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理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理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吉林一中14级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历史(理科)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B.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2.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3.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①重忠孝;②讲廉耻;③重实用知识;④注重气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6.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7.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B.认为法律可有可无C.处事灵活变通D.忽视道德建设8.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7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9.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进而抒发作者的情感。这说明A.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反对宗教B.宗教题材丰富且能展现人性的美C.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无法彻底摆脱宗教的影响D.没有宗教就没有文艺复兴10.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利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B.强调权利的制约与平衡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11.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是价值体系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价值体系”变动的共同特征是A.打破宗教神学世界观B.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C.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反对宗教信仰,追求心灵的解放1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的交流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13.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类别数学天文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兵器项数222525925778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14.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15.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6.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火药大大削弱了欧洲封建势力,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③指南针推动了“地理大发现”7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之所以说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相对论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③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④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人到微观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萌发了强国御辱的新思想,他们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察觉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0.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思想来源于法国的中国维新思想所引发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来源于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B.中国维新思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C.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D.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政治设想2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22.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以此判断与两种观点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23.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的根源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2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725.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①明确提出反帝②平均地权③节制资本 ④反对封建专制统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6.“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76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28.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表明A.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与科技发展能力相一致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29.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30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①第二次民国初期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③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7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材料一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材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6分)7(2)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7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月考(11月份)历史(理科)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ACDBDBDDCB11121314151617181920AAADACADCC21222324252627282930BDAABBBDA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6分)(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8分)(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6分)32.(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4分)(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6分)(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6分)(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加上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4分)。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