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二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二中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吉林省延边二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5.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6.“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18-\n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8.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题干:下列有关“--------”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组合选项:①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④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正确答案:①③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9.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1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11.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18-\n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12.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14.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15.《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17.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18-\n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18.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19.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2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   料结  论A《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B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22.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18-\n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2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从材料中不能得出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24.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⑤25.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26.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7.“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18-\n从人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29.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30.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31.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C.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32.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3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下列符合上述创作精神的时代背景是A.工业革命的扩展造成了两大阶级的严重对立B.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危机C.法国大革命后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动荡之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34.“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18-\n35.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3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7.“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上述“普遍法则”的主要影响是A.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B.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C.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D.颠覆了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38.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9.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18-\n183318381843184818531858186318681873188818931898190319081913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第Ⅱ卷非选择题41.(23分)“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4分)材料二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18-\n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6分)材料三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其不变者,即澌灭(消亡)以至于尽。——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8分)材料四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4)对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5分)42.(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18-\n非无舟人,只无行人”。(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1分)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18-\n(4)贾人俊的话过于片面。(1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如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2分)但也有其合理之处,如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都从学习西学入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贾氏妻子的观点正确。(1分)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必须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2分)如近代中国推行宪政制度,最终未能真正完成政治民主化的任务。(2分)2.(1)科技与影响: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2分)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2分)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2分)(2)新特点: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高度;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2分答出一点即可)影响: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1分)(3)主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李贽向儒学发起挑战(3分)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3分)(4)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1分)。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1分)。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中国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应是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故③、④从时间上来说都与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明显不符。所以应排除③、④。故应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瓦解2.B【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会因时而异。-18-\n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演变·程朱理学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可得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从理学到经学,再结合材料信息“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联系明末清初思想界活跃的的背景可得出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明清儒家并非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故B项错误;C项“全面”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特点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吾将从周矣”反映的是维护周礼,追随古人之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反映的是守旧;“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反映的追随古人的治国思想。而“不法常可,”反映的是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由此只有B项强调发展变革,不必效古,因此B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的历史观6.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ABD;因此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图曲线可知,从8世纪到13世纪,权力逐渐变小,而这一时期西欧是处于神权统治,教权非常大,所以排除B;从13世纪到18世纪左右,权力逐渐增大,而这一时期是西欧诸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但是专制时代与新兴资产阶级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因而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和市民权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从图曲线18世纪后权力逐渐下降可知,这应该反映的是西欧王权的演变,因为18世纪后资产阶级的力量是不断壮大的。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西欧王权的演变8.B【解析】略9.B-18-\n【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在这两大任务中,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正基于此,所以B正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是以文艺复兴为基础;C造成差异是因为中国遭受了侵略;D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艺复兴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解放,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而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的传统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文化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1.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并非活字印刷,可排除A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称)中,大于朝廷不便”,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况且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此题的难度体现在B项的干扰迷惑。但是如果能注意到B项的表述是“完成式”,就可以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得出这样的认识:领先的科技领域,多数与农业生产相关,诸如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原因,即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BC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农业的紧密结合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社会黑暗,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清小说则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衰落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并非主要是表达的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自豪感,因此D项错误,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文学成就·小说的繁荣14.D【解析】-18-\n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末逐渐传入中国,西域地区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在佛学东传的过程中,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发生碰撞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力,西方来的学问往往为了传播只能与中国文化妥协而中国化,古代的佛学,近代的西学及马克思主义。A项表述错误,从新疆到内地不是越来越冷。B项“最为”表述不妥,且南北朝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与经济无关,只是雕刻艺术的变化。故而选D。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佛教的传播·石窟艺术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科学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解。自由落体定律是对亚里斯多德学说的否定,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完善,生物进化论是对神创论的否定。而③不存在此种关系。故选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与相对论比较;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意义。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并没有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所以A错误;进化论发表在启蒙运动之后,不可能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应该说进化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所以B错误;材料也并没有涉及到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主张,所以D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利用关键词法。题干先提到“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然后话锋一转,提出“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后面紧跟着举例加以说明,例证中的“电视”偏对应于“欧洲和美国的技术”,而“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可见国家通过改良电视、控制电视传媒可以反文化渗透,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世界的科技发展·电视的普及·影响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比较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而蒸汽机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时间最长,因此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应该越低,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主要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排除C。材料未反映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影响不断增大的趋势,排除D;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标志性发明成果的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B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科学与技术结合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18-\n可知梁启超的态度是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题干材料选自他的《欧游心影录》,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怀疑,对东方文明的期待。一战给人们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当时不止梁启超,凡对人类命运略表关注的东西方学人,都在思考着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除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好处外,是否也有值得反思、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他们一个普遍的看法是,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而以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似乎正好可以用来补西方文明之穷,这在梁启超那里的表现,就是比较审慎地提出了东西文化融合的看法。B正确;A是洋务派主张;CD材料没体现。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20.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到“社会科学”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2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依据所学可知,所谓自然经济解体是指“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A材料不能得出结论;B正确;C项,结论错误,谭嗣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结论。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22.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调用并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将民主、科学与孔子完全对立起来。23.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主要是对旧道德中的阶级性进行批判,没有全盘否定旧道德,所以答案选择D.24.B【解析】试题分析:①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说的是封建思想伦理的作用,明显不符合题意;②项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体现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的宣传,明显具有落后性;故选B。③④⑤项分别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近代化。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25.B【解析】略2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的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n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A、B、C与题意不相符合。故应选D。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的经济政策27.C【解析】题目要求的材料中的内容和英美宪政的相同点都是反对专制,倡导人们主权和权利之间的制衡,但是英美都是间接民主,这不是相同点。28.C【解析】题目要求的是1927年到1937年间的历史事件,其中①是在1922年错误,②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③是国共繁荣第二次合作,所以C正确。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解题关键扣准材料中时间界限——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题肢C毛泽东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故C不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维新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开辟。30.D【解析】试题分析: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选择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八大;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也要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国内1956年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经济文化科技一穷二白,国际上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敌视包围。此题的关键是“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有张爱萍将军见识的人不多,可见发展核武器有阻力。A项表述有误。C项时间错误。D项表述错误,而是实施了该战略。故选B项。考点: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科学的发展·原子弹爆炸32.D【解析】略3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艺术。从题干材料“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可知指的是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现代主义美术表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大胆使用各式各样的新材料来表现主题。所以应选B。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现代主义美术3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18-\n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此种思想与程朱理学相似。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3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材料阐述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但未涉及两者的“分野”。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点评:关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类别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背景产生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心意大利法国内容宣扬人文主义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消除了思想障碍。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它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36.C【解析】试题分析:①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①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②正确;③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③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古代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37.A【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首先判断“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力学在科学方法方面改变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即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用实验手段研究自然。在人类意识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不问究竟的顶礼膜拜,而是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它引领人们理性的认识自然,A项正确。B是量子论的影响,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项错误。D是进化论的影响。故答案为A考点:近代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经典力学·影响38.B【解析】试题分析: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属于第一个时期的内容,所以排除包含这项内容的选项,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18-\n工业革命的影响39.D【解析】试题分析:维新变法提倡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非民主共和,而且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才拉开的序幕,它提倡的是民主科学。故本题排除①③,应该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影响-1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