变化,但基本上政治体制保持了稳定性,故D项正确。故选:D。3.【解答】依据材料“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贵,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可知C正确。A在秦朝出现,排除。郡县制涉及的中央集权,排除B。内阁制在明朝出现,排除D。故选:C。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据此依据材料“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可知A正确。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特别强调是对汉人的控制,故排除D。故选:A。16/165.【解答】从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到1912年清帝退位,中间经历了一共2132年之久,所以这里指的是皇帝制度在中国存续了2132年,而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之一,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解答】联系所学可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从“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的信息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故B项正确;A项还处于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之后国民党又发动了重点进攻,C是辽沈战役,地区主要在东北,不是江淮河汉地区,D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B。7.【解答】A.第一届政协会议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性质。B.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第一届全国人大。故选:C。8.【解答】A.53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施。B.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体现了重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特征。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1世纪出现的。D.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B。9.【解答】A、香港的回归市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里程碑,故正确;B、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应用,故排除;C、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结束了百年的国耻,故错误;D、九二共识达成的时间为1992年,故排除;故选:A。10.【解答】根据材料中的“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一炷香”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材料中的时间是1987年,“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和平统一”16/16的口号在1979年提出,2022年海峡两岸才真正实现三通,BCD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故选:B。11.【解答】“求同存异”的意思是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加强合作,故B项正确。A项中的抛弃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12.【解答】“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欺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显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13.【解答】在制定外交改策时,需要考虑历史问题,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14.【解答】“维和部队”“六方会谈”表明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5.【解答】依据材料“公元前594年”、“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梭伦及其其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A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排除。B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正确。D项是伯里克利改革措施,排除。故选:B。16.【解答】从材料中“梭伦和伯里克利”、“改革”、“语言的交锋”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制,故C正确;ABD三项均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排除。故选:C。17.【解答】16/16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世纪之后处于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凸显,使得原来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制定万民法,故C项正确。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解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故根据题干材料的意思,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19.【解答】根据所学,罗马法早期是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故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罗马法根本上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适应罗马公民的法律,故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万民法是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对法律公民法的发展和完善,适用于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故D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20.【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以后的经济发展,与光荣革命以后的政治环境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光荣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最终确立是在1763年打败法国以后,应该是在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18世纪二三十年代。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故选:A。21.【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材料没有体现出两党制。C.材料也看不出中央集权的特征。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联邦制国家结构。故选:A。22.【解答】16/16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成员单由总理提出,以总统的名义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故选:C。23.【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代议制,即民选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掌握国家实际权力,这是代议制的核心特征,故D项正确。AB两项是其形式特征而非内在核心,应排除。C项是其目的,不符合核心,应排除。故选:D。2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B项正确。A项是指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C项是指十月革命,排除。D项是指共产主义者同盟,排除。故选:B。25.【解答】A.材料是对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一种污蔑,7月流血事件之前,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这是导致7月流血事件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公开的夺权。B.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是在8月份以后。C.4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给临时政府以支持,导致和临时政府之间矛盾的激化最后出现了7月流血事件。D.布尔什维克党公开反对临时政府,是7月流血事件以后。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26.【解答】(1)第一问主要考查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较简单,从“西周政治”“共主”名义下可得出是分封制。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属于基础题,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2)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可得出三省六部制度。第二问结合知识可得唐三省六部将相权一分为三;16/16(3)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答题范围是从材料一、二获得作用而并不是更加所学知识。材料一二主要是官僚制度的积极方面;(4)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表格朝代只是有东晋,隋、唐、北宋。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隋唐确立了科举制,后一直延续。故答案为:(1)分封制。郡县制。。(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4)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27.【解答】(1)解答关键是理解两则材料分别对应清政府和日本人对清朝统治的认识,抓住关键信息“夫中国何弱之有”“中国……吾何畏焉”作答。(2)回答“寓意”首先要知晓漫画中人物的身份;其次要搞清楚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再者,要理解图中的相关文字暗示。对“原因”的解答首先要知道孰胜孰败,然后紧扣“领导力量”这一限定条件进行分析。故答案为:(1)表明:清政府上层仍不承认中国落后衰弱的事实;日本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本质。(2)寓意:图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强中干”,落后挨打的局面已定;图二反映出八路军坚持抗日,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抗战胜利主要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8.【解答】(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表现,尼克松之所以主动向周恩来伸手,首先是可能是要弥补杜勒斯的失礼和敌视态度,其次是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威望增强,同时,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中处于守势也是重要原因。(2)从材料上的描述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来对付苏联,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答案为:(1)因素:尼克松要弥补杜勒斯的失礼和敌视态度,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敌对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威望和地位的提高,在美苏竞争中美国处于防守态势。16/16(2)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付苏联,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29.【解答】(1)从材料“1850~1870年,法兰西……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国家”“第二帝国……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农民…拥护共和主义”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把德意志扶上马”是指俾斯麦通过领导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871年,德意志第一帝国建立。“策马奔腾”是指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促使德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资产阶级力量等方面来分析出造成19世纪末法国与德国政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1)经济基础:法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基础:法兰西第二帝国变本加厉横征暴敛,损害了农民利益,使得农民南支持帝国转向文持共和。(2)“扶上马﹣﹣俾斯麦通过领导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871年,德意志第一帝国建立。“策马奔腾﹣﹣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促使德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3)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封建势力强大,军同主义传统浓厚。16/1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