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省辉南县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吉林省辉南县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A.宗法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2.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礼乐制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4.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5.“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6.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A.通判B.知州C.枢密使D.转运使7.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9.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8-\n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10.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11.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12.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14.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15.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16.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了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 )A.弄法严酷,宗法制瓦解B.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C.法律上出现公开的不平等D.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17.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其根本目的是()-8-\nA.维护统治稳定 B.监督周王权力C.巩固宗法制度D.扩大统治疆域18.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19.《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0.“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段话反映出西周政治()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独主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特点D.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21.《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2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A.华夷观念淡化B.武力征伐影响C.儒家思想主张D.文化心理认同2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24.“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8-\n的国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28.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29.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时期的做法的目的是()A.重视文臣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擅权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30.《元史·百官志》称:“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行省()A.最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31.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32.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33.“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3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总结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这说明当时选拔官员强调()A.能力至上B.唯才是举C.德行优先D.德才兼顾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8-\n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A.扩大了官员来源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3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A.秦朝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37.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段话表明黄宗羲()A.认为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B.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C.认为君主世袭致使君权弱化D.主张恢复宰相制并且宰相一职世袭38.大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39.“铁券”(右图),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0.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体现了该机构的什么特点()A.机构简单B.处事机密C.位高权重D.职能法定41.雅典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演说家,其主要的原因是()A.公民大会的推动B.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C.雅典有公平、文明的社会氛围D.雅典人天生擅长思考42.根据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的依托,希腊文明属于()A.大河文明B.海洋文明C.盆地文明D.高山文明43.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是()A.梭伦改革时期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C.伯利克里统治前期D.公元前四世纪44.雅典城邦最高的权力机构是()A.十将军委员会B.五百人会议C.公民大会D.陪审法庭45.以下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发展的“黄金时期”B.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时,各种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C.索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8-\nD.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46.雅典民主制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①享有民主的只是少数人②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力③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④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7.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中制定的B.标志者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D.该法对平民的最大好出就是量刑有法可依48.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A.罗马公民之间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49.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C.罗马的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50.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述正确的是()A.其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罗马封建制度B.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C.它的基本原则“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D.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习惯法和万民法第Ⅱ卷本卷共2个小题,51题13分,52题12分,共25分。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三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四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8-\n(2)根据材料二所说,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1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7分)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耶林(1)材料一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2分)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6分)-8-\n2022-202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ACCBA6—10,DDCAB11—15,BADCB16—20,DABCC21—25,BDBDB26—30,ADCBA31—35,CDCCC36—40,DBDBB41—45,BBCCB46—50,CCACB51,(1)西周分封制。(1分)(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2分)(3)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采取郡国并行制(或答郡县、封国并存)。(1分)(4)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如答出“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同样给分,5分)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务的推进。(2分)52,(1)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分)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2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2分)(2)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3分)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3分)-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