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54分)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2.清朝一般都将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廷寄谕旨的簿册放到“上谕档”以备考查,然而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剿捕档”本是用来抄录平叛镇反事件谕旨的簿册,将于英国的战事等同于平定叛乱。这表明晚清时期朝廷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天朝上国”的观念C.比较理性的认清了鸦片战争D.已经有了近代化意识3.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B.“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D.“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4.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A.长沙B.广州C.南京D.武汉5.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种变化表明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C.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6.伴随着商埠的发展,“一位有远见的海关税务司……把他的马厩附近的一小段中国道路铺上了碎石子。……之后还不到25年,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奔驰着。”从材料中,最能感受到A.近代天津陆路交通发展的落后B.西方人修路意在开天津为商埠C.天津开埠对其交通发展的影响D.当时国人要求发展交通的诉求7.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C.破坏了中国领上主权完整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7-1.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适应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需要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2.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3.马克思说:“这一次革命(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无疑是由于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4.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5.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6.当今学术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看法已成共识,认为它是空想。但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天朝田亩制度》,认为它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看问题的角度是《天朝田亩制度》A.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B.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C.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D.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7.“《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8.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作用D.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17-1.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3.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4.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5.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评论旨在说明五四运动中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2022—2022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8.中共“一大”通过的《十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17-1.它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它”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扶助农工的基本政策C.逼蒋抗日的基本方针D.坚持敌后游击战的方针2.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A.国民革命的胜利B.缓和阶级矛盾C.巩固红色政权D.团结全民族抗战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4.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A.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B.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5.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22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A.九一八事变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七七事变6.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D.首次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7.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A.实行粮食统制B.掠夺地矿资源C.消灭抗日力量D.解决物资短缺8.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9.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建党伟业》②《长征》③《建军大业》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①②③⑤④-17-1.“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2.下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由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3.“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注:马士(1855-1934),原籍美国,1917年加入英国国籍。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即满洲国)、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材料三台湾同胞遭受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是中华民族苦难史中悲惨的一页。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17-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2022.9.02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马士这么说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一中所指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4分)(3)据材料三,请指出台湾光复日的时间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4分)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伟大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材料一: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制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材料二是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成果?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全面评价该文件。(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4分)-17-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代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4分)-17-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结合所学可知,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故D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只是鸦片战争中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并未引起清政府的重视,故A不正确;从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却不见“上谕档”,而在“剿捕档”可知,当时的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缺乏理性认识,故C不能入选;选项D不合题意,故排除;从材料来看,清政府只是把中英鸦片战争当做是评定蛮夷叛乱的战争,明显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B。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因此,英国迫切需要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违背自己的意愿”指的是用暴力手段迫使中国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不可能对中国产生严重的经济依赖,故C项排除;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以满足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项排除。故选B。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的对外贸易,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国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排除均与此说法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旨在考查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其解读的能力。依据所学,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7-、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等,刺激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这与材料“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相吻合。由材料“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可知,说明了世人主张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6.【答案】C【解析】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伴随着商埠的发展”、“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奔驰着”可以看到反映了开埠对天津交通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项是本末倒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7.【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允许投资办厂,当然也就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的侵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输出阶段,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8.【答案】D【解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主要在于甲午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A是洋务运动,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C是鸦片战争,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题的关键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17-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A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故排除B;C项所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提及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关键信息“克林德”,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ABC三项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A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BC两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都不合题意,皆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民主革命高潮兴起,故D项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A项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故A项正确。B项题干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故B项错误。C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符合史实,但题干材料侧重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主要考点: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及目的;③鸦片战争经过;④《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⑤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加紧搜刮全国老百姓,导致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赋税严重,无法忍受,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称军队叫太平军,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总的说,鸦片战争加速也促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1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没有体现农民的要求,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土地和生产资料,《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都体现了对封建剥削制度的否定,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要求,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的比较,寻求二者的共同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比较能力以及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掌握。《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2、不同点:(1)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前者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后者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17-(2)空想性的内涵不同:前者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后者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3)财产所有制上:前者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后者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4)对农民阶级的影响:前者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13.【答案】D【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天国领导人们的行为特征,而不是说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B.太平天国毕竟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好处,农民也获得了一些利益,并不是一场空.C.材料体现不出天国离老百姓很遥远.D.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政治纲领和行为出现严重的反差,使得太平天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弱,最后导致运动失败.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的信息,理解材料中天国领导人的行为是受到农民局限性的影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辨析材料的能力.14.【答案】D【解析】略。15.【答案】B【解析】《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资政新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资政新篇》的影响。本题为基础题,考查《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其根源是由其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故正确答案是A项.BD不全面.C不符合题目意思.故选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认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知其失败具有必然性.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基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点,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去认识、评价或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17-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表明清政府为修路,搜刮老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政府的垮台,故B正确;“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故A错误,排除;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C错误,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1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根据“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社会舆论对清政府捕杀革命志士秋瑾的态度,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A项正确。B材料并不能说明舆论界支持革命,故B项错误。C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并没有徇私,故C项错误。D材料与西方国家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19.【答案】D【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B项说法错误,清朝灭亡的主因是它的腐朽统治,故排除B项。“46名北洋将领联名”“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不能说明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朝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故D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武昌起义。考查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武昌起义后,东南各省纷纷独立,各省立宪派竭力响应援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但是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并参与了临时政府,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辨别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建立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孙中山的革命行动,但是不能准确的反映材料要求,排除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洪仁玕,排除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C正确;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无法体现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排除D。故选C。 2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项与“国民革命”不符,应排除。故选:B。-17-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需要掌握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分析理解。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2.【答案】D【解析】根据“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作用,故选D.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切入,结合五四运动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知识积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共成立的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沪浙红色旅游区”并结合所学进行逐项分析:A指的是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符合题意;B项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C指的是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D指的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进行战略转移,万里长征开始,不符合题意。故选A。2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来看,中共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公有制,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C错误,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可以看出这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A项正确;B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政策;C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策略,均排除。故选A。26.【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大革命已经失败了。B.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国革命力量和反动力量之间的阶级矛盾,难以缓和。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有力的支持了红军的斗争和红色政权的巩固。D.土地革命时期还没有进行全民抗战。故选:C。-17-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要求学生结合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来分析材料。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重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27.【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提供的地理位置可知,反映的是山西省,大别山为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可知,红军要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故B项正确。题干的地理位置是山西省,武汉会战是在湖北,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进军的方向是湖南、湖北、江苏等省,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需要掌握红军长征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红军长征的概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8.【答案】B【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的重创。B.材料表明日本将战争的责任归结为中国的恶性排日政策,体现了其为侵华战争辩解,企图掩盖其侵华的本质,B符合题意;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是在相持阶段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不正确;D.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具体表现为其对蒋介石政策的转变,与材料无关。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日本侵华的原因和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抗日战争的性质加以理解,材料所述日本为战争寻求的结果其实质为旨在掩盖其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性,旨在为其侵华进行辩护。29.【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能够符合国家公祭日定义的是南京大屠杀,在南京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需要掌握南京大屠杀.解题的关键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把握,本题考查对南京大屠杀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7-30.【答案】A【解析】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后来又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国共两党势如水火,但在日本侵略加剧的民族危机形势下,中共没有计较自己的恩怨与得失,而以民族利益为重,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换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这是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解答此题关键要清楚1937年7月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形势.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变法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教材知识迁移的能力.31.【答案】C【解析】A.治安强化运动这种材质,而不侧重在经济上。B.地矿资源也是从经济角度分析。C.当时进行治安强化,主要是为了消灭沦陷区的中共抗日力量。D.解决物资短缺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日军侵略的行为,要求学生结合日本在沦陷区侵略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日本在沦陷区采取的措施。还要搞清楚当时的抗战形势特征。3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可知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抗日,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是南昌起义;C项错误,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D项不符合材料,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出现的。故选A。3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建党伟业》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长征》反映的是1934年——1936年的史实;《建军大业》指的是1927年人民军队的建立;《大转折——挺进大别山》指的是1947年;《百团大战》指的是1940年;所以其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③②⑤④。故选B。3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事,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故C正确.ABD均出现在解放战争之前.故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原,刘邓大军.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开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17-3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低谷是1931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1934年,B项符合题意;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胜利,A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949年心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朝惊梦应该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但最终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故选D.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切入,结合中国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记忆能力.是一道基础题.37.【答案】(1)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实质:为英国侵略做辩护。目的: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于1895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全岛及其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3)时间:1945年10月25日。意义:①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③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⑤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原因以及性质进行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英国的侵略行为进行辩护,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英国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即大清海军在渤海中失利以后,日本强迫满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条约中把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天(辽宁)、吉林、黑龙江加上中华民国时期塞外的热河省。在1933年后,都被日本人侵略,划入傀儡政权满洲国的范围。后又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夺取了热河省,至此东北四省皆沦陷。(3)本题主要考查抗战胜利的意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5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投降,随即台湾(包括澎湖列岛)光复。抗日战争的胜利:①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③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⑤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38.【答案】(1)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7-)从《天朝田亩制度》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产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导致其最终不能得到实行.(3)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产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导致其最终不能得到实行.(3)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1)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三个历史事件切入,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进行思考;(2)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天朝田亩制度》”切入,结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思考;(3)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入手,结合辛亥革命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记.是一道基础题.39.【答案】(1)第一小问,从表中可知,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第一小问,“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故答案为:(1)特点: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政策举措:探索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联合方式)。积极作用: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3)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解析】(1)本题考查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本题考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3)本题考查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1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