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北京101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②战国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③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④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A.鼓励婚姻自由B.促进人口增长C.加强基层控制D.实行重农抑商3.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会盟后,“诸侯称顺焉”。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4.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周王“授土”“授民”B.秦国的商鞍变法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北魏孝文帝改革5.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6.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12\n7.《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A.①B.②C.③D.④8.《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来源:学科网ZXXK]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9.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B.注重保护生态平衡C.农业受到官府重视D.立法过于严苛细密10.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11.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A.计口授田B.设立三长C.议定俸禄D.移风易俗12.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这反映了12/12\nA.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B.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C.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D.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14.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5.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6.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17.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18.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12/12\n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19.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B.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C.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D.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20.下图为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D.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21.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②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来源:学科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23.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2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12/12\n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5.下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②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③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④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A.市易法B.均输法C.免役法D.青苗法27.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12/12\n28.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29.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A.中正平和,阴阳和合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C.接受挑战,科学理性D.兼收并蓄,勇于创新30.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A.水排B.曲辕犁C.筒车D.木棉纺车31.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A.汉设立中朝B.唐设节度使C.宋设枢密院D.元设中书省33.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22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司马光《资治通鉴》3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2/12\n3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3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3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39.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元朝设中书省分割了丞相的行政权40.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12/12\n41.古代政治部分(15分)材料一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7分)材料二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资治通鉴》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8分)42.古代经济部分(22分)材料一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12/12\n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増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xǐ,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6分)材料二唐以前和唐朝的都城为了确保安全,加强防卫警戒,采用封闭式结构。四周由“城”和“郭”等多重墙垣组成骨架,封闭整个城市。城郭以内,宫殿、官署、食库、贵族官僚的府第也都筑有墙垣,甚至作为居民聚居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建有围墙,设置警卫。唐宋之际,都城的封闭结构发生了变化。北宋东京出现沿街的各种商店酒楼;有不少商业繁荣的街道分布在交通要道。这是都城制度的重大变革,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活跃有关系,也与手工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和行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关系。——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城市呈现的不同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材料三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来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3)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8分)43.中国古代文化(23分)材料一唐代印刷品中,历书(日历)12/12\n占很大比例,质量也较其他印刷品为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需要掌握农时和节令的变化,因而社会需求较大。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吉凶禁忌,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为了争夺市场,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摘编自罗仲辉《印刷史话》等(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影响。(5分)材料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6分)材料三《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两派争论情况简表怀疑论者肯定论者[来源:Zxxk.Com]争论1《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事物如:印刷术、汉字、长城、茶、筷子、缠足等关于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争论2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当时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不会被记入史籍。同时期罗马教皇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争论3《行记》记载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所载史实不符《行记》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争论4各种印刷本的《行记》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他可能只到过波斯,可能从波斯史料抄来《行记》原稿已经遗失,由人代笔流传下来,加上翻译和多次地转抄,抄本近200个共识西方世界对中国较为全面的了解,始于《行记》,并引发海外探险,推动中西交流。(3)阅读材料三,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8分),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4分)12/12\n参考答案12345678910ABCBDCCBCC11121314151617181920DABAB[来源:学科网]BCCBA21222324252627282930CA[来源:Zxxk.Com]DCDDCDDD31323334353637383940CCCDCADACD41.(1)形成:秦灭六国;击匈奴,收复河套;征服百越地区。(3分)管辖维系: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2分)意义:奠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2分)(2)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封驳和执行;(2分)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决策程序以体现相互制约。(2分)宋朝的宰相掌行政权、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2分)通过分管不同事务以体现相互制约。(2分)42.(1)经营方式包括:官营丝织业发达;(1分)工商业者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1分)地主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1分)注:回答私营、民营可得1分,但不与工商业者、地主经营共同给分。消费情况:丝织品品种多,(1分)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1分)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1分)(2)特点:唐朝城市内部呈封闭式结构,宋朝城市内部结构为开放式。(4分,若学生回答“坊市”“时空”变化,可得2分。)原因:宋朝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兴起,工商业政策的变化,手工业行会组织的影响。(4分。学生如回答“宋朝世家大族势力衰落,城市呈现平民化特征”,可加2分,原因部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3)原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海路运费较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6分。以上每点2分,本部分分数不超过6分;回答其他合理答案,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可得分)影响:促进港口城市繁荣;促进广东、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以上每点1分,本部分分数不超过2分)43.(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分)历书很受欢迎,是主要印刷品。(1分)唐朝印刷品出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甚至有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1分,任意写一点即可)12/12\n印刷业成为一个手工业门类,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指导作用(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播。(2分,答出两点即可)(2)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2分)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2分)(3)分析角度:考察《行记》本身所记载的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通过史籍进行考证;通过《行记》不同版本的文本特色进行分析;都从中西交流的视角认同《行记》的客观影响(8分)说明示例:争论1:《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社会风貌,所以马可波罗可能没到过中国;《行记》中描写的宫廷和都市生活详细生动,无其他史料可及,所以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争论2:个人经历没有被记录在中国史书中;作为一个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是普通老百姓,不会被记入中国史书。不能因史书没有记录就断定他没有到过中国。争论3:《行记》中所描述的史实与中国史料不符;所记录的中国当时的经济生活准确详尽,无其他外文文献可及,无书可抄。争论4:没有采用中国文字写作。《行记》记录的内容可能是从其他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史料中摘抄而来,所以,马可波罗可能没到过中国;流传下来的《行记》并非原稿,版本众多。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写出这样的行记,所以,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正反各2分,4分,任选其中一组争论作答即可)12/12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