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2022年上学期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吉林省2022年上学期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吉林省2022年上学期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有55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一位。北京人遗址是我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A、使用天然火B、住干栏式C、挖水井D、制彩陶2、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指的是()A、帝B、帝C、禹D、启3、公元前1046年,朝歌城外的牧野,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会战。这就是后人谈论最多、却知道最少的“牧野之战”。这场战役的性质是()A、周和商两个国家间的民族战争B、周和商两国国君争当霸主的战争C、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战争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8/8\n5、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被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人人心B.变法最终失败C、变法违背民意D、法治代替人治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7、秦朝之所以能“以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秦朝推行法治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国家实现统一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A、制定各种律例B、实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各地建立宗庙9、《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A、察举制B、郡县制C、推恩令D、封国制10、东汉中后期,皇帝大都年幼,寿命较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土地兼并严重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党锢之祸D、黄巾军起义11、下列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西晋北周西魏东魏魏陈吴吴蜀梁8/8\n甲乙丙丁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土地大量开垦②农作物品种增加③纺织、造船等有了明显进步④番禺成为主要外贸港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姓鲜卑姓改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姓为汉姓D、消灭了鲜卑陋习14、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的经济开发B、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5、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16、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潘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8/8\n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文臣与武将的矛盾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17、针对皇帝频频超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应是()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元代的行省制C、明代内阁制度D、清代军机处18、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A、使税制更加紊乱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C、增加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19、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并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D、佛教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化8/8\n20、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动运动的原理。“火箭”在唐朝是指()A、生产火箭的工具B、火药武器C、娱乐工具D、交通工具21、对下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鉴真东渡路线B、丝绸之路路线C、张骞通西域路线D、玄奘西行路线22、西门庆接口说:“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XX,做个西班(武将)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西门庆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3、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胡虏””“匈奴”应该是()A、契丹人B、匈奴人C、党项人D、女真人24、“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8/8\n25、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猛安谋克制26、《“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人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27、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8、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商业的繁荣29、《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B、阐述宗教哲学C、维护封建道德D、规范人际关系8/8\n30、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儒家主张()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克己复礼二、(4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1.(10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之经(要点),礼与刑。——《荀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摘编自习近平讲话(1)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3)从材料三“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4分)8/8\n32、(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摘自《礼记》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摘自《通典》材料四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西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18分)(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9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3分)8/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