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2.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教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C.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4.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8\n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5.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6.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8.《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C.地方困弱D.过度分权9.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10.《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11.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8\n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12.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皇帝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訢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追求平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受到列强控制成为傀儡政权C.外交政策逐渐接轨国际规则D.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独立13.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14.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很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些顺口溜佐证了义和团A.以农民为运动主力B.成员的生活习惯怪异C.以天津为斗争基地D.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15.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 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6.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8\n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1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8.“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国共合作道路C.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D.城市中心道路1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20.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1.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A.主权在民的民主B.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民主C.原始的直接民主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22.8\n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统治范围内[]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3.“而斗争的结果,由于工业化的完成已空前地壮大了民主阵营的力量,终究是邪不压正:法国的现代民主政体终于以第三共和国的形式得到了初步的确立。”由此可知,法国的现代民主政体得到初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共和派的艰苦斗争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工业革命的发展D.法国复辟派势力的削弱24.“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中的双重性B.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德国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非选择题(本卷共有3小题,共52分)25.(16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8\n(2)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0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2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华盛顿传》材料三 2022年11月9日,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他的对手——前美国第一夫人、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从而使后者希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努力宣告失败。(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这体现了什么重要原则?(4分)(3)“地产之王”特朗普战胜美国前第一夫人当选美国总统依靠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2分)(4)你如何评价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创新?(4分)8\n27.(22分)海疆,是主权国家临海的疆界、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发展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9分)(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中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8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8\n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