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5.新华社报道,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6.福建民居——-8-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7.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郡县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8.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1.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A.重视人才B.皇权独尊C.尊崇自然D.宗法观念12.“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8-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3.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1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15.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16.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以下对中央集权制度评价正确的有: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迅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应对突发事件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是专制统治产生的根源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17.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18.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六部19.-8-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据此判断政事堂是(  )A.最高议事机关B.最高立法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决策机关20.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21.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2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4.下面四幅反映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是25.“-8-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西汉的郡国制C.唐朝的藩镇D.元代的行省制2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分封制被彻底取消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27、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29.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  )A.监察地方B.方便地方自治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30.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8-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30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9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8-;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6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10分)-8-一、选择题答案1—5:DCBAB;6—10:ACACC;11—15:BCDCD;16—20:BCBAC;21—25:ACCCB26—30:CAAAB二、非选择题答案:31.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承袭秦制。(3分)(2)分封诸侯王国。(3分)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3分)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分)(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6分)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6分)32.答案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2分)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2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2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